第100醫院:着力打造 「綠色軍隊醫院」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又是最具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城市。近年來,作為駐守在這「園林之鄉」唯一的一所軍隊醫院,解放軍第100醫院以「打造綠色醫療環境、優化綠色服務模式、拓展綠色管理機制」為主要內容,以實現醫院環境「零污染」、醫患關係「零距離」、醫療保障「零障礙」為目標,全面杜絕任何醫療合作形式,推進綠色醫院創建工作,確保建成一所真正的「綠色軍隊醫院」。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醫院在堅持真誠服務官兵的同時,堅持「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高於一切」的服務理念,認真踐行「正德、博習、精業、濟生」院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維護駐地蘇州軍民群眾生命健康、防病治病、促進蘇州市衛生髮展方面做出了貢獻,受到市領導的肯定和市民的好評,用實際行動踐行軍隊醫院的責任和擔當,向「綠色100,服務100,惠民100,健康100,打贏100,滿意100」的目標奮力前行。

綠化美化醫院 ,優化就醫環境——醫院環境「零污染」

解放軍第100醫院是1950年10月移防蘇州的,經過近60多年的發展,醫院漸漸演變成了一座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醫院。在打造園林式醫院過程中,院領導多次向園林專家登門請教,根據當地環境、氣候、雨量、土壤等特點,做到綠化與駐地文化筋脈相連,生態相接,環境吻合,渾然一體。整體設計既體現了軍隊的整齊統一,莊重大方,也順其自然,體現出了其自然情趣和個性特色。

醫院在新、改、擴建前,圍繞景觀生態化的現代化花園式醫院建設目標,對醫院綠化、美化進行整體設計規劃,科學布局,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先後投入6000餘萬元,高標準建設,形成獨特的綠化風景。

在此基礎上,先後投入上百萬元,購置和更新醫療「兩廢」處置設備。醫療污水處理站規範運轉,日處理醫療廢水10噸,全部達標排放。所有醫療機構都有防滲透、防流失、防揚散、防雨淋的醫療廢棄物暫存處,醫療廢棄物有專人定期交接,分類暫存,規範登記,統一由專業公司轉運處置,無害化處理率100%。深入開展滅「四害」活動,創建「無煙醫院」,健全醫院內部感染管理和防控網絡,加強生物和放射源安全規範管理,設置一體化的手術室、供應室系統和潔污分流的雙通道,建立獨立的內窺鏡清洗消毒系統,設立垃圾專用通道,杜絕交叉感染。

滿意壹佰,服務壹佰——醫患關係「零距離」

該院政委施博告訴筆者:「造福當地百姓,不是一句空話,這不僅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過硬的醫療技術,悉心周到的護理服務,更要處處為群眾着想。」

醫院始終把「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滿意一百,服務一百」,把「親情化服務」理念融入工作中,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受到廣大患者和家屬的讚譽。

醫院嚴格執行「首問接診責任制」,凡是病人入院時第一個接待的醫護人員,就要對病人全程負責,做到患者入院時全程接待、住院檢查時全程陪同、出院後定期回訪。

他們還制定出「微笑多一點、語氣緩一點、怨言少一點、走路輕一點、行動快一點」等溫馨服務規定。通過落實各項服務措施,護理服務水平及工作質量明顯提升,患者滿意率達到97%。

近3年來,醫院先後收到200餘封患者自發寫來的感謝信,贈送的150餘面錦旗。面對患者的讚揚,院長李強動情地說:「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為醫者,就要為咱們老百姓服務好,這是部隊的宗旨體現,更是作為醫務工作者應盡的職責。」

「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軍隊與人民群眾魚水深情的真實寫照。「為兵服務,擁政愛民,駐守一方,治病救人」,歷來都是駐軍醫院的辦院宗旨。

2014年「8·2」崑山爆炸事故發生後,第100醫院在第一時間派出應急醫療分隊趕赴現場展開緊急救援,組織精幹醫療力量爭分奪秒搶救,收治10名危重傷員,如今已全部轉入後期康復治療,受到軍地領導和百姓的稱讚。

「是你們挽救了我兒子的生命,救了我們整個家庭,你們給我兒子跪着看病,我也要給你們跪下表示感謝。」3月16日,患者陳先生的媽媽胡阿姨專程從上海來到解放軍第100醫院,將3面錦旗送給神經外科的醫護人員,胡阿姨拉着張醫生和葛護士長的手,激動地跪了下來,稱讚「部隊的醫生真是人民的好軍醫」,這一跪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服務無止境。醫院經常組織醫療服務小分隊深入駐地街道、社區和鄉村,開展「學雷鋒精神、倡文明新風」和「獻愛心、送溫暖」活動。他們先後派出專家醫療服務隊,為吳江桃源鎮、盛澤鎮、高新區東渚鎮、園區甪直古鎮等村民開展送醫送葯等義診活動,受益群眾5000餘人;走訪慰問抗戰老兵和軍烈屬,深入學校、福利院、高速公路、幼兒園為孤寡老人、學生、兒童免費義診,為他們檢查身體、贈送藥品,每年還專門拿出部分醫療資金用於捐助社會公益事業。

據不完全統計,近4年來,醫院先後為駐地上萬餘名群眾開展了疾病諮詢、義務巡診和健康宣教等活動,對住院的下崗職工、特困群眾、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實行減免醫藥費用等措施,官兵多次參加義務獻血達30000毫升,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人民軍醫愛人民」的光輝讚歌。

一切為了患者 ,一切服務患者——醫療保障「零障礙」

「綠化醫院」不是「綠色醫院」「環保醫院」,也不是「綠色醫院」「節能醫院」,更不是「綠色醫院」。因此,在創建「綠色醫院」的過程中,醫院始終注重把握綠色醫療這個核心目標,提出了改進服務措施、優化醫療流程,達到醫療保障「零距離」的創建目標。

在創建「綠色醫院」的過程中,醫院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服務患者。哪裡有患者需求、醫院就從哪裡着手,落實了大量的便民惠民服務措施。來自滄浪亭社區的患者張阿姨說:「在得知第100醫院全面杜絕任何醫療合作形式的承諾後,現在到醫院看病,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民軍醫的良好形象,更加堅定了我對軍隊醫院的信任。」

醫院開通實行城區救護車免費接送患者,挂號、劃價、收費、取葯服務窗口不超過5分鐘,急診患者來院後5分鐘內開始處置和院內急會診10分鐘內到位,老年人、危重急症患者由工作人員全程護送診治,住院患者費用日清單制度等系列醫療目標。

調整門診結構,增加服務窗口。收費窗口從6個增加到15個,發葯窗口從3個增加至6個,每一個發葯窗口都安裝了高清攝像頭,以保證發葯準確有據可查,同時配置電子叫號屏,做到快、准、忙而不亂。

開設門診疑難病會診服務,解決疑難、複雜病人的確診問題。醫院採取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模式,解決了疑難病患者為確診病情「掛多個號、排多次隊,耗時耗力跑斷腿」的煩惱。目前醫院可以參與會診的專科包括了17個科室,涉及燒傷、骨科、腫瘤等省級重點學科。

醫院自己投資建設預約挂號微信公眾平台。目前,已有26%的病人通過免費預約挂號看門診,2015年已為約5000人次提供了預約檢查服務。

為解決病人的門診檢查預約難問題,避免多項檢查分別預約的奔波之苦,有需要做CT、核磁共振、B超等多項檢查的患者,現在不用跑多個檢查室去預約,而是在一個窗口完成。為方便病人就醫,該院推出17項便民服務,包括為外地病人寄檢驗單、代辦診療卡等,患者可回家等待檢查結果或在網上查詢,大大緩解了群眾就醫的「三長一短」(排隊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葯時間長、看病時間短)問題。血液科吳天勤主任告訴筆者:「醫院全面關停醫療合作項目後,每個科室都在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重新贏得了百姓的信任。」

軍地共建搭設聯誼橋,魚水情深培育文明花。多年來,第100醫院的醫務人員不斷傳承着部隊「服務人民」的優良傳統,把青春和熱血灑在了這塊摯愛的土地上,為人民群眾造福祉。扶危濟困、醫療救助、搶險救災、健康義診……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都能看到穿着橄欖綠的白衣天使,他們用最真誠的行動譜寫着新時期軍愛民、民擁軍的華彩樂章。

「創收幾個億,不如老百姓一聲滿意。」該院院長李強告訴筆者,醫院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杜絕任何醫療合作形式,不一味追求床位、毛收入等經濟指標,而是實行規範醫療、安全醫療、溫馨醫療,最大限度讓老百姓得實惠。在醫院採訪,筆者聽到院領導談論最多的不是「創收」「盈利」「床位」這些字眼,而是「愛心」「減免」「優惠」等詞彙,盡顯一所軍隊醫院的愛民情懷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