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窩上市效應:如何振奮傳統行業轉型的信心

美國當地時間4月7日(北京時間4月8日),歷經3個月,國內本地生活服務電商窩窩(原窩窩團)終於在納斯達克上市了。股票發行價10美元,發行400萬股ADS,融資額總計4000萬美元。開盤價報以11.06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0%,市值約為4.5億美元。收盤報10.29美元,較發行價上漲2.85%。

雖然從提交招股書到掛牌上市只有短短的三個月,但這期間,窩窩遭遇的輿論風暴不弱於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好在最終是成功上市了,搶得了國內「O2O第一股」的標籤,也幸運地成為了今年「中概股第一股」。

資本市場不相信眼淚,只看盈利前景。窩窩成功上市,說明國際資本市場對國內的O2O行業前景看好,並對窩窩的本地生活服務電商平台模式抱有信心。而窩窩平台讓傳統生活服務商家與消費者直接「連接」的商業模式,很好地詮釋了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互聯網+」,為傳統商家的線上轉型帶來信心。

生活服務業線上轉型嬗變

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整體的互聯網化程度雖然低,但總有一些具有前瞻眼光的商家,他們很早就認識到互聯網將給行業帶來革命性變化,於是率先進行了向線上轉型的嘗試。生活服務商家早期的線上轉型嘗試始於PC互聯網時代的官網建設,以及由其衍生的線上營銷。

不過由於PC互聯網時代實現的是人與信息的連接,營利靠的是流量變現,且彼時沒有一種很好地方式使線上與線下形成營銷閉環,於是沒有什麼流量的商家官網逐漸淪為「雞肋」。直到團購出現,解決了生活服務線上與線下的銷售閉環問題,才有越來越多的生活服務商家「觸網」。

但很快,商家與團購企業,比如窩窩,都意識到,團購只能作為短期促銷手段,不能成為可持續的線上營銷模式。當團購的光環消失,商家要靠什麼吸引新用戶,並維護好老用戶呢?此時,窩窩推出了商城模式。在窩窩商城平台,幫助商家建立品牌「專賣店」,向線上用戶直接銷售產品和服務,即生活服務業的「天貓」。窩窩生活服務電商平台初具雛形。

移動互聯網爆發也帶來了生活服務行業的大發展。與PC互聯網不夠「兼容」的生活服務,遇到了移動互聯網從此風生水起。比如餐飲行業,除了手機團購,誕生了外賣、點餐、預訂等等,熱門本地生活服務O2O形式。

窩窩也借移動互聯網的「東風」豐富了其本地生活服務電商平台內涵,推出商家移動店鋪,以及可以使商家一站式管理PC端、移動端線上店鋪和第三方平台店的窩窩電子商務操作系統,使商家線上營銷可以遍布各線上入口,同時還大大簡化了商家的操作流程。

窩窩生活服務電商平台已經覆蓋餐飲、電影、美業、汽車服務、攝影等各個生活服務細分領域。據了解,新辣道、俏江南、佐登妮絲等大型連鎖商家都在窩窩平台開設了自己的線上門店,線上線下同時為用戶提供服務。

傳統行業線上轉型是生產方式的變革

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從未停歇,且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有愈演愈烈之勢。如2014年以萬達集團為主導,百度和騰訊參股成立的萬達電商,開啟了線下商業地產行業向線上轉型的大幕,也成為傳統行業全面擁抱互聯網的標誌性事件。今年兩會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計劃,更是為傳統行業擁抱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吃了「定心丸」。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不是簡單地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在一起,不是想加就能加。即,它不是「物理反應」,而應該是「化學反應」,是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經濟模式、產業結構的過程。

窩窩平台上的商家線上門店,因是商家自主運營,因此對於剩餘服務和促銷,商家都可以靈活掌握。在窩窩董事長兼CEO徐茂棟看來,窩窩生活服務電商平台「讓本地中小商家可以像大型航空公司一樣通過動態調整機票的折扣來出售剩餘艙位,靈活、實時促銷。」這樣可以極大提高線下門店的運營效率,提高商家的營收。

窩窩生活服務電商平台,使生活服務商家自主管理自己的價格和這客戶,可以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窩窩為商家與消費者「連接」提供服務,比如線上店鋪的搭建、營銷推廣,基於窩窩生活服務電商平台的大數據分析等。

國內本地生活服務領域,有多達1000萬的中小商家,他們也同樣有向線上轉型的需求。但因資源、地域、行業特點等限制,他們獨立實施「互聯網+」並不現實,也沒有必要。而藉助窩窩這樣的平台,做自己的生意,則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有「互聯網+」的國家戰略作後盾,有資本市場的認可,有窩窩這樣成熟的互聯網企業的助力,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行業的線上轉型前景可期。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自媒體(自媒體公眾號:laohushuokeji或老胡說科技)你的關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