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鹽津縣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緊扣烏骨雞全產業鏈布局 架起「黑鳳凰」騰飛跑道
立春時節,萬物復蘇。地處烏蒙腹地的鹽津縣,一幢幢雞舍拔地而起,掩映在群山綠樹間,「黑鳳凰」的打鳴聲在十里八鄉的山林中此起彼伏,現代化的脫溫場、育種場、屠宰加工場在山嶺丘壑間崛起,數萬隻雄赳赳氣昂昂的烏雞衛士傲視群山,蔚為壯觀。
「十三五」期間,鹽津縣委、縣政府搶抓扶貧開發、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堅持打「生態牌」、走「綠色路」,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理念,統籌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把烏骨雞產業作為3個10億元富民產業之一的發展目標,全力構建品種選育、技術支撐、標準化規模養殖、屠宰加工冷藏、產銷對接、金融保險支持的全產業鏈布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重振「鹽津烏骨雞」旗號。2020年底,全縣已建成示範場雞舍618個、代養點雞舍1408個。烏骨雞存欄122萬隻、出欄228萬隻,烏骨雞產值達2億元以上,規模場覆蓋農戶1464戶65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54戶2866人,實現了公司、合作社、農戶三者雙綁定共盈利的喜人局面。
破舊立新 站在西南塔尖
面對鹽津烏骨雞養殖保種育種不到位、養殖技術太陳舊的瓶頸制約,鹽津縣出台優惠政策,整合原有的兩家育種場,通過股份合作的方式,組建了鹽津縣滇鳳種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建在牛寨鄉牛塘村,佔地100畝,新建種雞舍、孵化場、育雛舍1000多平方米,共計投資3886萬元,年可提供優質烏骨雞雞苗500萬羽,是目前中國西南片區規模最大的家禽育種場。公司強化技術革新,購買先進的育種設備,實行科學的管理,雞苗存活率可達到90%左右,保證了保種育種環節的健康穩定發展,為鹽津烏骨雞正統血脈提供堅實的源頭保障。
示範帶動 擴大養殖規模
「十三五」期間,縣委、縣政府從「抓園區、建基地、強帶動」着手,加強示範引領,不斷擴大養殖規模。2020年底,已建成投產5個烏雞產業生態示範園區,規劃建設中和鎮碧園春、牛寨天順、普洱本城脫溫和生態養殖示範園項目,實現一期建設年脫溫雞苗50萬羽、生態養殖出欄20萬隻的目標。已建成投產的豆沙長勝、普洱小洞、牛寨河口、落雁共和、興隆鳳凰等89個烏骨雞生態養殖基地,年均出欄烏骨雞共約60萬隻。在園區、基地的示範帶動下,5萬餘戶農戶積極投身烏雞養殖。
完善聯結 實現合作共贏
產業發展,群眾增收是關鍵。「十三五」期間,鹽津縣始終堅持把「群眾增加收入」作為發展烏雞產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不讓一隻烏骨雞遊離於組織化之外,建立「回購式」「訂單式」養殖模式,通過政府投資、群眾出資(土地、技術、人力、固定資產)等方式入股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實現了入股得股金,讓群眾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獲,公司、合作社、農戶三者形成雙綁定利益鏈接。
鹽井鎮桃子村的村民余仲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自從加入「桃子村鳳羽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有專人進行技術指導,還有好的銷售渠道,收入逐年提高。通過利益聯結帶動,2020年底,桃子村烏雞養殖示範場共帶動易遷戶及其他重點對象50戶,按照年出欄5萬隻烏雞,每隻烏雞10元利潤計算,年利潤可達50萬元,群眾占股三分之一可分得利潤16.6餘萬元,可實現戶均增收3300元以上。
智慧科技 全新體驗消費
當一份竹蓀烏骨雞湯擺上餐桌,唇齒留香間,你還在談論鹽津烏骨雞肉質緊實、湯味鮮美時,通過一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追根溯源查看到它從孵化、餵養、宰殺、運輸、上桌全過程,可謂是對它「前世今生」了如指掌,不得不讓你感嘆物有所值、確實不錯。近年來,鹽津縣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成功引進綠源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斥資6000萬元建設鹽津縣烏骨雞飼料加工、智慧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運輸、智慧平台銷售等全產業鏈閉環生態農業項目。項目投產後,每小時可屠宰烏骨雞2600隻,年屠宰600萬隻,生產加工自熱雞湯罐頭1200萬罐,冷凍冷藏烏骨雞120萬隻。通過不斷提升鹽津烏骨雞養殖效率和運輸能力,拓展深加工品類品質,營造全新的線上線下體驗消費,鹽津烏骨雞發展更加融合市場發展需求,極大地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要。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鹽津烏骨雞全產業鏈的布局已經形成,鹽津縣將繼續加快溯源體系建設,加大養殖風險防範力度,做好技術培訓服務工作,通過新媒體宣傳、直播帶貨、電商交易等,全方位包裝宣傳「鹽津烏骨雞」品牌,進一步打通鹽津烏骨雞全國銷售市場,讓「黑鳳凰」插上快速騰飛的翅膀,真正成為人民增收致富的「金鳳凰」。(趙宇 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