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於新能源板塊回調,「7月牛股」易成新能(300080.SZ)8月17日便開啟連續下挫,截止今日被斬去近3成股價,頗有意味的是,20日後公司隨即公告了一筆定增。
9月6日晚間,易成新能披露定增預案,募資1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將用於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製與生產建設項目(二期)、鋰離子電池生產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本次發行對象為包括易成新能控股股東中國平煤神馬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股票發行數量不超過6.486億股(含本數),其中中國平煤神馬認購總數的10%。
此前10年,在平煤神馬的多次「注資救火」下,易成新能實現了「借殼」與多次「保殼」。在這波下跌啟動3日前,易成新能也終於拿出了扭虧為盈、高速增長的半年度財報:實現營收49.13億元,同比增長76.66%;凈利潤7313.58萬元,同比增長89.86%,扣非凈利潤為6330.42萬元,同比增長290.5%,結束了2017年以來長達5年的虧損。
利好加持下,易成新能又為何在30日內跌幅居新能源板塊之最?是轉型生變還是刻意為之?鈦媒體APP研究如下。
易成新能扣非凈利潤走勢圖
「配角」跌宕轉型「主角」,大股東數次力挽狂瀾
易成新能前身為鄭州新大新科技, 1997年成立,主營晶硅片切割刃料,2010年登陸深交所創業板,證券簡稱「新大新材」。
2012年,中國光伏產業步入嚴峻寒冬,新大新材遭受重創,當年凈利潤暴跌146%,虧損近6911萬元。年底,公司公告資產重組,大股東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出手救場,換血求生。具體內容為:新大新材向包括平煤神馬集團在內的平頂山易成新材全體股東發行新增股份,購買平煤神馬集團持有的易成新材100%股權。
次年重組完成,易成新材成功借殼上市,平煤神馬則將新大新材收編麾下。2015年新大新材更名「易成新能」,控股股東平煤神馬,實控人河南省國資委。但接下來數年,易成新能依舊出現多次扣非虧損,平煤神馬不得不繼續出手,裝入旗下資產「救火」。
當年重整後,易成新能硅片切割的市場份額擴大至40%以上,成為絕對龍頭。而切割領域龍頭在產業鏈中僅僅是作為配角存在,利潤率並不高,並且很快遭遇了致命一擊。由於光伏領域技術迭代極其迅速,2016年起金剛線切割憑藉更高的速度和效率迅速搶佔砂漿線的份額,2017年則進一步爆發,出現「一線難求」之局面。以美暢新材、岱勒新材、三超新材、東尼電子為代表的國產金剛線企業業績飛漲,毛利率漲至50%左右,而當年,執着於砂漿線的易成新能虧損超10億元,成為光伏材料領域的年度虧損王。
為扭轉退市危局,易成新能決意斷臂止血,調轉賽道。當年度迅速上馬了金剛線產能建設,計劃產能800萬千米。
同時公司全力轉向電池片業務,2016年與大股東旗下許昌首山化工、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效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及相關產品生產、銷售等,其中易成新能持股50.20%。2020年12月,易成新能斥資3.27億元向大股東收購了平煤隆基30%股份。
2018年2月,易成新能稱擬投17億元擴產,新建年產4GW高效單晶硅電池片(二期)項目,電池片產能達到6GW。一個月後,易成新能公告稱,將此前貢獻過半利潤的晶硅片切割刃料業務等相關資產、負債及股權轉讓給第一大控股股東平煤神馬,徹底轉型。
可惜「轉型」沒能「轉運」,2018年業內俗稱的「5.31」光伏新政突發,市場驟冷,易成新能再次由盈轉虧2.95億元,當年,公司電池片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已達87%,公司表示,系電池片產能與業績年內尚未完全釋放。
公司遂繼續從大股東處買賣資產,2019年9月,易成新能完成收購平煤神馬控股子公司開封碳素,交易對價57.66億元,這筆及時的「蛇吞象」交易讓易成新能當年凈利潤扭虧為盈,保殼成功,但2020年、2021年開封碳素均陷虧損。
2021年,公司稱因新冠疫情影響,開封炭素無法達到2020年的預期業績承諾目標,經雙方協商,擬將原2020年、2021年的業績承諾延期至2021年、2022年履行。同時,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承諾將通過本次交易所獲得的對價股份的鎖定期延長十二個月。
當然另一個原因為2021年1月5日,開封炭素被美國OFAC(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列入SDN(特別指定國民清單)名單,海外訂單結算及金融機構貸款受到重大影響。
不過今年上半年,併購就「變臉」的開封炭素成功扭虧為盈,實現營收8.3億餘元,凈利潤約6661萬元,成為上市公司新材料業務的中流砥柱。
此外同一年,易成新能還增持控股了平煤陽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局鋰電池。
由此,易成新能正式由硅片切割刃料供應商轉型為新能源「主角」,從鋰電池、單晶硅電池片至石墨電極均有涉獵。(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鈦媒體產業研究部。想獲得更多科股深度分析,可訂閱鈦媒體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