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
綜合台灣《聯合報》等台媒報道,桃園市政府6日宣布,將和台灣中央大學合作,繼續發展和改良此前的「飛鼠號」技術,計劃在2023年登陸月球極地地區。
「飛鼠號」衛星(台媒資料圖)
台灣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張起維指出,台灣在22年前首次發射衛星「福衛一號」後,已陸續發射15顆人造衛星,但全為高度1000公里以下的低軌道衛星,從未挑戰過更遙遠的「深太空」環境。張起維說,希望能通過進一步精進改良「飛鼠號」技術,挑戰更艱巨的「深太空」任務。
「飛鼠號」衛星(台媒資料圖)
桃園市政府也表示,計劃將進一步延伸、改良「飛鼠號」技術,目標在2023年將科學負載儀器送上月球,進行地月間的深太空輻射環境觀察及負載試驗,並希望將桃園市打造成航空太空城,同時促進科學教育、產業技術的發展。
台灣地區科研人員(台媒資料圖)
據台媒介紹,台灣「中央大學」團隊研發的立方衛星「飛鼠號」於今年1月24日深夜,搭乘美國的SpaceX獵鷹九號火箭,從美國發射升空。台媒指出,「飛鼠號」發射之後,台灣地區的兩個地面站點開始幾天都收不到衛星信號,「所幸歐洲的業餘無線電高手,在發射5小時內接收到訊號,讓台灣的團隊知道『飛鼠』還在,且運作正常,也讓團隊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