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貞是李氏得姓始祖,老子將李姓發揚光大

大唐王朝因為天子姓李,所以又被稱為「李唐王朝」。李唐皇室的李氏,出自隴西李氏。根據《冊府元龜.帝系》的記載,李唐皇室是顓頊之後。顓頊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咎繇,咎繇的後代綿歷虞夏代為理官,遂為理氏。李氏最早的時候是嬴姓理氏,是典型的以官職得姓。

顓頊,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到了商朝行將就木的時候,紂王無道,大臣理徵直言極諫,因此得罪了商紂王,被紂王處死。理徵的兒子理利貞得知父親遇害的消息之後,知道紂王不會放過他,就帶着母親一起逃跑。理利貞母子一路狂奔,跑到一個名叫苦縣的地方,他們沒有糧食。眼看就要餓死的時候,母子二人發現了一顆李樹。母子二人靠着吃李子得以活命。為了感謝李樹活命之恩,理利貞就改「理」氏為「李」氏。(此事典出《冊府元龜》語:「利貞逃難於伊侯之墟食李實得全,又改理為李氏」)

紂王,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從《冊府元龜》的記載來看,李利貞是李氏得姓始祖,這是沒有疑問的。李利貞的後代子孫,在周朝的時候,出了一個大名人老子李重耳。按照《冊府元龜.帝系》的記載,唐高祖李淵是老子李重耳的後代。李重耳,字伯陽,是周朝周管理奏章、檔案、書籍的官員,也是道家的太上老君。(重耳,字伯陽,周柱下史,道家稱老君)

李利貞,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關於老子的記載,《史記》也給了他一篇列傳。史記的記載原文是:「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記》的記載和《冊府元龜》的記載有些矛盾的地方,但是老子的職業大致沒錯。

老子,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太平廣記》對於老子的記載,就充滿了神話色彩。《太平廣記》直接把老子記載在《神仙部》第一的位置。《太平廣記》記載說:「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雖受氣天然,見於李家,猶以李為姓。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

李淵,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各種古籍關於老子的傳說,版本眾多,但是由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天下李姓是從老子李耳開始發揚光大的。李淵自稱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唐朝歷代皇帝自然而然也自稱是老子的子孫。既然皇帝的血統出自老子一脈,肯定就得給老子追封了。乾封元年,唐高宗千里迢迢跑到老子的故鄉,親自去老君廟祭奠老子。

李治,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古人云:「國家大事,在祀與戎」。在乾封元年正月的時候,唐高宗以少牢之禮祭奠了孔子。老子是李唐皇室的祖先,祭祀規格肯定得超過孔子啊。李治思來想去,決定以皇帝的規格祭祀老子。李治把老子追封為太上玄元皇帝,然後為老子修建了一座大祠堂,這座祠堂就是著名的玄元閣。玄元閣落成之後,唐高宗安排一個縣令級別和一個縣丞級別的官員負責管理玄元閣。(此事典出《新唐書.高宗本紀》語:「二月己未,次亳州。幸老君廟,追號曰太上玄元皇帝,創造祠堂。其廟置令、丞各一員。」)

參考書目:《冊府元龜》《新唐書》《太平廣記》《史記》

版權聲明:本人已和版權公司簽約,未經授權轉載者,本人將委託版權公司投訴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