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的馬術比賽已經成為了四年一度的盛宴,是馬術賽事中最受歡迎的比賽之一。無論是馬術愛好者,還是那些不會持續關注盛裝舞步、三項賽和場地障礙賽的人而言,他們都可以盡情享受四年一度的盛事中這項人馬合一的項目。
一個多世紀以來,馬術項目一直是奧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20東京奧運會的馬術盛事拉開序幕之前,我們將回顧100多年來充滿戲劇性和衝擊力,並且高潮迭起的精彩比拼。
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德國隊包攬全部六枚馬術金牌,這迄今為止在奧運馬術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
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馬術比賽有21個國家、133名選手參賽,但沒有人能與德國人相比,德國人在18塊獎牌中獲得了7塊。
Leni Riefenstahl的電影《奧林匹亞》有所記述,奧運會是在納粹軍禮和納粹黨旗這種令人不快的背景下舉行的。
1931年,1936年奧運會舉辦權被授予柏林,大約比希特拉的納粹掌權早兩年。儘管國際奧委會曾私下討論過,在納粹開始實施反猶太人政策後,或許應將奧運會更換地點舉行,但德國政府的承諾讓奧運會留在了柏林。
與1932年奧運會的低調形成鮮明對比,柏林新建了一個可容納10萬人的田徑體育場,以及六個體育館和許多其他較小的體育場。
這是奧運會第一次有電視轉播,廣播信號傳輸到41個國家。在比賽的最後一天,1.5萬至2萬名觀眾現場觀看了盛裝舞步比賽,10萬名觀眾觀看了奧運會最後一日在奧林匹亞體育場舉行的馬術比賽和閉幕式。
德國選手Heinz Pollay是全場最年輕的騎手,只有28歲,但他騎乘Kronos戰勝一眾名將,奪得盛裝舞步個人金牌。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了他的職業生涯,但他後來在1952年贏得了一枚銅牌,並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代表裁判員宣誓。
Pollay於1979年去世,享年71歲,而另外兩名德國個人金牌得主都在二戰中戰死。
年僅29歲的德國騎手Kurt Hasse搭檔Tora獲得了個人和團體的場地障礙賽冠軍,那場激動人心的比賽進行了兩輪附加賽。
八年後,他死於蘇聯東部的前線。在場地障礙賽中,衛冕冠軍日本騎手Takeichi Nishi落馬,很多人認為這是故意為之,為的是將金牌拱手相讓,是日本與希特拉統治的德國達成妥協。
三項賽冠軍Ludwig Stubbendorff後來加入了第一騎兵師,1941年在白俄羅斯的巴巴羅沙計劃的頭幾周去世,年僅35歲。
德國以676分獲得三項賽團體金牌,波蘭獲得銀牌,英國獲得銅牌。由於比賽沒有時間限制,捷克選手Otomar Bures以2小時36分才完成了越野,而比賽設置的最佳時間僅為17分鐘!
當然,在超過10萬名觀眾面前頒發馬術獎牌的榮耀,也無法彌補希特拉領導下的德國為奧林匹克運動蒙上的塵埃。
僅僅三年後,世界再次陷入戰爭。在1948年下一屆奧運會獎牌被頒發之前,大約有7500萬人被殺害。(國際馬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