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是奶粉,右邊是香煙,各位老闆,母嬰店這樣的「混搭風」陳列您見過嗎?
疫情+低出生率的雙重衝擊,讓實體母嬰店的生意變得愈發難做,很多老闆紛紛尋找破局方法,有的試圖優化商品結構來扭轉逆勢,有的則寄希望於服務項目來提高消費者粘性。
也有的選擇了不斷延展用戶的生命周期,從「嬰」到「童」再到「少」,到「母」到「全家」。
其中增加品類結構,拓展家庭消費已經成為了眾多母嬰店轉型的首選,據《中嬰商情》了解,目前母嬰店布局家庭消費的產品方向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兒童奶粉、中老年奶粉、女士奶粉、成人紙尿褲、全家營養品等嬰幼兒產品的延伸品類。
2.居家常用的紙巾、濕巾、洗手液、洗潔精、消毒液等家庭剛需日化類產品。
3.瓜果蔬菜肉蛋奶等民生產品。
現在還有母嬰店另闢蹊徑,做起了煙草生意,我們不妨大膽設想,未來母嬰店是不是可以像一個小超市般,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且不說這位賣香煙的母嬰店老闆生意如何,只單看他的創意和積極應對現狀作出改變的態度來看,他就已經贏了不少「頑固派」老闆了。
《中嬰商情》在2015年開始,就不止一次地呼籲廣大母嬰店要重塑門店盈利模式,拓展家庭消費,這不僅是為了應對疫情和低出生率,「一站式購物」也是未來母嬰店必須要轉型的方向,單純的奶粉、紙尿褲等大品類的毛利已經支撐不起當下的母嬰店了。
再來看最近出圈的一些家庭消費拓展品類,有一家連鎖母嬰店,僅棉柔巾一個單品,2天的流水就做到了24萬+。
要是您的店,您算算得賣多少桶奶粉,又得賣多少天才能賣出24萬呢?
其實不管是賣棉品、日化產品,還是煙酒茶糖,每一家母嬰店都應該學着轉變思想,積極在門店做嘗試,探索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