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本文是一整部「德雲社恩怨20年秘史」,本篇為下半部,講述了老郭逆襲後,德雲社成名、壯大,但就在這時,一個個元老卻相繼出走,一個個徒弟卻選擇了背叛師門。甚至有人暗中下手,害老郭失去了「德雲相聲聯盟」盟主的位置。
在這裡,咱們會詳細拆解老郭和德雲眾元老、心愛徒弟之間的利益糾葛。
關於上半部,講述了老郭三次進京,如何一步步將北京相聲大會辦成德雲社,如何將曹雲金、于謙、何雲偉等人招致麾下,遭遇了哪些幕後黑手、舉報、艱難,最後又如何一步步走紅的,整個經過,都在上半部里。
為方便您閱讀下半部,請先戳這個鏈接,閱讀上半部:
「徐德亮&郭德綱《我的大學生活》」
徐德亮雖然加入德雲社,但在藝術上,一直不太看得上老郭。在他看來,相聲藝術應是口中珠璣、筆下錦繡,上可高台教化,下可針砭時弊。這顯然跟老郭的撂地腔不是一路。但德雲社之大,要包容他的「新文哏」還不容易?
徐德亮拉上王文林退社,主要是因為錢。
加入德雲社後,徐單場演出費平均70元,最高不過150元。但他算過一筆賬,說後台流水一場一萬,最後有七八千都落在了老郭口袋裡。老郭爆紅後,德雲社變成「明星負責制」,老郭的一言堂。在徐看來,內部管理越來越不規範,完全是老郭「隨爺賞」。
如有齟齬,還會被老郭晾着。曾有一次,徐德亮要去參加朋友婚禮,希望請假,打給老郭,結果老郭徒弟接了電話問:
「師父問你是不是不想幹了?」
2008年8月,徐給老郭媳婦打電話,問能不能提高待遇。王惠說可以,找個時間聊聊。等了半天沒回復,徐去找老郭。見面前,王文林提醒他,別聊急了,大家一起吃過苦,為什麼不能一起享福啊?據徐德亮回憶,一見面,老郭上來就問,你是不是想單幹啊?
果然,最後,雙方沒談攏,但分手之前,立下君子協議,公司里的事,別到外面亂說,應該互相保留一份體面。
然而,老郭和徐最後還是隔空撕逼。徐說老郭在台上講毛片兒,老郭指責他出走前滿後台撬人。老郭小舅子寫的書里,更曝出徐找到曲協姜姓領導,要供出老郭黑料。但姜沒搭理。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此事,聽了徐德亮對媒體吐的「買不起電視」的苦水,一次演出,老郭在台上煽動全場觀眾問:
「你們都買得起電視嗎?」
「晚年患癌的張文順和郭德綱」
就在徐德亮退出不久,口盟師父張文順發文,對個人選擇表示理解,但宣布將其「德」字摘除,不宜再用。那時,張先生已身患癌症,嗓子啞了,無法登台。但面對紛爭,老爺子毫不猶豫站在老郭一邊。
自德雲社創立起,張就力挺老郭。每有同行尋釁,老爺子第一個站出來呵斥。德雲社爆紅時,同行抵制郭德綱,張文順也總要出面維護。老郭一攔,老爺子說:
「台下陰人算什麼東西!有種上台比劃!我張文順癌症,讓他弄死我!
在老郭最艱難的日子裏,十載風雨,張文順不離不棄,陪伴左右。後來有人告訴老郭:
「知道老先生這麼多年為什麼不走嗎?他知道,你一定能成角兒。」
徐德亮剛退社不久,是年11月,張文順便舉行收徒儀式。其中用心,不言自明。收徒儀式,老先生本來坐在輪椅上吸氧,看上去弱不禁風。輪到上場,老人家一把將扶他的人推開,昂首走上舞台,用儘力氣走到老郭身邊,單手撐着場桌,斜墜着肩膀,最後一次為老郭捧了段全本的《大實話》。
那晚,德雲社很多人掉了眼淚。
「張文順收徒儀式」
此後,張先生越發病重。他把沒穿過的好衣裳撿出來送人,老郭問他何故,他說留個念想。老郭託了很多人找葯,都是回天乏術。到後來,話也說不利索了。但每每德雲社後台的人來探病,他都告訴大家要團結。直至無法開口,還給眾人留下絕筆,希望大家團結在老郭身邊,振興相聲事業。
2009年,一個午後,老郭前去探病,老先生突然一把握住他的手:
「我知道不行了,老伴兒閨女外孫,拜託了!」
老郭講話,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死一生,乃見交情。兩人間這是「托妻獻子」的交情。
然而,老先生對德雲社的期望最終沒能實現。
徐德亮的離開,在當時雖未引起巨大震動。
但那轉身背影下,早已是詭譎的風波。
「張文順臨終遺訓」
09.
老郭爆紅後,隨之而來的是巨額財富。
德雲社艱難時,老郭平均月入數百。為維持運營,妻子王惠又是賣車又是賣首飾。而德雲社十周年演出,6場掙下100萬。2007年,德雲社開始擴張,收購天橋樂劇場,成為全國第一個擁有劇場的相聲團體。
也是就那年,老郭和妻子將傳統戲班註冊為公司,開始現代化運作。先後開了4家分社,在三里屯開「德雲華服」「郭家菜」經營,還開設「德雲藝校」招生。老郭和北京台深度合作,主持《星夜故事秀》。老郭那一嘴能說的功夫一點沒埋沒,他在網上開的節目,點擊都是上億。2007年,老郭登上福布斯名人榜,以1000萬排在第29位。
老郭開始演電影、做主持、買別墅,一張票被炒到數千元。財富、生意不斷擴張,江湖地位,也與日俱增。
德雲社走紅後,早年蕭條的北京相聲市場也被帶動。2007年,張伯鑫回歸相聲,創立「摯友俱樂部」。那時,「摯友」迅速壯大,不但將孫越從動物園拉了回來,還在民間找到一位相聲奇才,此人就是王自健。
一時間,京城傳出「南聽郭德綱,北聽張伯鑫」的口號。實際上,「摯友」離賺錢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張伯鑫四處尋找出路,恰好這時,老郭提出一個「德雲相聲聯盟」,張伯鑫便帶「摯友」加入。也正是這次加入,兩家在青島合作,孫越臨時為岳雲鵬捧了一次哏。
這才為兩人日後搭檔打下基礎。
「張伯鑫攜「摯友」加入老郭的聯盟」
張伯鑫攜「摯友」加入「德雲聯盟」時,許多人出面阻撓。尤其在曲協看來,老郭此舉,完全是要自己搞一個「民間曲協」,與廟堂對峙。
事發不久,老郭就收到了一封匿名恐嚇信,說要花20萬收他項上人頭。
老郭呵呵一笑,說:
「這還沒我出場費高呢。」
更大的震動來自孫越。2009年,孫越帶着一幫人脫離「摯友」,自組「藝馨社」。那些日子,孫越常去德雲社串場,要錢要得緊。老郭見狀說,要不你們來我這邊吧。
2010年2月,「藝馨社」併入「德雲社」,震動業內。2010年前後,北京民間相聲社團已達數十家。「藝馨社」此舉,自然讓一些沒出路的社團心動,也讓老郭的敵手甚為警惕。
「「藝馨社」與「德雲社」聯盟」
想當初,德雲社剛起來時,經常有人潛伏劇場,抄下段子送去有關部門舉報,想拉老郭下馬。「德雲相聲聯盟」的初衷,確實是聯繫同行,同振行業,但它的壯大,無可避免地要將老郭送上民間相聲盟主的寶座。
可最終,老郭的這一宏願未能實現。
不但沒實現,時年8月,德雲社遭遇風波。
老郭迎來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10.
2010年,老郭的亦庄別墅侵佔綠地,引起物管不滿。7月底,北京台《每日文娛播報》派記者前去調查,與老郭徒弟產生肢體衝突。隨後,記者宣稱遭到暴打,滾下樓梯。
本來此事該以李鶴彪道歉收場,但一向「嫉惡如仇(睚眥必報)」的老郭,表示不能忍。
老郭一是覺得搭建花園並非自己一家,二是覺得北京台私闖民宅偷拍違法。於是演出當晚,說「記者不如妓女」,現場錄音被傳至網上,其中更有點評,說北京台是很齷齪一單位。
說罷,老郭還不覺得解恨,在博客上掛出一篇《有葯也不給你吃》,矛頭對準記者,公開支持徒弟為「打人英雄」。
「北京台被打記者,雜誌亮了」
往昔老郭毒舌調侃體制、權貴,無人不拍手稱快。幾乎每一次交鋒,都以老郭佔上風收場。然而這一次,老郭看錯了風向。
不久,央視新聞突然點名,幾大官媒下場,直指老郭「糟粕、媚俗、醜陋」。事件影響不斷擴大,京滬媒體紛紛舉槍。老郭恐怕沒注意到,就在上個月23號,中宣部發出關於文化引導問題的通知,要求文化各界抵制「三俗」。
如此一來,萬箭齊發,黑雲壓城。
老郭的書被下架,德雲社關門整改。
此間,「摯友」等團體相繼退出「德雲聯盟」,與老郭劃清界限。面對被指忘恩負義,張伯鑫大呼冤枉,說自己實有苦衷。為表對老郭的支持,他與王自健專門寫了段《我愛郭德綱》,視頻一夜走紅,二人隨後退出「摯友」。
面對各界洶湧的討伐,老郭隱忍不發,再不敢多說一句錯話。也就在外界紛紛落井下石之際,文化界不少人站出來支持,表示該道歉道歉該整改整改,但某些人也別太過分,一心把人往死里整。尤其馮小剛來了句:
「說掐死誰就掐死誰,不知道誰是惡勢力?」
隨後,寧財神、李承鵬、黃健翔乃至周立波都呼籲各方就事論事,不要借題發揮,否則每個人都會成為郭德綱。同時,當年尚未與老郭交惡的西安青曲社苗阜站出來表示願意加入德雲聯盟,與德雲社共渡難關。
「當初苗阜對老郭的支持」
沒人知道北京台為何突然對老郭發難。此前雙方蜜月期,北京台一直力挺老郭,《每日文娛》也是老郭發聲平台之一。坊間傳聞,雙方突然崩裂,有說是台里領導不喜歡老郭,嫌他俗氣,有說是老郭去天津做節目惹怒了北京台。無論所起何因,最終導致官媒點名,對正在上升的德雲社而言,都是一次劫難。
而對老郭個人來說,更扎心的是,在事業危難之際,何雲偉、李菁突然出走。
遭央視點名不久,老郭在郭家菜包間吃飯,徒弟突然進來,先說了句「您別急」,然後告之退社一事。老郭聽罷,一笑。飯後,到德雲社後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後來有人跟他說,倆人是故意挑這個時候走的。
「只有這一天讓我更難受。」
「王玥波,何雲偉,李菁」
就在幾天後,北京曲協主辦首屆「北京青年相聲節」,京城十支相聲團體應邀參加。開幕式上,曲協代表宣讀《反三俗倡議書》,參會人員紛紛簽字,保證凈化文化市場。李金斗大聲疾呼「將反三俗進行到底!」。
參會代表中,就有剛剛退社的李菁。
或許在老郭看來,這正是對德雲社的施壓,是對他十年「爭食」碩果的威脅。
也難怪日後提及何雲偉,老郭總要來一句「我親手教出的徒弟要置我於死地」。
而這,還只是風波的開始。
11.
何雲偉、李菁退社後,面對外界重重追問,一直不肯多言,只說「無愧於心」。即便上節目,也總避重就輕,要麼說「後台沒有了當初的氣氛」,要麼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發展」。
老郭這邊雖然抱怨,但也說的雲山霧繞。一會兒說徒弟出名在後台狂得沒人樣了,一會兒說自己從沒虧待過他們。小舅子寫書前問老郭和李菁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老郭說:
「我們之間就是錢,沒有情分,沒有義氣。我想了各種辦法暖他的心,想把他拉攏成自己人,但一切在他身上都不起作用。」
雖然雙方說得都很含糊,但前有徐德亮退社,何、李二人最終選擇出走,恐怕還是落在一個「利」字。覺得在德雲社,掙得不夠多。
前文說過,2007年後,老郭已躋身千萬富豪。當初徐出走,對老郭亦有觸動。但德雲社的管理,並未妥善解決。老郭做《星夜故事秀》,也曾帶上何、李,但以兩人元老身份,當初一路跟老郭吃苦,又是台柱子,最後在劇場演出費,也不過區區五百元。
一個月算下來,到手幾千塊錢。
「老郭帶着何雲偉、李菁上節目」
至於商演,老郭拿大頭,一場幾十萬,剩下的大家分。如此落差,自然埋下矛盾隱患。
畢竟德雲社走紅後,何、李二人跟着老郭上節目、接商演,漸漸自帶流量,能獨當一面。任何人走到那個位置,都很難不生私心。
連「過來人」老郭自己都明白:
「一個人會隨着的位置上升不斷膨脹。」
如果賺得足夠多,沒有人會走。但據媒體披露,徐德亮走後,老郭將演出分隊派入各劇場,採取分賬模式,演員拿大頭,分成比例依水平各有不同,但分賬前提是上座率必達八成。新成立的「演出部」對外接私活兒有嚴格把控。這就意味着已然具備粉絲基礎的何、李二人,難以用自己的人氣變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一起吃苦的情義,終要敗給與人性的較量。
「德雲社復演前夜」
有一說一,雖然雙方埋此齟齬,但兩人非要選在老郭落難之際出走,着實有點說不過去。這裏面有無更深的暗涌,不得而知,反正出走後,何雲偉很快就進了春晚劇組並登上春晚,多年後,李菁也成了北京曲藝家協會副主席。
兩人選的路,都站到了老郭的對立面。
而此時,德雲社的出走風波並未結束。因為一個「利」字,老郭還要失去他手把手教出來的一位最為器重的徒弟:曹雲金。
多年後,念及曹、何出走,老郭在德雲家譜中寫下了十分嚴厲的八個字:
欺天滅祖,悖逆人倫。
12.
2007年,德雲社在張一元天橋茶館安排常規演出。見曹雲金能獨當一面,老郭就把他派了過去。曹雲金確實爭氣。過去撐場,場場攢底。雖然一開始張一元坐不滿,少的時候只有四五個人,但曹慢慢地把票房拉了上來。
那一年是曹雲金自認為的一個小巔峰。老郭忙着拍《相聲演義》期間,他一個人在園子里開了三個專場,送的花籃都快碼上街了。當時也有師兄弟不太服氣的,但曹雲金技藝和人氣都擺在那兒。去天津,也就他能賣出票。
08年他練習說單口,拿到大鵬那兒播,收聽率僅次於老郭。曹雲金開始飄了。
「德雲社我師父第一我第二。」
在其自傳中,老郭作序,對於曹的桀驁不馴,首先點出了「狂傲」二字。有一次專場,曹雲金32個花籃擺台上,其他人加起來還不夠他一半。他故意不收,讓師兄弟看了足足半個月。就是想讓大家看看,誰能賣出票去。在老郭小舅子的描述中,曹在後台走路不看人,岳雲鵬叫他師兄都不帶搭理的。
「劇場時期的曹雲金」
「八月風波」之前,曹雲金鬧過一次。當天老郭生日,曹喝醉了,挨桌敬完一圈兒酒,嚷着說「我不夠吃,我吃不飽!」。說完,撲通跪老郭面前,說我對不起您,我不幹了。
臨走前,又沖關公像來了一句:
「我再回德雲社我就是個傻逼!」
在老郭這邊,心頭滴滴泣血,應觀眾之邀,含着淚唱了一曲《未央宮》。雖然之後曹雲金又回來了,但雙方嫌隙,就此埋下。日後他抱怨,2006年,自己到手工資4000多,翻到2010年,還是那個數,可北京房價漲一倍了。而早已年入千萬的老郭,彼時身價,還在翻了倍地漲。無論江湖義氣,還是師徒恩情,在這種極度不平衡感面前,在巨大的財富落差前面,都變得不值一提。
「老郭淚唱《未央宮》」
人回來了,但日子回不去了。不知是不是為了壓「傲氣」,後來曹的演出費,是用信封裝給他的。曹雲金也不傻,直接從信封抽出錢,亮出鈔票,叫師弟上街吃羊肉串。這是做給老郭看的。在後台,這叫輕慢班主。
整改結束後,老郭回歸舞台,以「鋼絲節」答謝觀眾。自那時起,曹雲金也就徹底失去了在德雲社的位置。何、李出走後,有一份條件苛刻的合約擺在徒弟們面前,需效力十年,違約賠款百萬。曹不肯簽,遂遭禁演。
據說其中一個徒弟,只瞅了一眼合約,當時就簽了。那就是岳雲鵬。
老郭后來說,他要「測人心」。
同年10月,曹雲金退出德雲社。
老郭的金手指,開始指向岳雲鵬。
13.
郭德綱來自江湖,也成於江湖。
文憑雖然不高,但在他那邊,師徒人倫、江湖義氣、禮義廉恥,都是世界觀里看得很重的東西。誰要是忤逆人倫,誰就是大逆不道,誰要是背信棄義,誰就是寡廉鮮恥。
他在台上沒大小,後台規矩立得卻很足。師徒吃飯,必須排座次。曾有一位徒弟不等師哥就先下座,說話也不周道,沒兩天就被他趕走了。即便是兒子郭麒麟忘了換神龕上的貢果,老郭罰除演出費,照罰不誤。
與徒弟相處,他的確有「師父」的姿態,像個照顧飲食起居的家長。李雲傑結婚,他要包辦婚禮,岳雲鵬家修房,他也出錢。哪個徒弟家中有難,他必定第一個站出來。李鶴彪打人不對,但他還是要維護尊嚴。史航評價:
「他是江湖人,不是最壞的江湖人,也不是最好的江湖人,他是最江湖的江湖人。」
師徒關係,早已超越普通人倫。誰家有事,老郭都要出面張羅。兩口子吵架,他也要勸嘴。欒雲平女兒乳名「大盆兒」,岳雲鵬女兒乳名「大碗兒」,這都是他起的。岳雲鵬談戀愛,交往姑娘背景,他要知道得一清二楚,得替徒弟判斷對方是不是靠得住的人。
這些事,在師徒觀念里,都不是問題。
「早年老郭在大興給徒弟們租下的院子」
然而,德雲社又是一家註冊公司。從這個角度看,徒弟,其實是員工。按照現代公司的勞資關係,我在你這裡替公司賺了大把錢,你不能只給我開這麼少的工資,我想走,那是我的自由,你要是想留我,就給我開更高的價錢。
在這個層面上,何、曹二人與老郭,就成了「打工人」和「資本家」的對立面。
事實也證明,走的人,確實掙到了更多錢。徐德亮買了房,何、李二人在娛樂圈兒混得也還可以,曹雲金住進了五層樓的別墅。
但在老郭心頭,逢難出走,是永遠的痛。師徒制觀念里,我教你手藝,我給你找飯碗,我捧紅了你,你還嫌不夠。一出門,你們自立門戶,搶我生意,這不是欺師這是什麼?退社後,何雲偉認了侯三爺同輩演員劉洪沂當乾爹,曹雲金收了自己師弟當徒弟,在老郭看來,這不是有悖人倫是什麼?
後來老郭對記者說:
「我本身是一個信奉禮義廉恥的人,把這些看得很重,我覺得人就應該這樣,但是他們大逆不道,摧毀了我的價值觀。」
依老郭睚眥必報(嫉惡如仇)的個性,這些恩怨自然不能就這麼過去。此後無數段子里,老郭都拿徒弟們說事兒抖包袱。每每面對記者採訪,他都要數落徒弟們各種不是,說他們狼心狗肺,說他們賣師求榮。
但離開的那些人,始終保持沉默。
「老郭和曹雲金,曾經情同父子」
這期間,曹不是沒想過修復關係。三節兩壽,依然通過師母給師父發祝福信息。那年春晚審查,曹遠遠看見老郭想上去打招呼。離着十幾米,老郭匆忙上車,趕緊把車門關上了。
此後數年,江湖路遠,師徒再無往來。
直到2016年,老郭甩出一本家譜。
招「鶴」字科學員時,老郭起修家譜之心。為了家譜,他把相聲門裡枝枝蔓蔓的關係都理順了,還去美國拜訪了侯寶林的徒弟,台灣相聲大師吳兆南。2016年8月,老郭在演出中公布家譜。後發微博,嚴詞斥責何、曹「罪過」,並摘除「雲」字,奪回藝名,逐出師門。
退社後,一直管老郭叫「師父」的曹雲金終於忍無可忍,寫下了攪動熱搜的反擊文。
兩人隔空撕逼,互相指責。
措辭之狠,前所未見。
14年恩情,徹底毀於一旦。
14.
至此,德雲社已走過漫漫二十年光陰。
20年間,老郭從落魄的「爭食狗」,成為「中國相聲看墳人」,從梳着中分的小黑胖子草根,成了掌管「德雲男團」想讓誰紅讓誰紅的金手指。20年間,吃過的苦,已經可以說成笑談;張文順捧哏的《大實話》,已成絕本;仇恨過他的人,在江湖上沒了聲跡;支持過他的青年演員,最後又紛紛與之交惡…
箇中滋味,有奼紫嫣紅,也有滿目瘡痍。
當年家住右安門時,一大家子人熱熱鬧鬧又親又抱的光景,早已化作一聲嘆息。
不知20年後,眾人是否還能想起在昏暗路燈下打着快板兒招攬遊客的場景。
當初回憶此景,徐德亮在書中寫道:
「那日,雪打在臉上,我們一邊打着板,一邊相互取笑,尋着開心,忽地覺得這已經不是21世紀的北京,而是民國時期的北平…」
後來卻是:何雲偉到順義某中學演講,一位女生突然站起來問,您對郭德綱老師有什麼評價?何雲偉反問,郭德綱是誰?
隨即摔掉話筒,走入後台。
「「德雲社」十周年演出謝幕」
寵愛的,憎恨了;幫扶的,反目了。
紅塵翻滾,人世蒼涼,二十載風雨坎坷,到頭來分崩離析,如大夢一場。
2011年8月,老郭回憶往事,無語良久,仿崔護桃花詩寫下七言絕句:
去年今日此門中,強睜淚眼看飛鴻。
白雲深處蹤何覓,桃花依舊笑春風。
此後,德雲社成功渡劫,至今已近十年。
也不知這十年里,一個個春風良宵,往昔燈影下的淚眼笑顏,德雲十年紀念時散不去的謝幕笙歌,是否還入過他的舊夢。
京城舊朝戲院的匾額前,依然人聲嘈雜。
只是下雪天,再也不見江湖人聚義的身影。
「全文完,下次再會」
本文具體事實相關出處:
[1]《新鮮貓屎》,徐德亮
[2]《金聲金事》,曹雲金
[3]《郭德綱那些事兒》,郭德綱&於雪
[4]《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東東槍
[5]《過得剛好》,郭德綱
[6]《我眼中的德雲社》,老郭的小舅子,王俁欽
[7]《郭德綱 徐德亮為嘛掰了?》,青年周末
[8]《曹雲金離開郭德綱的日子》,人物
[9]《張文順:我樂意給郭德綱做台階》,新京報
[10]《相聲合伙人|大時代與第二班》,嚴肅相聲
[11]《關於郭德綱的「圍剿」與「反圍剿」》,博客天下
[12]《師徒》,人物,謝夢遙
[13]《郭德綱成立德雲相聲聯盟》,四川在線
[14]《郭德綱的生意》,山西青年
[15]《德雲社之家族式管理》,中國新時代
[16]《郭德綱是如何成名的》,知乎
[17]《同行眼中的郭德綱》,南方人物周刊
[18]《郭德綱:一個被誇大的相聲現象》,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