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了多年的消息,這一回是真的——
2022年英國時間晚上6點半(9月8日),白金漢宮發文宣布: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平靜離世,享年96歲。
白金漢宮已經降半旗,對女王表示哀悼。
無數人拿着鮮花守在白金漢宮門前,神色凝重、淚灑現場。
他們是真愛他們的女王,八成活着的英國人都只見過這一個女王。
她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熬贏了無數任首相,甚至在去年,熬贏了在登基之時親手栽種的樹。
她也是世界上最幸運,且最敬業的女王。
就在兩天前,女王才剛剛接見了英國的新任首相特拉斯。
如今女王離去,這個幾乎跨越整個世紀的傳奇就此結束,也帶走了「日不落」帝國昔日的榮光。
一個時代,就此落幕。
01
天降王位
如果世界上真有天上掉餡餅這事,最大那塊早就在掉在了伊麗莎白一家的院子里。
伊麗莎白一家獲得皇室繼承權完全源自一場意外。
他的父親原本不是王儲,原來的皇位,是他伯父愛德華八世的囊中之物。
△愛德華八世
可惜愛德華八世「愛美人不愛江山」,當了幾個月國王后,愛德華八世遇上了辛普森夫人,一眼淪陷。
為了迎娶這位兩度結婚又兩度離異的女士,伯父竟自願退位,丟下王室在風中凌亂,成為了平民,和妻子跑路去了法國。
皇位繼承權這才落到伊麗莎白的父親,喬治六世身上,這也讓伊麗莎白年級輕輕就成為了皇儲。
△喬治六世和年幼的伊麗莎白
據說伯父的愛情讓年幼的伊麗莎白受到了很大刺激,她立誓不能成為像伯父這樣為一己私慾放棄國家利益的人。
有人猜測,正是因為這堅如磐石的意志,讓她在王位上呆了70年。
△從小就長在馬背上,老了風采不減
02
真正的女王
伊麗莎白在位70年,英國人愛了她70年。
在英國,你可以開首相的玩笑,開食物的玩笑,開大英帝國的玩笑,唯獨不能開女王的玩笑。
因為英國人真的會生氣。
Youtube上常年有一些視頻會採訪英國的平民和名人,問他們最喜歡的王室成員是誰,大約有2成回答已逝的戴安娜王妃,7成的回答是The Queen。
而在民間調查中,英國王室的支持率從來沒有掉下過70%。
作為對比,上任英國首相約翰遜的支持率,只有38%。
英國人對女王的維護,就算天王老子反對都不好使。
2018年的時候,美利堅前總統特朗普訪英,單純因為總愛走路走在女王前面,老是遮擋鏡頭,被英國媒體集體痛罵。
How dare you!
網民甚至還自發P圖羞辱川普。
英國網民和媒體向來唯恐天下不亂,他們罵政府,罵首相,罵中美,甚至罵泰晤士河邊的鴿子,只因它們排泄太多。
唯獨面對英女王,他們一致乖巧,五星好評。
但世界上自然有喜歡錶彰個性的反叛作者,一次,英國最大報紙《太陽報》,爆出女王在1933年擺出疑似「納粹禮」姿勢的舊照片,質疑當時7歲的女王是不是曾經一個納粹主義者。
沒想到向來喜歡陰謀論的英國人直接炸了,質問太陽報,詆毀我們的女王,你什麼居心?
△「太陽報又一次刷新了媒體的底線。」
迫於民意,太陽報只能急急忙忙出來道歉說大家誤會了,然後在之後慶祝女王執政周年的頭版上,肉麻地表達了自己對女王的愛。
2014年,英倫三島之一的蘇格蘭島鬧獨立,要展開公投,看是否要從聯合王國獨立出去。
由於憲法規定王室不得過份參與政治,白金漢宮曾表示「女王以及王室不會幹涉蘇格蘭公投」。
然而女王接着搞禮拜活動的理由,在公投前一天,拉上幾個人就乘專機飛到蘇格蘭,在巴爾莫勒爾城堡前,和民眾聊天。
當有人問及女王對公投的意見時,女王等待攝像頭就位,罕見地表態:
「希望大家三思。( Well, I hope people will think very carefully about the future)」
然後蘇格蘭就留下了。
蘇格蘭獨立組織近年來一直推動第二次公投,其中一個理由就是,王室以及女王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影響了民意。
世界上不乏自稱女王,被稱女王的人,但英國人眼裡,真正的女王只有一個。
03
戰火中的愛情
生於王室,如同生於籠子里的金絲雀。
伊麗莎白從來沒有外出上學,所有教育都由王室家庭教師擔任;她也從來沒有約會過,哪怕和自己的丈夫。
1939年,13歲的伊麗莎白跟隨家人一起出訪父親喬治六世的母校,遇到了一生所愛,希臘王子,後來的愛丁堡公爵,三軍元帥,菲利普·蒙巴頓。
當然,這些頭銜都是後來的,當時的菲利普的存在讓英國皇室無比尷尬——這是個徒有虛名的王子,早在5歲不到就和他爹一起被逐出希臘,跟隨父母寄人籬下,實際上沒錢勢沒土地;
而且,他還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孫輩。
是的,伊麗莎白和菲利普有血緣關係,按輩分算是表兄妹。
雖然在向來有近親婚姻習慣的歐洲王室里,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兩人在用書信和眼神互訴情愫,還沒來得及跟王室攤牌之時,就已然被捲入時代的浪潮。
二戰爆發,伊麗莎白成為了戰地護士,菲利普則加入了海軍。
即使在紛飛的戰火里,兩人也一直維持的書信聯繫,這一聯,就聯了8年。
這八年里的書信里,伊麗莎白(Elizabeth)成為了菲利普筆下,只屬於自己的莉莉白(Lilibet)。
最終,法西斯的鐵騎被徹底粉碎,兩人的愛情經歷戰火也被錘鍊得堅如磐石,菲利普軍功赫赫,榮耀加身,終於鼓起了勇氣向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提親。
廢材王子的逆襲和女兒苦等多年的堅持,讓老父親喬治六世也只得同意了這門親事。
但他們除了隨同家族的見面和書信聯繫,兩人一次的私下約會都沒有,就這樣,二人純潔如白雪地成婚。
婚後的兩三年後,兩人就有了一雙兒女,如果就這樣過完一生,兩人應該能在皇室的支持下過完波瀾不驚又富貴的一生。
只是故事不會這樣寫,人生也不會一帆風順。
1952年2月6日,喬治六世因突發血栓駕崩,伊麗莎白就這樣繼位為大不列顛女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領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
菲利普親王的第一任秘書,邁克爾·帕克後來提起菲利普知道這件事的反應:
「他不是那種會顯露情緒的人,但只有那一天,他沒有調整好他的表情,我直到今天都記得,他看上去像天塌了一樣。」
他知道,莉莉白已經不再屬於自己,她以後將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女王大人。
△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儀式
在加冕儀式上,菲利普跪在妻子的面前,成為第一個宣誓人:
「我,菲利普,愛丁堡公爵,願終生成為你的臣民,並且尊敬你、效忠你!(I,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 wish to be your subject for life, to honor and serve you!)」
從此,女王也開始了自己波瀾壯闊,又身不由己的一生。
04
虛君的責任
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女王名義上為國家元首,但並不掌握實權。
但即使如此,這個虛君身上的擔子依然沉重。
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曾經向朋友抱怨:
"我們哪裡是婚姻,她無時無刻都在工作。」
每日早晨8::30,伊麗莎白會在白金漢宮風笛手吹出的早安音樂中起床,吃完早飯後就會瀏覽報紙,關注時事並開始工作。
然後,她會看世界各地的人民給她寄來的信,平均300封/日,並選擇一部份回信。
多數情況下,信件是一些無聊的諸如「向女王請安」,給女王吹彩虹屁的粉絲信件。
偶爾會遇到一些特別的,比如有一次遇到一個美國人請求英女王收回美國。
對此,伊麗莎白的回復是「抱歉,我們不能干涉他國內政。」
回信完畢後,伊麗莎白要批閱裝在專用紅箱子里的公文,結束desk work,女王就要在化妝師服裝師之類的包圍下準備參加活動。
平均一年裡,女王要出席430場活動,那也就是說,平均一天有1.17場活動。
在繁花似錦的宮廷生活里,女王幾乎沒有休息日。
「沒完沒了的握手、演講、午餐、晚餐、宴會、自助餐、正式和非正式會議,」;「無時無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均是如此。」
這是傳記作者約翰·帕克眼裡的伊麗莎白二世。
△雜誌整理了女王這些年的着裝
05
王室的那些事
女王的私生活也並不省心。
以前,有很多八卦的王室緋聞的人總是問起,菲利普到底愛不愛自己這個女王妻子?答案應該是一半一半。
菲利普在伊麗莎白成為女王后,得知自己的姓氏蒙巴頓不能留給後代,而所有孩子都要姓溫莎的時候,一度發怒。
「我是這個國家唯一一個不允許把自己的名字給孩子的人。我只是一隻該死的變形蟲。」
直到後來,王室才決定使用複姓:蒙巴頓·溫莎,來稱呼他們的部份後代。
就是那些沒有殿下、王子、公主頭銜的王室成員,才會使用這個姓氏。
這是來自王室的妥協,可是化解不了菲利普心裏的憋屈。
這種憋屈造就了菲利普婚後的風流。
△彭妮·羅姆塞,菲利普親王最知名的情人
2014年,就有英國媒體爆出菲利普親王的情人名單,足足有30多個。
他還是一個在英國上流社會臭名昭著俱樂部,「星期四下午的男人」的成員,這個俱樂部主要功能就是在脫衣舞女的環繞下,讓一群富家子弟聚在一起喝酒吹牛。
△傳聞中菲利普的情人們
對此女王瞭然於心,但她並不在乎,至少表面上。
反正和女王關係親密的王室作家薩拉·布拉德福德說過:
「女王接受這種狀態,她覺得男人都這樣。」
不止自己的丈夫,自己一窩兒子都是不省心的角色:大兒子查爾斯王子的前妻戴安娜王妃當年雙雙出軌,然後王妃離奇死亡;
△年輕的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
次子安德魯王子前幾年被爆捲入「愛潑斯坦性奴島「事件,最近又被20年前的受害者起訴性虐待。
△網上流傳安德魯王子的「罪證」
連孫子哈里王子聯通妻子脫離王室,並在節目上對王室吐苦水。
但女王心胸是真正的廣闊,她不僅沒有追究兒子女兒的麻煩事,雖然她對安德魯的庇護,也飽受詬病,幾乎晚節不保。
在丈夫菲利普的葬禮上,女王還邀請了彭妮·羅姆塞,這名丈夫生前最知名的情人,自己曾經最大的情敵來參加告別儀式;而當時,允許到場的只有30人。
難怪有人說,緋聞飛天的王室還能保持在民眾心裏的地位,主要原因在於英女王本人。
06
「當你逝去之日」
在英國,幾乎每個人都愛着女王,但又好像每個人在等待女王駕崩。
在網絡世界,女王被駕崩已經是日常,上一次是一年多以前,女王被法國媒體駕崩,原因是法國媒體把原本準備的訃告錯誤發出去了。
鬧最大的一次是15年,女王被自家的BBC記者駕崩。
還讓一水英語媒體被帶到了陰溝里。
後來BBC出來闢謠,人們才知道,這居然是白金漢宮內部的演練。
是的,女王的駕崩儀式演練,是白金漢宮的定期事務。
對於英國政府,以及英國的重要媒體, 「女王過世」這種頭等新聞,都是需要提前演練。
《衛報》就曾經透露, 他們報社副主編的辦公室牆上,早早就有一張大字報,安排好女王駕崩之後的稿件安排。
他們演播廳甚至有一盞藍燈,只要藍燈一亮,所有節目都會被暫停,進入「女王駕崩模式」,主持人需換上黑色西裝、並播放相應的背景音樂。
自從女王進入40歲,英國全國上下相關人員,都在定期都要為「女王駕崩」進行綵排。
2018年的時候,英國就秘密舉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女王駕崩綵排,代號「Castle Dove(鴿子堡)」。
這次綵排由於保密工作沒做好,被媒體挖了個底朝天,於是全世界都知道了女王駕崩的暗號:「London Bridge is down(倫敦橋塌下了)」。
△倫敦橋
根據報道,女王去世之時,私人秘書就會第一時間用防竊聽電話打給英國首相,報出暗號。
與此同時,倫敦類似軍情六處的情報中心。會開始給其他國家傳消息。
首先是英聯邦國家,然後是美國這樣的同盟國,接着會通知餘下的所有邦交國。
身穿喪服的侍者會走出白金漢宮,把黑色訃告釘在門上,向記者公布消息。
王室的官方網站會變成全黑色,國旗半降,喪鐘將被敲響。
這就是女王之逝,華貴,莊嚴,但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London Bridge is down」。
英女王逝世,也許,我們再也找不到一個稚氣未退,卻在戰火的廣播里穩住民心的小女孩。
再也找不到一個英姿煞爽,年貌風華,卻開着運輸車在血腥的二戰戰場上以身作則的女王。
作為極少數親身經歷世界大戰,以及21世紀英國的迭起興衰的君王,女王陪伴英國和世界走完幾乎一個世紀的路。
除了帶給大眾的無數美好、時尚、歡樂、段子、八卦和梗以外,
她這一生,值得被記住的,還有很多。
最後,向這位傳奇的老人致以最後的敬意,一路走好,R.I.P。
-END-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請聯繫。
刀和歌,清華小姐姐谷小歌主理
關注文化、明星、時尚、生活方式
關注這個喧囂世界裏所有不甘平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