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訪日又攤上事了,想要軍事介入台海,最終的結果還是口嗨。
又是熟悉的劇本,又是熟悉的闢謠。近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訪問日本的過程中,對外表示,如果大陸方面「武統台灣」的話,美國不會袖手旁觀,將「軍事保衛台灣」。
隨後,白宮工作人員便迅速出來闢謠,表示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這種翻來覆去的把戲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演了,拜登這種口嗨的背後,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目的無外乎有兩個。
第一個,試探大陸的底線。現在,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表現,可以說花樣迭出,從對台軍售,到高官竄訪,到網站刪除相關表述,再到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再到這次拜登日常「口誤」。所有這一切,絕不僅僅是偶然這麼簡單,這就是美國的一種陰謀,試圖用越來越多的方式來在台海問題上「切香腸」,試探大陸的底線。
可以說,作為美國最高級別領導人,能說出這樣的糊塗話,本身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美國在台海問題上不斷得寸進尺。接下來,不排除美國還會出現新的花樣,但同時,也不排除大陸方面給予更為強硬的回應。
第二個,就是安撫台當局。雖然這一點說了很多遍,但這一次有些許不同。這兩天,輿論關注的焦點是拜登的亞洲之行,在亞洲之行中,拜登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框架」是重中之重。但在美國公布的第一批成員名單中,台灣地區卻落選了。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台灣並未受邀出席啟動儀式,未被納入『印太經濟框架』中」。
一心為了討好美國不惜出賣自身利益的台當局,居然沒能出現在美國的受邀名單中,這未嘗不是一種恥辱。對於這次事件,島內輿論集體嘲諷,認為蔡英文「又被拋棄了」。
其實,這也從側面表現出來美國的一個態度,就是他們在處理台海問題上也有自己的底線,如果公然把台灣地區與這些成員國家並列起來,等於就是在向全世界聲明,公開支持「台獨」,這種行為導致的後果估計連美國自己都不敢想像。也正是基於此,美國才忍痛拋棄蔡英文,把台灣地區排除在經濟框架之外。
也正因為如此,在美國還想繼續榨取台灣剩餘價值的時候,他需要給自己和蔡英文一個台階下,不然就顯得吃相太難看,於是,拜登也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向台當局傳達一個信息,美國仍然支持台當局,「印太經濟框架」這件事實在是「身不由己」。
拜登不會不明白,一旦台海發生戰事,如果美國軍事介入的話,將會面臨兩種局面。
第一種局面,被解放軍拒止在台海之外。最近,面對「美台」勾連,解放軍在台海周圍進行了實兵演練,出動了遼寧艦航母戰鬥群,並在報道中首次出現「台灣以東」以及「常導兵力」等字眼,這預示着大陸一旦決定收台,將會對台灣實現全方位封鎖。美國想要軍事介入,將會被解放軍控制在台海以外。
第二種局面,當美軍被拒止在台海之外的時候,如果與解放軍爆發衝突,那麼,解放軍將依託地理優勢,保證後勤供給,但美國可就不一定了,一旦解放軍切斷美國的海上供給線,中美之間的軍事衝突最終的局面將是美軍彈盡糧絕。甚至在解放軍還沒出手的時候,美軍就有可能因為後勤補給問題而被迫退出。
拒止美軍在台海以外,解放軍再關門打狗,如果用《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胡錫進的話來說,就是「大陸一旦攻台,將傾瀉成千上萬枚炸彈,摧毀台灣整個防禦」。以目前大陸的軍事部署,以及兩岸之間的實力差距來看,台當局無論是想要「以武拒統」還是「倚美謀獨」,最後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被一網打盡。
而且,蔡英文不要忘了此前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拜登在訪問波蘭時,也表示過「出兵烏克蘭」的想法,但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因此,對於拜登的口嗨,大陸要及時做好各種準備,未雨綢繆。而對於蔡英文來說,聽聽就行。畢竟美國明白,如果軍事干涉台海,他們將付出包括軍事以及經濟等全方位的代價,終究只是一場演給台當局看的戲而已,不然,以拜登目前的犯錯頻率,早就應該被拉去進行「老年痴呆」的檢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