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贇說 |「新人冒頭」從駱健佑說起(下)

說回駱健佑,8月底成為安賽龍訓練營的成員,感覺和安賽龍3個月的訓練,讓他在成績上有了脫胎換骨的感覺。我之前看過他的比賽,能力是有,但是很多技術層面的東西還不夠細膩,處理球還不夠冷靜。但是這次印尼公開賽,可以看到他各方面的進步。雖然我沒看到他和安賽龍訓練的場面,但我覺得從比賽場面來看,這段時間的訓練對他幫助很大。

首先,可以看到駱健佑的防守能力的提升,對來球預判的準確度極高,甚至可以在極被動的情況下接殺勾對角,這是他之前不具備的;另一方面,他在網前的小球連續控制能力也有明顯提升,能更好地給自己製造進攻機會。而這兩點的提升,我覺得和安賽龍進攻兇狠、網前細膩的特點是有很大關係的,在訓練中駱健佑如果不能在這兩點上進步,安賽龍可能不會太滿意彼此的訓練效果。

也就是說,通過短短3個月的訓練,駱健佑就從一名不算突出的運動員進化為一名極具衝擊力的運動員,與安賽龍一起訓練的經歷肯定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覺得這樣的模式可以被其他隊員或隊伍借鑒。

一般的思路,我們覺得同一水平線上的隊員一起訓練是合適的,但實際上,一些整體實力還不是那麼強,但是很有衝勁的隊員如果能和高水平的選手一起訓練,其實對雙方都會有提高。我在國家二隊的時候,每周教練組都會安排一節訓練課,讓二隊表現最好的兩名選手和一隊一起練、一起打對抗,在我們看來那是一種獎勵,所以只要有這個機會,那絕對是全力以赴。

和一隊隊員對抗的時候,恨不得前五分就把自己全部能力打出來,這對激發年輕隊員潛力、迅速進入狀態很有幫助;而對於一隊的隊員來說,一上來就受到衝擊,這在一隊內部對抗時很少見,因為彼此熟悉,上來都會比較保守,而被二隊隊員一衝,感覺又不一樣了。

簡單來說,二隊隊員的衝擊會給一隊帶來「鯰魚效應」,刺激他們稍顯平淡的節奏;而一隊隊員用實力和經驗給二隊隊員上課,就很像武林高手指點有實力但還沒開竅的晚輩,可能一次對抗,打開了年輕隊員的新世界,任督二脈就打通了。

最近老看網上提到「降維打擊」這個詞,雖說有道理,但感覺把不同緯度之間的路給封死了。實際上從體育的角度來說,不同水平之間的碰撞,「換維交流」,往往能有新的火花,駱健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