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商家追債,又一電商平台不行了?璽承電商資訊

與商家對簿公堂,員工上門討債,蘇寧的2021年過得很難。

上半年股權轉讓,最終由國資入場,董事長張近東卸任......

下半年,「蘇寧易購破產」的消息屢屢傳出,隨後官方發佈聲明否認,表示經營一切正常。種種跡象表明,蘇寧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時刻。

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蘇寧易購營收同比減少64.82%,至219.68億元;凈虧損41.16億元,上年同期盈利7.14億元。公司單季收入為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單季虧損也是繼2020年四季度凈虧損48.22億元後,上市17年以來第二高的虧損額。

一、 蘇寧現狀:拖欠貨款、理財逾期

2021年,2月25日,蘇寧易購發佈公告稱,收到公司實控人、控股股東張近東及股東蘇寧集團通知,其擬籌劃本公司股份轉讓事宜。

直到7月份,轉讓一事塵埃落定,幾經周折最終由江蘇國資出手,聯合阿里海爾小米等產業投資人入場,收購16.96%股份成為蘇寧第三大股東。自此,張近東失去蘇寧易購的實際控制權,用易購「易主」換來了來自外部88億元的紓困資金。

「這是資金鏈緊張的表現。」資深產業經濟專家梁振鵬說道。而這場蘇寧風波下,難捱的還有蘇寧的供應商。

有商家表示,618後已經給蘇寧斷貨,蘇寧的貨款一直不給結算,甚至現匯轉變成了商業承兌,而商業承兌也一拖再拖最後提出拿蘇寧卡抵扣貨款,商家對此表示不滿,「快接近五十萬的貨款,你拿蘇寧卡來抵?」

同樣,據蘇寧易購在湖北的供應商,武漢承天廣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反映,目前蘇寧易購到期未付貨款為1033萬元。年關將至,該商家懇請蘇寧易購在1月10日前先兌現超期貨款265萬元,解燃眉之急。

如今,10號已過,兌現仍然遙遙無期。蘇寧毫無回應,只剩下商家們在微博上,知乎上一遍遍發文申訴和@官方記者媒體發聲。

圖源:微博

另一邊,被逼急的商家則一紙狀書,將蘇寧易購告上法庭。

中建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11月19日發佈公告稱,因蘇寧採購中心拖欠公司貨款,公司已將蘇寧易購集團向法院具狀起訴,案件涉及金額近3.1億元。

此外,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蘇寧等二被告向原告支付票據款項3671萬元及利息。

而在資金鏈緊張的蘇寧當下,供應商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1月5日,多位蘇寧員工身着「蘇寧還錢」的紅馬甲,在南京蘇寧總部附近追討該公司拖欠員工的債款。

圖源:抖音

這一切源於2020年10月,蘇寧集團在深陷流動性危機之時,曾在「蘇寧金融APP」上開門開設了名為「內部專享」的理財板塊,投資對象僅限公司的20多萬名員工。但時隔一年之後,到期的「理財產品」變成「員工內部借款」,兌付不斷逾期。

儘管蘇寧集團發佈內部信以穩定軍心,「針對已到期的借款採取延本付息的方式,未償還本金將從2022年3月31日開始至2022年11月30日全部償還完畢,利息將按月支付。」

但兌付金額的不斷遞減,摧毀了蘇寧員工的最後一絲信任。

多位理財逾期受害投資者反映,基本上每周兌付一次,但金額陸續遞減,從最初的10%,再到5%,最近的一周兌付僅1%......

二、零售霸主的節節敗退

最早於1990年成立的蘇寧電器,曾與國美各佔中國線下零售半壁江山。更是在國美黃光裕入獄後,獨佔頭鰲,無人爭鋒。而昔日零售霸主,為何走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

在業內人士眼中,蘇寧的錯誤始於對電商轉型的一步遲,步步遲。

當年,蘇寧在打倒了昔日的老對手國美後,天貓京東這些新的對手全面崛起。電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有着令人眼花繚亂的發展勢頭,年輕、有生機,蘊藏無限的可能。

但彼時面對新興的電商行業,蘇寧並沒有意識到危機來臨,仍然專註着自己的線下擴張夢。

直到2013年,蘇寧易購正式成立,開啟「線上線下一體化」,但馬太效應極強的互聯網經濟下,淘寶、京東先到先得,只剩下一味模仿的蘇寧易購根本拿不到市場份額,只能淪為吊車尾。

之後,在電商模式上不斷受挫的張近東把目標轉向了投資行業,卻自此一步錯,步步錯。

有券商投行人士認為,蘇寧之所以陷入嚴重的現金流動性危機,主要是因為過往這些年投資太亂,無序擴張,沒有一條主線。

2013年,蘇寧2.5億美元收購PPTV;

2014年,蘇寧1000萬美元收購滿座網;

2015年,蘇寧19.3億元入股智能手機努比亞

2016年,蘇寧先是斥資19.6億元,收購國際米蘭俱樂部68.5%的股權,後又花3.22億美元買進龍珠直播

兩年時間不到,當年意氣風發的投資基本變成賠本買賣,PPTV虧損了十幾億;滿座網被收購後一年就關閉了;2016年努比亞手機虧損2個億,如今基本消聲匿跡;龍珠直播平台當年更是直接虧掉了5個億。

一直到2017年,200億聯姻恆大,被不少蘇寧員工認為是壓垮蘇寧的「最後一根稻草」。隨着恆大爆雷,蘇寧資金鏈開始鬆動。

而在這一系列的失敗的轉型中,還蘊含著一個「時代拋棄你,連聲招呼都不打」的悲傷故事,在互聯網浪潮衝擊下,零售行業一度哀鴻遍野,不少人喊出「電商已興,零售消亡」論調,這也是蘇寧被迫轉型的緣故之一。

三、蘇寧還有沒未來?

12月26日,在《蘇寧31周年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張近東給員工打氣,「未來的發展,我們必然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堅定信心,永葆蘇寧人執着拼搏的奮鬥精神,我們一定可以翻山越嶺、迎來曙光。」

儘管隨着國資入局,蘇寧似乎走出了至暗時刻,但顯然仍在困局當中。

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陳欣在《蘇寧易購股價為何十年不漲》一文中直指蘇寧痛點,他認為,「儘管蘇寧易購有較好的資產質量和現金流創造潛力,但公司通過產業溢出效應和關聯交易長期向蘇寧體系輸血,主營零售業務增長無法體現利潤,商業地產等投資消耗巨額現金流,金融投資風險較高、無法提供穩定利潤,只能依靠會計手段和投資收益維持表面盈利。」

當下,出售的股份只換來杯水車薪,錢包癟癟是蘇寧無法迴避的現狀。

一位資深投資人表示,「上市公司把資產賣給非上市體系,獲得紙面利潤,然後再租回來的模式,長期以來只能依靠財務支撐。」

他對蘇寧的未來並不看好,「主要是蘇寧的當年商超連鎖模式在電商的衝擊下已經沒有發展前途了,蘇寧自己的電商也沒有發展起來」。而疫情之下蘇寧勢必要承受更多的考驗。

但也有網友認為,國資入局了蘇寧,蘇寧未來或許會慢慢變好。

一位高校經濟系教授直言,「首先售賣資產和引進國資都是為解決企業當前面臨的流動性危機,以及為後續企業轉型做鋪墊。目前企業面臨自身和經濟環境極大的考驗,從當前的財務狀況來看的確不容樂觀,但是國資入場也在為企業走出困境提供了更多的隱性擔保。零售雲業務轉型以及股東結構的不斷優化,相信企業還是有走出困境的能力和決心的。」

但蘇寧的未來什麼時候來,以及會不會來,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文章來源派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