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事件成芯片國產化催化劑:喧囂背後,這些企業已行動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0日電(羅琨)近日,中興通訊遭美國制裁一事引發了對國產芯片替代的討論。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美國向中興發出的禁售令,既是一記警鐘,提醒中國企業必須加快核心技術的研發,早日擺脫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也是一味催化劑,加速國產芯片替代的進程,而相關企業也將迎來發展機遇。

資料圖:消費者在門店挑選手機。 中新經緯 閆淑鑫 攝

美國對中興發佈禁令

美國商務部16日晚發佈公告稱,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

這一禁令對中興影響如何?20日早間,中興通訊發佈了《關於美國商務部激活拒絕令的聲明》,該聲明指出,拒絕令不僅會嚴重危及中興通訊的生存,也會傷害包括大量美國企業在內的中興通訊所有合作夥伴的利益。

據中銀國際分析師程燊彥研究,中興目前採購的元器件超過30%直接來自於美國(另有20%是新加坡的博通安華高),美國政府若實施禁令,中興在無線設備的射頻芯片、AD/DA轉換芯片;傳輸設備的高速光模塊、控制芯片;手機終端的SOC處理器、谷歌服務授權;服務器的CPU芯片等領域都會遭遇供應限制,會較大程度影響到未來通信主設備的供貨以及在美國市場上的手機終端銷售。

「公司目前有 2 個月的材料備貨,並且通信設備市場主要在國內,仍有周轉的空間餘地。」程燊彥在其最近的報告中稱。

天風證券分析師宋雪濤認為這一事件將成為加速實現芯片國產化的催化劑。「沒了美國的技術支持,中興的日子不好過,5G也可能受影響,但是回頭看歷史,中興華為等又何嘗不是在技術封鎖里誕生的呢?歷史總是以不同的方式重蹈覆轍,今天對中興的技術封鎖,可能會成為中國自主研發,加速實現芯片國產化、5G、高端製造的催化劑。」宋雪濤稱。

中國本土芯片被寄予厚望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國產芯片的研發上並未停止探索。近期BAT巨頭之一阿里巴巴便在芯片領域祭出兩個大招。4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公司研發部門達摩院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4月20日,阿里巴巴又宣布,全資收購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收購中天微是阿里巴巴芯片布局的重要一環。」阿里巴巴CTO張建鋒表示, IP 核是基礎芯片能力的核心,進入IP核領域是中國芯片實現「自主可控」的基礎。

A股上市公司振芯科技近年來一直在加強北斗芯片及終端產品的技術攻關和新產品研製,其董事會秘書楊國勇在20日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採訪時表示,公司從創立至今對自主創新都保持着高度重視,形成了DDS、頻綜、視訊、接口、MEMS慣性器件、衛星通信基帶/視頻芯片等領域系列自主產品,未來公司仍將繼續加強研發力度保持自主創新優勢。

「中興事件對國人發展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是一個重要推力,我們必須要做到把核心技術抓在自己手裡,才不會受制於人,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國家經濟安全。」楊國勇說。

人工智能企業依圖科技創始人朱瓏近日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專訪時也指出,公司正在布局人工智能芯片。據了解,此前依圖科技已經投資了一家AI芯片企業,初步完成了生態布局。

他認為未來AI芯片將大有可為:「最近網上討論說(國產)芯片不夠豐富厚重,但是以整個工業體系來講,對比其他國家,中國的工業體系其實是非常豐富的,AI就會有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工業環節被實踐的可能性。」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日前表示,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是中國集成電路閃存芯片產業規模化發展「零」的突破。未來10年,紫光集團至少將投資1000億美元,推進相關產業發展。

長線資本布局產業

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在查閱國產芯片相關上市公司年報時發現,在不少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中均出現了社保基金和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身影,前者被視作市場風向標,後者則是外資的重要代表力量。

紫光國芯是是紫光集團旗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從事集成電路芯片設計開發領域,是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供應商。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29億元,同比增長28.9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2.80 億元,同比下降 16.73%。社保基金在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佔據兩席,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五組合和全國社保基金四一三組合分別持股佔比為0.71%和9.66%。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社保基金四一三組合除了持倉紫光國芯外,還持倉北方華創、長電科技和烽火通信,均為芯片概念股。

在中科曙光的前十大股東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轉持二戶也赫然在列,持股比例為2.33%。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羅文上周表示,中國將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產品開發,推動CPU、FPGA等高端通用芯片領域實現破局性整合,不斷提升高端芯片供給能力;組建先進制造工藝、智能傳感器等國家級創新中心;加快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等。

《人民日報》19日刊文援引一位投資人稱:「可以預見,從現在開始,中國將不計成本加大在芯片產業的投入,整個產業將迎來歷史性機遇。」(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