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不如「看草」:小紅書核心的價值不在於「種草」,因為各個平台(淘寶/微博/點評/抖音)都在豐富自己的內容並完善分發機制吸引用戶,小紅書僅是其中一種;而其真正的價值在於「種草」後在平台內可以詳細比較,即「看草」;60%用戶行為都是在平台內「搜索」而非「閑逛」,用戶稱之為「美麗小知乎」;
•圖文搭建的護城河:比較各平台,只有小紅書擁有「大量的」「文字+圖片」內容供用戶搜索後仔細比較;而淘寶評價簡短,公眾號過於專業,微博信息駁雜,短視頻不易搜索比較起來效率低,小紅書過往沉澱下的優質帖子和類社區氛圍是其護城河;
•內容>素人>KOL>明星:小紅書用戶沒有很在意博主,他們更在乎「寫了什麼」而不是「誰寫的」;在博主中用戶更青睞素人,因為覺得他們的帖子更加真實可信,網紅會發言不由衷的廣告,而對明星基本不在意;
•廣告軟文接受度居然很高:雖然40%用戶感到小紅書廣告軟文很多,但由於在其他平台沒有這麼多優質的測評文章,同時自己有分辨廣告的能力,所以用戶對平台廣告軟文的接受度很高,而且越高頻的用戶越認可平台價值,覺得廣告無所謂;
•暫時別想「拔草」了:成熟的小紅書用戶在平台內購買的習慣尚未建立,假貨的風評是很多用戶勸退的主要原因。
小紅書已經成為精緻女孩首選必備的app。據公開資料,目前小紅書月活達8,500萬人,日活約2,000-2,500萬人,日曝光筆記30億次,其中UGC內容貢獻曝光量的70%。
小仙女們在上面學美妝護膚,看穿搭配飾。不僅如此,在外出旅遊時,小編打開攜程精心挑選了看起來富麗堂皇的高端酒店,結果發現居住體驗與如家漢庭沒有區別;而小編的領導則在小紅書上找到了性價比超高的網紅民宿,吹着風,聊聊天,在星空下喝點小酒,游個泳,終於體會到了甜蜜二人行的感覺。健身、婚慶、家裝和母嬰,小仙女們想要關注的話題都能在小紅書上找到樂於分享的小姐姐們寫的日記,細緻又詳盡。
然而這家成立6年的公司目前也遇到不少挑戰。電商發展緩慢,平台提高MCN進駐門檻導致大量KOL流失,同時水軍越來越多,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公司卻沒有從中得利。
ZP調研了500位小紅書用戶,並與其中50位朋友進行了深訪,試圖了解小姐妹(和小兄弟)們是否認可正在變革中的公司,願意陪小紅書繼續長大。
年輕有品女性的紅寶書
小紅書的用戶目前依然以女性為主,而且普遍偏年輕。根據ZP調研,約3/4用戶為女性,年齡主要分佈於20-35歲,佔比約90%,其中未婚者佔比2/3。
小紅書用戶畫像
典型的小紅書女性用戶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愛美且懂得如何打扮,喜歡學習知識豐富自己——「才貌雙全」或許是這些小仙女最好的描述。
用戶瀏覽小紅書的主要內容類型,四線城市
用戶關注母嬰和醫美比一二線城市更高
勾勒出小紅書用戶的畫像,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下目標用戶的天花板在哪裡。
全國20-35歲人口約3.5億人(以出生人口計,數據來自統計局),我們把範圍拓展更寬泛些,18-39歲(出生年齡1980年至2001年,假設80後均為小紅書的受眾,而人們未上大學時小紅書滲透率比較低)人口約4.7億人。其中男女比若1:1(實際男性略高),則寬口徑下男女人口均約2.35億人。
小紅書的女性用戶會比上述數字小很多,因為在年齡上,小紅書於年輕女性群體中滲透率很高,而35歲以上用戶實際使用較少,ZP發現主流女性此時已經結婚生子且孩子年齡較大,因為生活壓力媽媽們對美的注意力有時會被分散。
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是限制很多人使用小紅書的首要原因,而收入水平直接和中國城鎮化進程相關。
ZP發現小紅書用戶的平均個人月收入約5,000元,但實際上個人月收入5,000元或更多的人口佔比也僅約30%(CNNIC:2019年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更何況年輕人每月能賺到5,000元的比例可能會更低。
CNNIC關於中國互聯網網民收入的統計
從城鎮化發展水平來看,在4.7億1980-2001年人口中,城鎮人口佔比不到30%。小紅書被認為是時尚聚集地,時尚絕不是城市人群的專利,但卻不得不承認城鄉收入和教育(影響認知)的差異將部分用戶擋在牆外。
1980-2001年出生城鎮和農村
出生人口按城鎮化比率估算
有幾位暫時放棄小紅書的女性用戶表示「最近沒錢了」是自己減少小紅書使用的最主要原因。畢竟這個平台帶有強烈的消費主義屬性,沒有點米是難在這個物質的世界坦蕩暢遊的。
所以在年齡和收入的雙重限制下,ZP估計小紅書女性用戶的小目標為1億+,若想突破2億難度可能存在。在四線及以下城市小紅書依然有尚未觸達的女性用戶,是公司中短期用戶增長的來源。
大量四線及以下城市小紅書用戶僅下載一年時間
不用小紅書的年輕女性已經不多了,若想擴圈男性用戶其實是更好的選擇。媒體報道小紅書上科技數碼類內容2019年上半年整體增長11.4倍,但根據ZP調研,男性用戶們似乎在小紅書上對科技數碼類內容並不那麼感冒,他們更多關注運動健身、髮型穿搭這類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也是毒和nice等潮鞋、潮服平台發力的重點。
雖然中國擁有2.3億1980年後出生的成年男性,但首先小紅書在80後中的滲透率很低,而且他們普遍對這款app並不感冒,因為自己似乎已經固定下來自己「簡約」的穿搭風格,但95後00後的關注度陡增;其次男生整體而言還是很「鋼鐵」的,他們會看虎撲看知乎,但小紅書目前偏女性化的調性對他們的吸引力似乎不大。
但以上僅僅是目前的用戶上限,未來隨着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女生們更有米,男生們更愛美,那麼小紅書的長期用戶規模會隨時間不斷增加。
「種草」不如「看草」
人們的印象中小紅書是一個發現好物的平台,但ZP發現「種草」行為當然存在,但卻不是小紅書最核心的價值。這個平台最核心的價值在於「看草」。
種草是小紅書最主要的功能,但近似比例用戶
傾向於在其他地方種草後在小紅書比較
對於小紅書用戶,除了小紅書app外,淘寶及其他電商平台、朋友口碑、微博等地的美妝博主/旅遊博主們也是重要的種草根據地。如今各個平台都在做千人千面,都引入了短視頻,都在強化app內的「安利」功能,對於用戶來講可以種草的渠道非常豐富,用戶告知ZP他們在小紅書種草的注意力在不斷被分流。抖音上湧現出超多的探店視頻,大眾點評主頁現在做的也和小紅書一樣,刷刷刷非常好看。
抖音和大眾點評都有較好的推薦功能
發現好物的渠道豐富
豆瓣在女性用戶中尤為突出
ZP發現,典型用戶每周使用小紅書3-4次,在使用小紅書時目的性很強,通常是「買啥逛啥」,而非「逛啥買啥」,有了要買的商品然後再小紅書上搜索,把它當做「美妝小知乎「和「生活小點評」。一般高頻用戶(佔比較少,通常收入水平也較高)才會隨機刷着看。
用戶使用小紅書目的性很強,帶有「工具」屬性
整體而言,用戶在小紅書上的使用呈現較明顯的「按需使用」——換季衣服上新,想敗一支口紅,面霜用完了想換一個,或者請年假出去旅遊,裝修房子,備孕/待產,想做醫美都打開小紅書搜搜看。
小紅書或許不是種草的唯一根據地,但卻是「看草」最優質高效且無可取代的地方。大家認為淘寶沒有深度點評,微博的信息太亂,抖音/B站視頻搜起來不方便不好比較,豆瓣提問交流多而詳細測評少,唯有小紅書可以滿足他們短時間內詳細比較的需求。
至少從目前來看,深度且用心安利的「小紅書」圖文測評是任何一家公司短期都難撼動的護城河。
至於小紅書也在做內容泛化,引入一些偏娛樂性質的內容,但用戶的反饋卻很一般,因為主流用戶不會把它看做「娛樂平台」而是「深度測評根據地」,想圖個樂去抖音快手就好了,而那些吸引人眼球的內容反而引起用戶的不適。
來自用戶的截圖
「說什麼」比「誰說的」更重要
小紅書致力於邀請明星入駐,希望借明星的流量吸引更多用戶,也依託明星的公信力來增強平台的信任。當然也有不請自來的可愛的雷總,為了宣傳自家新拍照手機CC9。
自帶BGM的雷總手比OK宣傳新手機
為了與KOL共贏的同時為用戶提供優質內容,小紅書一方面扶持頭部網紅,一方面規範在平台上灌水薅羊毛的MCN。媒體報道,如果MCN機構在合作期間涉及「私下接單,未通過小紅書品牌合作人平台」、「與博主合作關係作假」和「數據作假作弊」等行為,將會被扣除保證金,並終止合作一年。而「私下接單」將直接扣除20萬保證金。
明星和網紅這些頭部大V被公司看做核心資產,用戶是不是這麼看呢?
ZP調研顯示,約20%用戶傾向於看網紅大V們的內容,而一倍的用戶傾向於看素人發的帖子。40%的用戶認為誰發的都無所謂,只要內容好就行。
至於明星,大家提及的不多。范冰冰歐陽娜娜在小紅書也玩得風生水起,但除了少數明星非常活躍外,大多數明星無論從粉絲量(Angelababy小紅書粉絲191萬vs. 微博1億)、發帖數量(范冰冰筆記數僅約70)還是發的內容(在小紅書推薦商品 vs. 在微博/抖音上發新聞/趣事)上都不是十分惹人眼球。
素人的關注度其實高於大V
深訪中用戶告訴ZP,他們來小紅書是「看內容」的,只要內容寫得詳細走心就好,不管作者是否有名氣。他們認為素人往往更用心,而當素人成長為網紅就開始接廣告,那時候的貼子質量就大幅下降了。
「(你喜歡看誰的內容?)看的比較雜,不會太關注粉絲量,內容為主,也不介意點贊量,這都是有水分的。加了不少人,但只是覺得他的貼子好隨手關注的。」
「可能粉絲量變大之後就不想看了,因為變大了大多數都有公司的安排,非常非常多廣告,主要是之前刷微博會有這種感覺,就覺得小紅書上肯定也是這樣。」
「喜歡保持本心的那種人,有時候會看到別人講講小透明變成大V的心路歷程變化;一般還是喜歡粉絲量不是很多的,幾百到兩三千,一般在下面問點問題她都會回答。」
可能為了出名,可能為了分享,認真細緻寫日記的作者總是更容易得到用戶的青睞。網紅大V們賣貨的影響力一定遠大於這些素人,但相比電商賣貨(推薦商品),用戶更認可平台的信息價值(教程/效果),而真實的用心的帖子往往出自素人(或者文筆像素人的專業化機構)筆下。
用戶對品牌推薦的重視度比預期低,而教程/效果的
比重比想像高,這些往往是素人們碼字出來的
這樣看來,平台只保護那些頭部大V打擊了腰部和尾部的創作者,可能造成的影響比丟掉幾個明星來的大,因為這打擊了很多真正用心創作的博主的信心,而他們貢獻的真情實感的測評才是撐起來平台的關鍵。
廣告多了?沒關係!
有人抱怨小紅書廣告多了,有人覺得抖音這些短視頻平台起勢猛了,於是擔心小紅書的用戶會流失掉——現階段大可不必擔心。
ZP調研發現,用戶使用小紅書的頻次仍在顯著的上升通道之中,四線及以下城市增長更為明顯。更豐富的內容(從美妝護膚出發擴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常識,但卻不是娛樂),更加精心寫作的帖子是用戶使用小紅書越來越多的首要原因。
小紅書使用頻次仍在上升
四線城市尤為明顯
廣告增多的確是部分用戶流失的原因,但在全用戶中佔比僅有8%,尚不及最近變(mei)忙(qian)了的影響大。
用戶減少小紅書使用的主要原因
隨着平台上軟廣水文的不斷增加(40%用戶表示推廣軟文很多),用戶對軟廣的識別能力也逐漸增強,也逐漸了解了軟文的套路,絕大部分用戶(深度訪談中的80%)能識別水文。大家很容易從誇張的描述、令人眼花繚亂的符號表情、過於積極肯定的態度、明顯灌水的評論等判斷出文章的真實可靠性。
覺得廣告多的用戶並不在少數
「能看出什麼是廣告,看文章風格,宣發統一,很多感嘆號的,或者長篇大論,很多符號表情,多半就是廣告。」
「有發現很多軟文,都是博主專門針對某個品牌誇得天花亂墜,還是比較好分辨的,比如他推薦一堆貴婦牌子的時候講了一個國產的完全沒聽過名字的,或者主推一個品牌只講好的不講壞的。一般來說比較網紅的、比較新的品牌或者產品就很多軟文,不那麼網紅的品牌就不一定有軟文。」
值得肯定的是,越高頻的用戶對廣告的接受度越高。在擁躉們的眼中廣告軟文瑕不掩瑜,還是有很多好看的帖子可以被挖掘到。
使用頻次越高的用戶對廣告越寬容
「有時候看完整篇才發現是廣告。比如講髮型的,看到最後是才發現給發膜打廣告的,定型的什麼東西。現在覺得廣告還可以接受,看完前面學到東西就算了,反正也不買後面的那個。」
「有一些真實試色的未加濾鏡的軟文是可以接受的,也只是想看一下真實的試色是什麼樣。,可以接受廣告,但使用感受必須是真實的;軟文可能也會種草。」
廣告無所不在,但好的廣告卻鳳毛麟角。垂直類平台的優勢在於大量深度的測評供用戶比較。和其他平台相比,由於小紅書沉澱下來的精品內容多,部分素人形成了在這裡發相關測評文章的習慣,其他平台在內容的數量和質量上短期內難以超越。小紅書如此,新氧、馬蜂窩亦如此。
你還能在哪裡找到這麼優質的信息呢,百度么?
然而打廣告還是要剋制——軟文過多帶來可能的影響在於用戶對小紅書的「素人推薦」的相信度下降。在交流中一些小姐姐們告訴ZP,她們現在更傾向於多平台比較,除了小紅書之外,美妝會在微博、豆瓣、B站上都看看,旅遊也會在馬蜂窩、飛豬上搜搜,避免在小紅書看到的還是「賣家秀」而不是「買家秀」。
電商似乎仍然機會渺茫
小紅書的廣告前景似乎光明,那經營了多年電商目前表現如何?ZP發現,仍不樂觀。
約1/3的調研用戶(小紅書相對高頻的用戶)表示最近半年曾經在小紅書上有過購物行為。有近40%的用戶從來沒有在平台上買過任何商品,而30%曾經買過但再也不在小紅書上購物了。
最近半年在小紅書上的購物行為
假貨的負面報道勸退了很多用戶,但這絕不是空穴來風,部分用戶真的買到了假貨。同時大家往往用淘寶天貓等電商網站用得太習慣了,東西又多又信得過,每年還有幾次大促,真沒必要去其他購物平台賭運氣。
假貨和習慣其他渠道佔比為主
「大家都覺得小紅書賣假貨,周圍人大部分都這麼覺得,我也害怕買到假的。」
「怕假貨,新聞上看過說真假摻着賣。」
有趣的是男生和四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最近半年在小紅書有過購物行為的比例高於平均水平,而一二線城市的女生們則很謹慎。
男生和四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更願意在小紅書上購物
對於部分有海淘需求的用戶,按理說跨境電商起家的小紅書佔有優勢,但實際上大家試了一圈發現還是小姐妹們的代購靠譜。一二線城市的用戶會在朋友出國的時候請在機場免稅店代買,三四線的用戶則更依賴於朋友圈的里的微商。
即使有用戶在小紅書上購買,往往買的商品也沒有想像中高大上。收入水平高的用戶不在小紅書購物,而偏低的用戶則在上面更多購買ASP不高的爆款口紅和面膜。
小紅書爆品之一3CE
高毅資產邱總曾經提到零售的本質是價格和效率,而只有過了「信任」這關玩家們才有資格拼價格比效率,否則你連客戶都搶不來、留不下。
京東蘇寧的信任來自平台自營,天貓的信任來自官方品牌入駐,淘寶的信任來自買家用錢投票後留下的店鋪評分和銷量,拼多多的信任來自廣告宣傳和逐步提升的產品質量。對於小紅書而言,自營平台公信力尚未樹立,第三方店鋪沒鑽沒冠難以評判可信度,所以精明的用戶只看不買。
如果購買大牌(天貓有旗艦店),人們通常是受價格吸引,這時用戶要掂量掂量小紅書上購買的風險回報。如果購買非知名品牌就看你對測評的帖子多相信了。
小紅書用戶對平台自營及非自營商品的信任度
(ZPartners(ID:gh_3a7de06f412b)原創,原標題:我們調研了500個小紅書用戶,發現素人比網紅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