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成功發射的背後,揭秘運輸火箭的「快遞一哥」

12月27日晚,長征五號遙三火箭在震天的轟鳴聲中飛向天際,時隔兩年後,長五再次升空,聚焦全球目光。

在長征五號從天津到文昌的漫漫旅途上,火箭需要一路海運至清瀾港後再轉運至發射場內,而胖五轉運背後,多虧了像於金偉這樣一批「快遞哥」。

「滿載」而來,「空載」而歸

運大火箭,得靠「大車」。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里有一批特裝車,它們造型各異、用途不一,卻負責着接運火箭、牽引衛星、轉運低溫燃料等重要任務。

龐然大物背後,卻是一張黝黑的臉龐,河南司機於金偉和他的同事們,駕駛着正是這樣的特裝車,將火箭從清瀾港運至發射場。接運長征五號火箭的箭體運輸車長近50米,寬6米有餘,高近8米。

當長征五號火箭被吊鉤放上特裝車,後視鏡被集裝箱擋住,於金偉內心的戰役便打響了。在看不見車尾只能與觀察員通過口令配合的情況下,要順利通過發射場道路並成功一次倒車把箭體卸下,是一場耐力與車技的持久戰。

「滿載」前往發射場;「空載」回到車場的於金偉,才算是打贏了心裏的那場仗。

19年的航天生涯,19年的開車經驗,於金偉修鍊成了在道路兩邊只剩不到0.4米的條件下,駕駛着 「龐然大車」,把箭體平穩接回發射場的「神功」。

「車上可裝的是咱們國家的重器,不耐住性子怎麼行。」在於金偉看來,開特裝車除了考驗車技,更考驗的是司機的耐力,越是緊張,越要時刻做到一絲不苟。

接火箭「回家」的他,沒怎麼接過孩子放學

車體越大,駕駛的難度增長也是指數級的。在成為被年輕的特裝車駕駛員信任的「於師傅」之前,於金偉走過的是一條荊棘之路。

2014年,十幾輛新型特裝車抵達文昌發射場,在得知自己要負責開接運長七火箭的頭車後,於金偉喜出望外。世上大小事,似乎總是頭一份最好,「開頭車」意味着極大的榮耀。但也「萬事開頭難」,箭體公路運輸車組裝完成後,看着超乎想像的龐大車體,於金偉立刻清醒過來,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面對新車新設備,我的心裏很沒底。」於金偉說,為了克服駕駛困難,他投入了全部精力,每進行一次轉彎和倒車練習,他都要下車查看車輪位置,再回車上調整。

車外烈日暴晒,車內空調送風,如此兩處往返,不到半天工作服就被汗染成深色。2016年,長征七號火箭被從清瀾港成功接運回發射場。所有人在道路兩側喝彩歡迎時,於金偉坐在駕駛室內卻是渾身汗濕。

此後每次練習,他不僅要求技術熟練,還要找出其他訓練死角。為了在雨霧中也能把握方向,他針對液氫運輸車的轉彎特點,提出對運輸火箭和航天器路線進行改造的意見,並被上級採納。150分鐘到90多分鐘,是於金偉為火箭助力的距離。

「老大出生沒趕上。」於金偉至今仍難以釋懷,2008年大兒子於誠耀出生時,自己遠在2000公里外的大涼山深處執行航天任務,無法見證孩子出生是他的遺憾之一。

「爸爸之所以很少去學校接你回家,是因為有更重要的客人在等他。」於誠耀懂事後,於金偉的妻子夏曉艷這樣向他解釋。現在11歲的他也會經常弟弟講 「爸爸、特裝車、火箭和太空」的故事。

每一項航天事業的巨大成就背後,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多年來始終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後的接運任務,我還會繼續開頭車,打頭陣。」於金偉毫不猶豫地說,於家的航天故事還會繼續講下去。

來源 | 南方+ 記者 徐勉 王騰騰 張迪

編輯 | 劉家良、劉芷蕾

校對 | 黃買冰

原標題:《揭秘「胖五」背後的「快遞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