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大批賣家收到賬號重新驗證通知,該通知要求「高銷售額」賣家,必須進行相關信息驗證。「高銷售額」覆蓋面之廣,幾乎讓亞馬遜賣家人人自危。今後賣家賬號或面臨人人審核、年年審核,買來的賬號應該瑟瑟發抖了!
平台要求賣家在指定時限內完成相關驗證,否則將封停銷售賬戶。目前有部分賣家中招,銷售服務訪問受限。隨即,老賣家分享通關方法,同行據此提交相關資料後,店鋪已經恢復。
大批賣家賬號重審集中爆發
5月11日,大批賣家收到了亞馬遜發出的賬號重新驗證郵件。
郵件的大致內容是:《消費者告知法》於2023年6月27日在美國生效。該法律規定,高銷量第三方賣家有義務提供其業務信息,而亞馬遜則有義務收集、核實和披露這些信息。
這項新法律要求亞馬遜來驗證高銷量賣家的相關信息。而且,賣家每年都需證明自己信息為最新的。亞馬遜還要求賣家在指定時限內完成驗證, 否則賬號將被封停。如果賣家已經完成對所需信息的驗證,則無需再次提交。
一位業內人士稱,公司賬號5月11日收到亞馬遜賬號重新驗證郵件。根據其他賣家反饋,5月11日大批賣家收到驗證郵件,同行們猜測為亞馬遜系統群發。其他同行類似反饋如下:
「——今天好幾個老店鋪收到了通知,準備資料中;
——今天一來賬號就收到了郵件;
——公司兩個主力賬號可能得交代了,先去跟老闆打個預防針;
——我們今天也收到了一個,是個人賬戶註冊的,不好找到那個人;
——我也收到了;
——該來的都會來,一個都少不了,早上設置賬戶信息的訪問人數過多都崩潰了。」
從昨天到今天,賣家們陸續收到了審核郵件。不過也有賣家目前還未收到。一位業內人士介紹,這次亞馬遜要對全部賣家賬號進行重新驗證,但平台人力有限,只能分批來,所以有一部分賣家提前收到了相關消息,剩下的會陸續審核。
有知情人士傳出消息:亞馬遜將發佈通知,針對2022年之前的賬號(美國站為主)展開二次驗證,所有2022年前的美亞店鋪都要再審核一次。
目前這一消息,已在賣家群被一位自稱亞馬遜招商經理的人確認。億恩網向亞馬遜官方進行求證,得到的回復是:「我們目前也關注到了,如何有任何資料信息第一時間同步。」
亞馬遜出新規,賣家賬號將年年審核
亞馬遜驗證郵件發給賣家之前,其已經發佈公告,公告內容和郵件一樣。這讓賣家們炸鍋。其中大家最關注的有以下幾個問題。
1、審核範圍。審核範圍包含的兩個要素,第一,在過去24個月內,賣家銷量連續12月達到(或超過)200件;第二,賣家交易總額超過5000美元。這個範圍波及面很廣。
一位賣家稱,亞馬遜理解的高銷量是年銷200件,原來我也是大賣,感謝官方給的「大賣」認證。根據這個標準,幾乎所有賣家都要被審核了。
2、審核資料。亞馬遜要求提交的資料包括:賣家身份信息、政府頒發的身份證明文件、公司地址、銀行賬戶信息、工作電子郵件地址、工作電話號碼和納稅人識別號。上述信息必須為賣家的企業名稱或是賣家合法授權個人代表的。
其中營業執照變更法人驗證、賬戶提交地址跟實際辦公地址不一致等問題令很多賣家困擾。有很多同行認為:買來了的賬號這下慘了!
3、審核時間節點。亞馬遜要求賣家每年進行驗證,也就是以後賣家賬號年年都會面臨審核。
一位老賣家分析,根據新規亞馬遜賣家賬號面臨的是:人人審核、年年審核,不過審就要被封停。其根據就是《消費者告知法》。不過以後買賣賬號的應該就少了,從這方面說也有一定的正面意義。
面臨審核,賣家該如何通關?
在亞馬遜發佈公告和郵件通知後,真有部分賣家收到了亞馬遜銷售服務訪問受限的通知。
通知提示賣家要在60天內提供賣家業務的信息、賣家的身份信息、政府頒發的帶照片的身份證、銀行賬戶或信用卡賬單、營業執照等信息。
面對新一輪的審核該怎麼操作?賣家「Amazon五爺」根據不同的情況提供解決方法如下:
1、賬號對應公司資料正常,資料齊全。假如是以公司名義註冊的亞馬遜賬號,營業執照沒有註銷,法人願意配合,按要求提交資料,很快就能通過審核。
2、公司地址或法人發生過更改,資料齊全。填信息的時候,填最新的地址和法人信息,提交新的營業執照圖片和法人資料。
3、公司已經註銷,法人聯繫得上。
4、法人聯繫不上,買的賬號等資料不全。用新的營業執照和資料替代舊的資料,用一套完全不同的資料去通過審核。做法:首先,先在稅務信息處更新公司和地址,然後再提交如情況1的新資料。(稅務信息那裡的步驟不改應該也可以,建議先修改)
5、個人賬號賣家。解決辦法:(1)開case告訴客服是個人賬戶,要客服給個人信息審核的鏈接,提交身份證和信用卡賬單就可以的那種。(2)先註冊營業執照,然後按照情況1的流程填一次。
賬號驗證還有替代方案?
引發本次亞馬遜賣家賬號驗證的《通知消費者法》,又是怎麼回事?其中對平台和第三方賣家的相關要求又是怎樣規定的呢?
據了解,美國《通知消費者法》於2022年12月29日通過,對在線平台劃定了責任。它旨在「阻止匿名賣家在網上銷售假冒商品,防止有組織的零售犯罪團伙從商店竊取商品並在網上批量轉售。」
根據法案的信息來看,平台要對賣家進行驗證,亞馬遜的要求也已明確,而法案的信息是,
如果賣家不能提供審核信息,還有例外和替代方案。
——如果賣家有單獨的退貨地址,平台無須要求賣家提供實際業務地址;
——如果賣家沒有辦公地址,或者有住宅和營業地址,平台只需披露賣家的居住國家或州,並建議消費者通過在平台提供的其他方式與賣家聯繫;
——如果賣家沒有單獨的商業電話號碼,平台也不需要透露賣家的電話號碼,可以通知消費者通過其他方式聯繫賣家,比如通過平台的消息傳遞系統。
但這些例外也有一些限制。如果平台發現大量賣家虛假陳述信息,並且賣家在收到平台通知後10天內未能更正信息、未能在合理的時間範圍內對消費者的詢問作出回應,則賣方的銷售活動必須暫停,直到其解決這些問題為止。
這些例外是否有效還要看平台的具體做法。另外,法案還規定,各州不得制定與法案條款相矛盾的法規,但並未明確禁止制定額外的要求。法案將對每次違反規定的行為處以46517美元的罰款。所以平台也會認真對待此事。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影響的不僅僅是亞馬遜,還包括沃爾瑪、eBay等多個在線平台和眾多的第三方賣家。今後跨境賣家需做好相應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