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畫餅的,沒見過這麼敢畫的。幾天前,紅旗發佈了新能源戰略,包括品牌LOGO、技術架構和三款產品,以及銷量目標。徐留平親自站台,滿口豪言壯語,我聽得目瞪口呆。
紅旗的宏偉計劃是:2025年銷量百萬,新能源佔一半。要知道,去年其銷量才31萬輛,而且只比前年多1萬。按照這個增幅,別說3年,30年也到不了百萬。不知是誰給了徐留平這個勇氣,梁靜茹都不敢。
誠然,徐留平掌舵以來,紅旗實現了爆髮式增長。銷量數據顯示,從2017年的四千多輛,到2021年30萬,只用了短短四年,尤其是2019年到2020年,從十萬到20萬翻了一倍。
然而,這只是官方數據,實際零售少得多。以2021年9月為例,官宣銷量兩萬,上險量還不到四千。紅旗倒也沒造假,確實賣了那麼多,但其中大部分都壓在經銷商的庫房裡,還有一些是公車採購,真正賣給C端消費者的只有三千多輛。
這就是傳統經銷商模式的優勢,可以通過壓庫增加批發量,也就是官宣銷量,與實際零售可能相去甚遠。經銷商為了拿到返利,只能充當主機廠的「下家」。據說紅旗的返利遠高於行業標準,建店投資更是全額返還,以此迅速擴大銷售網絡。
紅旗銷量不僅摻水,結構也畸形。目前13款在售車型中,H5和HS5兩款就佔七成。新能源只有三款,最暢銷的E-QM5月銷不過兩千輛,而剛發佈的三款新車得明年才能到齊,2025年就要佔一半銷量純屬天方夜譚。
至於發佈會上展示的技術和車型,基本都是空中樓閣,幾乎沒有落地成型的,所以董事長也能講。那些領先的性能數據還不是信口拈來,反正不會有人秋後算賬。三款新車連名字都沒有,只有代號和草圖。由於缺乏實質性內容,文藝演出佔了一半時間。
作為共和國長子,血統高貴的紅旗最有資格當中國豪車的大旗,但要腳踏實地,別好高騖遠。可惜的是,紅旗更像後者。這次立下的FLAG可謂阿湯哥的片名—MISSION IMPOSSIBLE,除非又搞歪門邪道,我看其海外戰略就像,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