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遺憾認真細看,才發現好多點點滴滴。
雖然沒有合唱過,但兩人不經意有很多同時空的交錯。
外表開朗大大咧咧的李玟,內心感性細膩,翻到一張舊日報紙也會拍下來,作為友情存念。
她說,那是「過去的美好時光」。
90 年代,天后們紛紛拍各種廣告和 MV,
長發飛揚的兩人在陽光下,也是華語樂壇最黃金的記憶。
如今這個約定成為了永遠的遺憾。
清唱變成悼念,也是承諾的完成。
這是天后的惺惺相惜,也是音樂的力量延續。
阿妹的悼念和她的歌聲一樣,沒有那種姑息的溫柔,而是把痛楚,思考都展開來呈現,直切要害,卻也最給人情緒的出口。
唱完這首《我依然是你的情人》,張惠妹還唱了兩首歌,大也都是和致意老友相關的。
一首是《掉了》。這是吳青峰寫給張惠妹,她唱給過世的父親的。
那天大雨,阿妹被困在機場,沒有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她唱:「故事情節掉了,主角對白掉了,回憶是最可怕的敵人。「
還有一首,是《身後》,這是寫給死亡本身。Hush 作詞,林俊傑作曲,歌詞背景來自台北 4 歲女童遭遇隨機殺人事件。
「別讓我承受牽過的你的手,再重逢已換作你向我告別揮手「。
阿妹唱得哽咽感性,演唱會內外已經被穿透了。『
死亡是一個永恆的命題,但也永遠如此陌生,我們從來對死亡一無所知。
人只要活着,離開也可以挽留,挽留不了的,懷念也可作擁有。
但死亡是徹底與人無關,成為一種杳無音訊的割磨。
這幾首力量如此的歌聲,也是關於 Coco 的想念里,最痛也最真的補充。
只在音樂里,就被全部說完了。
1.
也許有人會想起,阿妹唱的這首《我依然是你的情人》,是李玟的第一首歌。
她在發行第一張專輯《愛就要趁現在》的時候,就立下目標要成為國際巨星,後來回憶往事,那時候,笑自己「這個小女生不知天高地厚「。
但這首歌的確讓樂壇變得不一樣。
一首苦情歌,唱出了獨有的風致,為當時玉女風格盛行的樂壇,帶來了一股全新的美式唱腔風潮。
後來李玟 1998 年,李玟唱了《Di Da Di》風靡亞洲,唱了《過完冬季》《美麗笨女人》成為動感和灑落的代言人。
在音樂的世界裏,Coco 是最率性而浪漫的那個人。
90 年代中後期,李玟,張惠妹,許茹芸...在華語樂壇各自綻放光彩。
在錄製《好心情》時,她在錄音室內的笑聲感染了製作人,於是就有了歌曲前奏那黃浪的笑聲。
李玟也帶着這首歌登上央視春晚,點亮了全國觀眾過的好心情。
後來她成為第一個簽約美國唱片公司的華語歌手,從《想你的 365 天》到《Just.No Other Way》,無數人因為她,領略 R&B 的魅力。
直到《月光愛人》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現場,才知那個扎滿紅色小辮的天后也能有史詩氣拓,在她的聲音里,天地被無限拉開來。
2.
李玟和張惠妹沒有合作過,但曾無數次隔空「交手「。
都是在 90 年代中期走紅,同為「天后」、同樣擅於唱跳,那時候有人說,北有李玟,南有阿妹。
1994 年,也就是李玟發行《我依然是你的情人》那一年,22 歲的張惠妹剛剛參加完選秀節目《五燈行》,獲得了冠軍。
雖然摘桂,卻沒有唱片公司簽她。
新人層出不窮,小小的一個名次,像大浪淘沙。
但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李玟一樣,張惠妹也有種韌勁。
她遊走在中國台灣的酒吧,擔任駐唱,遇見張雨生,也是在酒吧。
後來,她被張雨生髮現,後者為她打造了《姐妹》《Bad Boy》...
張雨生對她說,可不可以把你家鄉的聲音加入進來,唱得搖滾一點,暴力一點,凶一點...
接下來的 20 年,那個原始、野性、富有魅力的聲音,穿透了無數人的心臟。
陽光原野,洒脫現代,原住民天然野性和都市情感結合的可能性,在她身上體現。
3.
《時代》記者採訪問李玟之後說,她就是一個用生命努力唱歌的歌手。
其實,她更像是用生命努力活着。
超越身材的自律,超越條件的限制(在左腿有傷病的情況下去做一個唱跳型歌手),為了跳舞要去一遍遍學習走路...
不理解的人會說何妨那麼用力,但這就是她自救的方式啊。
越在泥濘里,越是內心碎成一團,才越要向上活着。
寫到這裡,看見台上的阿妹,也有些感慨。
她也有自己的困境,因為激素的原因,身材管理面臨困境,但阿妹似乎綳得沒有那那麼緊,胖就胖吧。
每個人自救的方式不一樣,Coco 選的是最難的那一條路。
但選最難的路,也是因為病痛讓她別無選擇。
所以鄭秀文懂她,跟她說「抑鬱症,我懂「。
總是說希望戰士也能卸甲歸田,再頑強的人也記得給自己放個長假,但好像怎樣的思維,都是隔靴搔癢。
因為那些困頓和無助的瞬間,只有她們自己曾經體悟過。
唱歌的人是這樣,但更是,千千萬萬的他和她也是這樣。
人人都愛流星,迷戀瞬間的絢爛,但未必會記得那就是最後一刻了,此前它已經心甘情願,遍體鱗傷燃盡了自己。
我們能做的只是陪伴他們,嘗試去告訴他們,如果你累了,想選擇療愈了,我們會和你同在。
都要好好的愛自己,也愛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