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北京中南海的辦公室里,毛主席緩慢地來回踱步,臉上時而深思,時而搖頭。坐在一旁的周恩來總理也深深皺着眉頭,不久前,擔任公安部部長的謝富治因病去世。
毛主席和周恩來深感悲痛,當年一起打天下的老戰友越來越少。可是他們不得不強忍傷心之情,因為謝富治走了需要有人來頂上公安部部長的位置。
作為一個執法部門,公安部需要統籌的是全國各地的公安部門,而各地的公安部門又是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個位置的人選必須三思而後行,周恩來總理此次前來就是要找毛主席商議人選。
在周總理看來,現如今擔任公安部副部長的李震常年在公安系統主持工作,由他來當部長可以最快穩定局面開展工作。可是毛主席聽了之後並未發表意見,眾多人選在毛主席腦子裡一個一個出現,又一個一個被否定。
突然一個人得出現讓毛主席停止踱步,毛主席對着周總理問道:「你覺得曾山怎麼樣?」周總理聽到這個名字後感到十分不可思議,他來之前也有思考過別的人選,可他萬萬沒想到毛主席會提出讓曾山來擔任公安部部長一職。
這個曾山是何許人也?為何周總理聽到他的名字後會大吃一驚呢?毛主席又為什麼提議他來當公安部部長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呢?
曾山的革命生涯
作為從革命聖地江西出來的曾山,先後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皆立下了汗馬功勞。曾家一門三傑全部都投身革命事業,曾山的哥哥曾延生1924年就加入了共產黨。
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他建立了浦東工會組織,在敵後戰線上組織和發展壯大了共青團。並且為了籌集經費四處奔跑,還開創了平民夜校積極宣傳共產黨的綱領,受到了許多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作為他的弟弟,曾山從小就被哥哥要做的大事業所吸引,馬克思主義為他打開了解放全中國的大門。1925年曾山的哥哥曾延生回到家鄉組織當地百姓發動農民起義的時候,25歲的曾山已經成長為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
他這些年所見所聞無不為共產黨的信仰所折服,這次哥哥的到來讓他選擇毅然決然的加入,最開始曾山跟隨哥哥一起在家鄉積極宣傳愛國思想,並且鼓勵農民與地主惡霸勢力勇於鬥爭。
他們兄弟倆還設計抓到了一個國民黨反動派的地主,並把他帶到了公審大會上槍決。可以說在當時中華大地眾多星星之火中,曾山和曾延長毫無疑問是最熱烈的一簇。
後來因為遭到了反動派的武裝侵害,走投無路的曾山跑到了廣州加入了葉劍英的隊伍。當時的「打響第一槍」南昌起義中,曾山就和起義軍一起掀開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
曾山在1928年重新回到吉安地區重新組織農民武裝革命,當時的黨組織任命他為贛西地區臨時蘇維埃政府主席。在1930年,毛主席和劉少奇以及曾山一起組成了主席團在吉安縣召開了史稱「二七會議」的大會。
這個年僅不到三十歲的小夥子被毛主席等人非常看好,全面抗戰爆發後曾山被毛主席親自點將協助項英在江西組建新四軍。從動員到宣傳再到組建,曾山每個環節都親自下到一線去指導。
可以說曾山是新四軍的重要創建者和領導者。
曾山的貢獻不止如此,在解放戰爭時期,受限於雙方實力。解放軍先後從游擊作戰改變成大兵團作戰,對於後勤補給的要求大大提高,在華東戰場上曾山被陳毅親自找來擔任後勤部長。
就是因為曾山做事一絲不苟,而且不管大事小事他總是能夠做到心中有數。為了保證後勤線,這個人選在當時的華野領導中別無二人,只有曾山一個,在解放山東期間。
為了發展生產供給前線,曾山專門組建了工礦部並且整合了整個山東地區的資源,集中力量生產軍需物資。當時的華野在山東地區整整六十萬人的吃喝拉撒,還有彈藥消耗的壓力全部壓在曾山的擔子上。
面對如此大的壓力,曾山依舊有條不紊地攻克難關,少人就發動百姓,少錢就籌集款項。截止華東全面解放,在曾山的領導下華東地區每年向前線運輸了超過四十億斤的糧食。
這樣優異的成績和沒日沒夜操勞的曾山密不可分。
周總理不可思議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後曾山因為之前在華東地區工作的經驗,他先後擔任了華東軍政委和交通部部長,後來因為後勤能力出色又被調到了工業部擔任部長,周恩來總理見他有這方面天賦。
又把他調到了商業部和內務部工作,不管曾山在任何職位上,他都認認真真地完成他的工作。有時候身兼數職忙不過來,他就索性整夜整夜地不睡覺,白天有時候碰到來上班的秘書經常發現曾山坐在椅子上打盹兒。
1963年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發生特大洪水,超過十萬個村子被淹沒,近兩億畝農田受災。曾山接到命令後立刻趕到現場部署工作,同時向國務院審判救災款項,他四處調研,列出報告,查詢受災人數和情況。
先後為災民撥發十個億的救災款,使得那年的受災人民安穩地度過了災荒,這也足以證明了曾山的能力值得組織的信任。
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曾山第一時間就到了現場,不顧餘震危險的他從頭到尾一直站在一線指導工作。因為道路被毀,物資第一時間運送不過來,曾山就要求把吃的先發給災民們,而五十多歲的他曾兩天兩夜滴水未進。
除了後勤和生產,曾山當年也搞過經濟,最初上海解放時需要一位能夠穩定上海大局的人擔任市長。一向老成持重的陳毅接過了這桿大旗,陳毅擔任市長後,曾山被指派擔任副市長幫助陳毅搞經濟。
兩人同為新四軍的領導者和創建者,又曾是華東戰場上親密無間的搭檔,加上這次曾山又成為了陳毅的下級,就有人調侃曾山是陳毅的親信,調侃歸調侃,不得不說搞經濟對曾山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早年搞宣傳,後來搞生產,又被調到了後勤部門上,如今又要來搞經濟。雖然崗位不同,但是每到一處曾山都能很快地學習適應上手,很快完成組織交給他的任務。
可即便如此,面對毛主席的提議時周總理還是有些顧慮。
公安部的工作可不同於其他部門,作為一個執法部門,公安部在政府各個部門中的作用至少是前三的排名。而歷任的部長大多都有過帶兵打仗的經驗,曾山一直處於二線工作,他能夠勝任嗎?
這也是周總理感到不可思議的原因,在他看來公安部作為全國罪惡的打擊部門,其掌舵者應該是一位殺伐果斷,上過戰場的人才能更好地威懾罪犯。
曾山的能力他倒是十分信任,可是對於曾山是否能夠領導好公安部門,這讓周總理也拿不準主意。
深思熟慮的毛主席
毛主席為什麼要選曾山呢?因為他在曾山的身上看到了共產黨人的為人民服務的信仰。
從參加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再到各個部門的工作履歷,可以說曾山完全是「哪裡需要哪裡搬」,而面對這些挑戰,曾山從未向組織上提過任何要求,也從來沒有喊苦喊累過。
曾山在邢台抗震救災的時候說過:「我來這裡不是享福的,如果人民群眾沒有吃上飯,那我是沒有資格吃飯的」。
曾山早期革命的時候之所以能夠受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與他時刻同人民百姓心連心是分不開的。他任何工作都以人民為前提,以百姓為底線 ,這既是時刻懸在他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是他不顧身體,拚命工作的動力。
兩次救災中曾山都代表中央前去指導工作,為了不漏掉一家一戶,曾山對每次發放和統計的數據都在再三核查,有時候因為統計人員失誤導致人數對不上時,曾山都會要求再三核實,絕不放棄任何一人。
曾山彙報給中央的文件里,從災後救治、重建、經濟發展,災民安置以及來年的春耕工作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有時候為了完善沒有考慮到的現實情況,他還會反覆找到當地的災民詢問。
從他們的口中得知老百姓真心實意的需求,這樣的文件遞到毛主席周總理那裡,他們自然對曾山高看一眼,自然希望他能夠多為新中國的發展多出一份力。可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裏,曾山受到了衝擊。
被污衊的曾山判了刑進了監獄,後來受到了毛主席的保護才將他從牢里救了出來。但是因為受到了身體上的摧殘,曾山不得不到醫院住院養病,後來1972年陳毅將軍去世。
得知這個消息的曾山更是悲痛欲絕,作為他多年的老上級和搭檔,他們二人幾十年來建立的革命友誼,早已成為了親人一樣的存在。在陳毅的葬禮上曾山顫顫巍巍的來送老友最好一程。
陳毅將軍的死讓毛主席下定決心起用一批老人擔任要職,而曾山就是其中之一。可還沒等毛主席想好把曾山調到哪裡時,時任公安部部長的謝富治就因病去世了,而毛主席面對周恩來總理的商議時。
毛主席再三考慮之下,這才說出了曾山的名字,這就是為什麼毛主席提議由曾山來當公安部部長:一是因為曾山是革命起義時期的老人,二是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曾山久經考驗。
所以毛主席十分放心地把公安部交給他,可是意外總是比明天更先到,還沒等到調令的下達,1972年四月,陳毅將軍死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曾山就因病去世了。
在4月20日的追悼會上,毛主席送了花圈並且親筆寫下輓聯,周恩來總理專程從外地趕回來,由葉劍英老將軍為他致辭,
曾山的一生一直都在為人民奉獻,他曾經告誡三個子女將來無論在哪個位置上,「都要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父親的作風也深深地影響着他們,長子曾慶紅曾任國家副主席,其他三個也都被評為少將軍銜。
像曾山這樣的老一輩革命家為下一代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會不斷地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不要忘記國家的過去,不要忘記共產黨的歷史,更不要忘記自己身上沉重且光榮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