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炮」鄭麗文果然猛,公開喊出「換侯挺韓」。
然而接下來,她可能面臨藍營給予的「嚴重警告」,但也揭開了藍營內部,想提不敢提的一種聲量。
提「換侯」,就是不愛國民黨?
現在藍營營造的氛圍,就是大局為重,含淚也要說侯友宜好。
於是洪秀柱出來發聲了,這極具分量,畢竟人家當年是「換柱」的受害人,人家都出聲了,旁人就沒有質疑的理由;韓國瑜也與侯同框了,要知道當年侯確實對不住人家,結果人家都可以不計前嫌,你們其他人有什麼資格質疑。
這就是藍營目前的整體思路,咬着牙、閉着眼也要挺侯到底。
總之換侯就必敗,不換或許還有奇蹟。
然而對那些民意代表參選人而言,他們面臨的則是成與敗、生與死的抉擇,挺到最後很可能為侯陪葬。
應該說隨着藍營不斷祭出強力手段,大多數參選人保持了沉默,畢竟現在出來就是不以大局為重,就是藍營的罪人,當選重要可離開了藍營的支持,也等於被判了死刑。
可一向敢說敢幹的鄭麗文不管這一套,在風頭最緊的時候頂煙上,在政論節目中公然喊出:
侯友宜不適合參選,藍營堅持不換侯,就是要把最終選舉失敗的責任推給侯一人,這是沒有擔當、不負責任的表現。
這傢伙可謂火力全開,一點沒給朱立倫留面子,同時也得罪了那些挺侯的藍營大佬們。
朱立倫再次展現挺侯的態度,同時強調違反紀律的人,一定會依據黨紀嚴懲,這下鄭麗文撞槍口上了。
到底該不該換侯
從常識來說,似乎鄭麗文們更像是反骨仔,畢竟要干成一件事,就怕自己人從內部搗亂。作為旁觀者也覺得,團結沒錯,力挺自己選出的人更沒錯。
那麼「換侯」的爭議到底在哪?
其實這與侯友宜自身的原因不無關係。
拋開民調不談,單就從侯友宜本身來說,他是否備參選人的素質?
論口才
經常一個問題說不清,即便幕僚給寫出了稿,他還能表達出截然相反的意思;對於一些政策議題,總是不斷繞彎子,從不願直面問題,最後把別人都說困了。
這樣的素質,憑什麼吸引選民?
論戰力
每次反擊都是不疼不癢,根本傷不到對手,以至於民進黨已經不把他當成主要對手。再看看柯文哲,這上來就把1450等側翼罵成狗,弄得綠營氣急敗壞。
侯更像是一隻溫和的羔羊,試問下面那些參選的「小雞」們,如何圍着你和對方干仗。
論做人
堅持不給韓道歉,對於郭台銘也只會拿當初那個諾言來約束人家,都是成年人了,真到了利益攸關時,誰還會因為你那幾句話就收手。
於是王金平也建議侯友宜,作為參選人要做到:
頭要軟
腳要勤
腦要清
心要熱。
顯然王金平作為政壇老油條,也早看出了侯的問題,以上與其說是他給出的建議,倒不如說是為侯量身定製指出的問題。
侯表面表示已經收到這些意見,可他真的看懂了嗎?
在鄭麗文看來,這一切不是侯的錯,只是他被放到了一個錯的位置上。
如果當市長他很合格,但是參加選舉,顯然他很不適應。
在當下的困境,藍營急需一個戰力四射的候選人,就比如韓國瑜。
他一個人就能幹掉綠營的那些側翼,而且金句頻出,也勢必能吸引媒體的注意,這些素質是與生俱來的,很難通過後天進行改變。
應該說鄭代表的絕非她一人,換韓在藍營內部現在比較忌諱,很多人心裏明明知道韓比侯更適合,卻沒人敢提。
鄭麗文可以說讓這種意見突然迸發,不再藏着掖着,而之後她也勢必面臨藍營高層的打壓。
但從選舉大局來說,找一個更適合的人,更能讓民意代表參選人安心,儘快形成統一的戰鬥力,恢復以往藍營的風采,是不是在當下不利局面下的一種大破大立呢?
與其萎靡等死,倒不如豁出一切博出一片新天地,魄力是個好東西,可藍營抓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