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黃庭堅經伏波神祠詩卷》


【臻萃▪典藏】03
【書 名】 宋黃庭堅經伏波神祠詩卷
【編 者】 寶玥齋
【簡 介】 林靖凱
【函套題籤】 黃澤濤
【出 版】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裝 幀】 錦緞經折裝裝+牛卡紙函套
【頁 數】 44頁
【印 刷】 原大調頻網
【尺 寸】 180×360(mm)
【版 次】 2018年1月第1版
【書 號】 ISBN 94-5 978-7-5675-6898-3
【定 價】 198元

黃庭堅,字魯直。嘗游山谷寺,喜其勝境,故自號山谷,洪洲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生於宋慶曆五年(1045年),卒於崇寧四年(1105年),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熙寧五年,蘇軾見其詩,嘆為絕妙,遂以詩贈之;元祐元年,始見蘇軾,以師事之,有「蘇黃」之稱。又與秦觀、張耒、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書法初得其叔父李常(公擇)指導,繼學周越草書;後見懷素自敘而變化,自稱晚歲悟草書之妙,善行草書,為宋四家之一。

◇◇◇實拍書影◇◇◇


◇◇◇錦緞經折裝◇◇◇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生於宋慶曆五年(1045年),卒於崇寧四年(1105年),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熙寧五年,蘇軾見其詩,嘆為絕妙,遂以詩贈之;元祐元年,始見蘇軾,以師事之,有「蘇黃」之稱。又與秦觀、張耒、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書法初得其叔父李常(公擇)指導,繼學周越草書;後見懷素自敘而變化,自稱晚歲悟草書之妙,善行草書,為宋四家之一。




其大字行書墨跡《劉禹錫經伏波神祠詩》卷,又稱《書劉賓客詩》、《伏波帖》等,黃庭堅57歲書於建中靖國元年五月乙亥(1101)。全卷縱33.6厘米,橫535.5厘米。《伏波神祠卷》為黃山谷晚年得意之筆。伏波將軍馬援,漢名將,湖北有祠祭祀。唐代大詩人劉禹錫道經此處,有《經伏波神祠詩》一首,黃庭堅此卷即取其內容。黃庭堅對這卷作品也自視甚高。


山谷本人對此作的得意,在其跋中已溢於言表。所謂「漫書數紙,臂指皆乏,都不成字」乃是客套謙辭,其言外之意,在表明創作心態的放鬆,一個「漫」字正可玩味;「都不成字」云云,也是其晚年對自己書法超邁之境的一種遊戲式表達。




范成大在南宋屬「中興四大家」之一,詩書皆冠冕一時。他盛讚《伏波帖》「毫髮無遺恨」以及對此書心手雙暢、筆墨如意的分析皆很有道理。



文徵明晚年的時候耗時數年臨摹這件《經伏波神祠詩卷》,但也僅僅學到了其三四分的水平,便足矣在大字領域傲視群雄了。文徵明評價此作道:「真得折釵、屋漏之妙。」




此作曾經宋龔敦頤(字養正)、明沈周、項元汴遞藏,入清以後,初歸棠村梁清標(1620~1691),不久入乾隆內府(今卷上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印),後歸成親王永瑆(有「永瑆之印」、「詒晉齋印」、「皇王子成親王詒晉齋圖書印」),成親王以之刻入《詒晉齋法帖》卷四。後又經劉墉、近代葉恭綽、譚敬等人所藏,後歸張大千收藏。《清河書畫舫》、《珊瑚網》、《平生壯觀》等著錄,《聽雨樓帖》、《詒晉齋法帖》等收錄,現藏日本東京永青文庫。此詩卷老練蒼勁,為黃氏晚年代表作之一。寶玥齋現以調頻網原大精印,用資鑒賞學習。

▼細節欣賞▼





喜歡黃庭堅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