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奇蹟最終沒能發生,在多國救援力量於大西洋深海對「泰坦」號(Titan)深海潛水器進行了為期五天的搜救後,美國海岸警衛隊當地時間6月22日確認,這艘載有五人的潛水器發生了「災難性內爆」,其內部乘員全部遇難。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海岸警衛隊海軍少將約翰·莫格(John Mauger)告訴記者,22日上午,一艘加拿大船隻派出的機械人潛水器在北大西洋一處偏遠角落的海床上,發現了「泰坦」號潛水器的殘骸,這些殘骸位於距「泰坦尼克」號沉船船頭約1600英尺(488米)處,距水面2.5英里(4千米)。
22英尺(6.7米)長的「泰坦」號,有五個主要碎片位於其解體後留下的碎片區,包括船的尾錐和耐壓殼的兩個部分。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官員並未提及是否發現了人類遺骸,莫格則說:「這裡的碎片區與(潛水器)災難性的內爆是吻合的。」
同時,《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6月22日援引美國國防部官員的消息獨家報道稱,在「泰坦」號18日與其母船失去聯繫後不久,美國海軍就使用了一套絕密軍用聲學探測系統監聽,當時已檢測到可能與22日所報道「內爆」相一致的聲學信號,但無法確定聲音是否源自「泰坦」號,並將此消息報告給了海岸警衛隊,幫助他們縮小了搜救範圍。
隨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援引一名美國海軍官員,報道了相同的內容。

路透社報道截圖
據報道,美國海岸警衛隊海軍少將莫格表示,現在要判斷出「泰坦」號何時遭遇此不幸之事還為時過早。他說,搜救人員在該地區的水中放置了聲納浮標達三天多,沒有探測到潛水器內爆時可能產生的任何巨大、劇烈的噪音。
不過,殘骸區的位置相對靠近「泰坦尼克」號沉船,以及與「泰坦」號最後一次通信時間的框架似乎表明,這一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6月18日潛水器接近下降尾聲的階段。
莫格稱,海底的機械人潛水器將繼續收集證據,但考慮到事故的性質和深海深度等極端條件,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可能找到遇難者的遺體。

資料圖:美國企業海洋之門探險公司的「泰坦」號潛艇。圖自IC photo
對於18日可能就已檢測到「內爆」,《華爾街日報》則在其獨家報道中透露了一名美國海軍高級官員發送過來的聲明,其中寫道:「美國海軍對聲學數據進行了分析,並在失去通信時,在『泰坦』號潛水器運行的大致位置附近,發現了與內爆或爆炸相一致的異常現象。」聲明還稱:「雖然不是確定(聲音是否是內爆),但這一信息立即分享給了事故搜救指揮官,以協助正在進行的搜救任務。」
聲明說,此後官員們決定「繼續搜救任務,盡一切努力拯救船上的生命」。同時,美國海軍以「國家安全」為由,並未透露具體的檢測系統名稱,《華爾街日報》稱,這一系統通常被美軍用於探測敵方潛艇。

《華爾街日報》獨家報道截圖
事實上,在美國海岸警衛隊召開新聞發佈會之前,擁有「泰坦」號的私人公司「海洋之門」(OceanGate)就已發佈一份聲明,稱「泰坦」號中的五名乘員無一生還,其中包括「海洋之門」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斯托克頓·拉什(Stockton Rush)。
其他四人則分別是,英國億萬富翁兼探險家哈米什·哈丁(Hamish Harding)、巴基斯坦億萬富翁沙赫扎達·達伍德(Shahzada Dawood)和他的兒子蘇萊曼·達伍德(Sulaiman Dawood)、法國資深潛水員保羅-亨利·納爾若萊(Paul-Henri Nargeolet)。
「海洋之門」在聲明中稱,這五人是真正的探險家,有着獨特的冒險精神、對探索和保護世界海洋有着深深熱情。「在這個悲傷的時刻,我們的心與這五個靈魂及其每一位家庭成員在一起。」

事故中五名遇難者,左起:哈米什·哈丁、沙赫扎達·達伍德、蘇萊曼·達伍德、保羅-亨利·納爾若萊和斯托克頓·拉什。圖自CNN
路透社指出,近幾日,全球媒體對「泰坦」號的搜救行動展開了密集的報道,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這一報道密度蓋過了上周一艘在希臘海岸沉沒的移民船,那一事故造成了數百人死亡的更嚴重後果。
當地時間6月18日早晨,一艘名為「泰坦」號的深海潛水器在大西洋深海12600英尺(3840米)處失蹤,該潛水器所屬公司為「海洋之門」,其旗下的「泰坦」號潛水器今年已對「泰坦尼克號」殘骸進行了共計5次探險。而當天凌晨,「泰坦」號再次下潛至大西洋海底參觀「泰坦尼克」號水下殘骸。
「泰坦」號潛水器重達2.3萬磅(超10噸),由碳纖維和鈦製成,「旨在將五個人帶到水下4000米的深度」。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說法,與潛艇不同,潛水器的動力儲備有限。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海洋之門」網站存檔版本信息稱,加入「泰坦尼克號」水下殘骸觀光項目之前,不需要有潛水經驗。申請人只需年滿18歲並支付25萬美元,且具備「能夠在探險船上生活一周」的基本能力。

海洋之門」網站上的「泰坦尼克號」水下殘骸觀光項目概念圖
自「泰坦」號潛水器失蹤以來,美國、加拿大和法國都派出了人員搜救,但搜索工作並未取得任何進展。
當地時間6月19日,美國和加拿大海岸警衛隊投入搜救工作,利用飛機和聲納進行水面和水下搜索;法國政府發言人6月20日宣布,法國總統馬克龍已下令派遣科考船「阿塔蘭特號」加入搜尋,這艘船配備了一個水下機械人,可下潛至水下4000米深處。
同日,白宮國安會戰略協調員約翰·柯比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正在「密切關注」搜救工作,美國海軍也在待命,「如果需要的話」將投入救援。6月21日凌晨,美國海岸警衛隊通報稱,一架協助搜索行動的加拿大飛機「在搜索區域檢測到水下噪音」,還有搜救人員稱每隔30分鐘就會聽到「砰砰聲」。
不過,如今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官員則表示,對這些聲音的分析「尚無定論」,聲音可能來自其他東西。「噪音和海底碎片區域的位置之間似乎沒有任何關係。」

資料圖:美國企業海洋之門探險公司的「泰坦」號潛水器。圖自IC photo
據報道,「泰坦」號潛水器被發現失蹤時,可用氧氣量介於70到96小時之間,而根據英國《每日郵報》此前的估算,理論上來講,這艘潛水器內氧氣的支持量,應該只能撐到北京時間6月22日晚7時左右。
當地時間6月21日下午,作為「極地王子」號的合資夥伴和共同持有者,加拿大地平線海事公司(Horizon Maritime)首席執行官肖恩·利特(Sean Leet)曾表示,將動用「世界上最先進最精密」的設備之一搜尋失蹤潛水器,這艘「無人遙控潛水器」(ROV)會於當地時間6月22日早上抵達失蹤潛水器所在區域,而根據估算,那時差不多也正是潛水器內氧氣耗盡的時間點。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深的水下救援。」CNN稱,在此之前,歷史上最深的海底救援發生在50年前。公開資料顯示,1973年8月29日至9月1日,英國工程師羅傑·馬林森和羅傑·查普曼乘坐小型潛水器Pisces III下潛時被困在海床上,最終在被困76小時後成功脫險。

此前,美國海岸警衛隊緊急搜救「泰坦」號 圖自美媒
在此次事故之前,「海洋之門」公司就曾多次收到有關其潛水器安全的投訴和警告。此外,至少有兩起與「泰坦」號有關的安全事故記錄眾所周知。
法庭文件顯示,在2022年的一次探險中,「海洋之門」報告其潛艇在潛水期間遇到電池故障,必須通過手動重新連接到升降平台。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記者波格(David Pogue)報道稱,該船曾在一次潛水期間與水面船員失聯近5小時,當時他正在對此次任務進行報道。波格指出,「泰坦」號乘客的棄權書上明確指出,該潛水器尚未獲得任何監管機構的批准或認證。
「海洋之門」公司創始人拉什,曾在2019年的一次採訪中表示,商業潛艇行業的法規阻礙了其進展。「因為這些規章制度,(商業潛艇)超級安全。」拉什又說道,「但同時它也喪失了創新或進步」。而如今,拉什本人也在「泰坦」號之中,並且不幸遇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