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吉李文勛:見證台商在重慶的成長之路
繼國台辦2018年推出「31條惠台措施」,全力支持台資企業在大陸的發展後,隨着惠台措施在各領域的全面鋪開,台企在大陸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台灣百吉集團董事長、重慶市台商協會會長李文勛,作為台商入渝第一人,他則見證了台商在重慶的成長之路。
1965年的台灣,正值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農村向城鎮發展。迎着市場的需求,第一家生產燃氣具的企業——精功實業有限公司成立。在耳濡目染父親的經歷之後,李文勛開始對燃氣具行業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在1977年正式成立台灣百吉集團,專業生產廚房電器。
1989年,李文勛隻身來到重慶考察,四顧當時經濟仍顯落後的重慶,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重慶投資!朋友們對他的舉動很不理解,重慶的燃氣具製造業還未成氣候,為什麼放着沿海市場的大把機會不要,偏要到偏遠的西南腹地「自討苦吃」?但李文勛看中的恰恰是其中潛在的廣闊發展前景。這一年,台灣百吉集團旗下將廚電事業部遷至重慶後,同年7月開始灶具生產,建立了100萬台灶具的現代化生產線。
依託技術創新與大陸廣闊的市場,百吉燃氣灶獲得極大的發展。2012年百吉燃氣灶優化改進技術,進一步全面提升產品安全性能,將產品定義為安全廚電,是廚電行業里把產品安全視為至高標準的為數不多的企業之一;2013年推出家用灶具最大火力5.2kW;2014年推出行業首創的4層防炸聚能猛火灶,強調產品的好用、安全、節能、易清潔,進一步開啟廚電行業的安全革命;2014年榮獲中國燃氣灶十大品牌第三名;2016年推出大火力硅鋁材質爐頭燃氣灶,讓產品更安全更耐用;2019年全面生產一體化硅鋁爐頭灶具;2019年百吉燃氣灶向國家知識產權申報外觀設計專利並獲得兩項。
對於國台辦出台的「31條惠台措施」,李文勛表示:「國家及重慶對台商的政策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台灣百吉集團一直堅守質量與科技創新,走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的道路,惠台政策將讓百吉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歷經數百萬消費者的使用驗證,百吉近年來進行了系列技術創新,推出的5.2KW大火力聚能燃氣灶,熱效率高、加熱均勻,深受消費者喜愛。四層防炸面板技術,採用防炸玻璃、防炸膜、散熱粘結膠、無指紋不鏽鋼,讓廚房安全隱患無所遁形。在細節上,百吉採用鋁硅合金一體化爐頭、紅外中心火搭配鎳鉻合金-蜂窩分火器、全鑄鐵聚能鍋架,大大提升了百吉燃氣灶的熱效率和耐久性。
事實上,百吉廚電的技術創新遠不止這些。國內第一台自發電熱水器、國內第一台最大升數10升大流量後置式全自動熱水器均誕生於百吉,下置式瞬吸抽油煙技術也深受市場好評。
來渝20餘載的李文勛,是重慶市台商協會會長,他在見證台商在重慶發展的同時,積極推動兩岸企業間的交流。李文勛常說,台商協會就是台商們的「娘家」。在渝的台商,只要有什麼「疑難雜症」,都會找到協會尋求幫助;渝台兩地的溝通和商企往來,協會也一直積極奔走、協調。「我們協會就是渝台兩地溝通的紐帶和橋樑。其實除了事業之外,各地協會和台商都應該和內地增進了解和互動,讓彼此的關係更親密。」
李文勛也是重慶市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台商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監事長、中華台渝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對於這些年來台資企業在重慶的發展情況十分了解:「2007年以前,在重慶的台商不管是投資額還是總體數量,在全國省市排名都很靠後。在那之後,重慶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資,打造IT產業,像華碩、宏基等大型企業先後入駐,其他各類台商也紛至沓來。再加上重慶直轄、渝新歐鐵路開通、『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更是有效促進了台資企業在重慶的落地生根。
如今,重慶早已一躍成為大陸台資企業數量和投資總額排名前三的省市。「目前重慶的大小台企有3000家左右,常駐重慶的台胞約30000人。台商對重慶GDP的貢獻,佔到了22%左右。」談到目前台商在重慶的現狀,李文勛的語氣中有感慨、有自豪。
胸懷廣闊天地,心中常存大愛;深耕實業不綴,回報社會不息。兩岸骨肉相連、血濃於水,李文勛積極推動兩岸民間交流,擔任重慶市婦女兒童基金會重慶台商兒童暨家庭扶助專項基金董事長、兩岸同胞獻血聯盟主席,用一顆赤子之心,成就自己有溫度的事業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