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陝西省扶風縣杏林鎮為全面規範和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將全鎮2013-2022年各級扶貧項目資金1.55億元形成的資產逐年逐個追溯資金項目來源、用途去向、資金狀況等信息,全覆蓋摸清、核准扶貧項目資產底數。全鎮各類扶貧資金1.55億元涉及到戶類扶貧資金662.5萬元,形成扶貧資產資金1.5億元涉及項目336個;其中公益性扶貧資產1.02億元,涉及項目266個;經營性扶貧資產4687萬元,涉及項目70個。逐項建立清單台賬,明確扶貧資產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處置權、監督權,做到權責明確、產權清晰。切實發揮扶貧資產效益提高村民增收。
「4」全覆蓋、清底數建立「四張清單」。
一是落實制度清單。全面落實鎮級下發的《扶風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管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工作的通知》《轉發關於加強扶貧資產後續管理實施意見的通知》等制度,將我鎮資金使用規範化、資產管理長效化、產權責任明確化。確保扶貧項目資產管理有章可循。
二是建立項目清單。對全村扶貧項目資產根據項目類型,將扶貧項目資產分為經營性資產項目、公益性資產項目、到戶類資產項目。確保摸排對象精準、範圍聚焦。三是建立資金清單。我村按照項目清單分類逐項追溯資金狀況,重點對經營性資金狀況核實效益發揮作用,四是建立效益清單。通過明確項目資產所有權、經營權等有效解決扶貧項目資產「屬於誰、誰來管、如何管」,防止扶貧資產閑置和損失浪費,確保扶貧項目資產穩定良性運轉、持續發揮效益。
「1」定資產、分類別做好「一本台賬」
在確定資產權屬的基礎上,對已形成的扶貧資產應納盡納,分年分級分類、逐一登記造冊,形成扶貧資產管理台賬,通過建立扶貧資產四項清單,按季度對資產實情進行核查調整,做到賬實一致、家底清晰、責任明確、收益直觀。
「2」明產權、重管護夯實「兩個責任」。
一是明確監管責任。嚴格執行扶貧資產管理制度,按照「誰實施、誰確權、誰移交」,行業部門、鎮村兩級項目實施主體,分類登記造冊,明晰資產權屬,建立完善的扶貧資產身份信息,簽訂《扶貧資產管理承諾書》《資產權屬確認協議書》《資產移交管理協議書》《資產移交清單》明確資產管理監管責任,確保扶貧項目資產有人管、有成效。按照「鎮級監管、村級直管、群眾監督」的原則壓緊壓實鎮村「兩級」監管責任,形成扶貧資產「分級管理、逐級負責、共同監管」格局。村級成立集體經濟產業理事會,對經營性資產由村級統一監管,並對2013-2022年實施扶貧資金項目均按照程序完成項目移交確權。二是落實管護責任。針對公益性扶貧資產建立扶貧資產動態管理台賬,發揮農村基礎設施管護「1+10」模式,夯實鎮村管護責任。加快推進扶貧項目資產由「摸底確權」向「管好用好」轉變,確保扶貧項目資產穩定良性運轉。通過對村通組產業路、小型水利工程、農村公廁、幸福院、衛生室、公共文化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環衛設施以及農村公益性扶貧項目資產等設立管護崗位,優先聘用三類重點人群(脫貧不穩定戶、突發嚴重困難戶、邊緣易致貧戶)、低收入群體,明確管護責任,落實管護崗位,就近就地就業保增收。
「3」增效益、提增收落實「三項措施」。
一是落實扶貧資產收益分配機制。明確分配原則,結合資金來源、統籌受益方式、受益群體等多方面因素,將經營性扶貧資產收益由優先用於保障三類重點人群(脫貧不穩定戶、突發嚴重困難戶、邊緣易致貧戶)、低收入群體,轉向全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成員,實現了全鎮首次全農戶分紅的突破與創新。剩餘部分用於保障村股份經濟公益事業、股份經濟產業發展。二是開展扶貧資產「回頭看」工作。堅持「鎮級督導、村級自查」原則對扶貧項目資產是否存在閑置、流失、被侵佔、效益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進行自查自糾「回頭看」。對發現問題村兩委研判,鎮級跟蹤督辦限期整改。三是公開扶貧資產接受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社會監督「風向標」作用,結合確權登記工作。嚴格按照明確確權範圍、確定確權主體、界定資產權屬、資產公開公示、資產規範移交等5個程序,對扶貧資產運營、收益分配、處置等情況及時公告公示,接受社會監督。讓老百姓心裏有個「明白賬」,明確扶貧項目資產收益「屬於誰、誰來分、如何分」。已對全村扶貧項目資產移交確權、資產分紅花名冊等進行公示公告。
通過深化落實「4123」資產管理新方法,進一步發揮資產效益,健全經營性資產管理辦法,優化資產風險化解管理辦法,提升資產效益再上新台階,切實提高群眾增收致富,為全鎮鄉村振興工作發展提供不竭動力。(通訊員 李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