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青
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一直是群眾普遍關心關注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以來,上高街道黨工委在確定今年「有事多商量·泰山協商」議題時,把優化網格配置、提升老舊小區物業服務水平,作為黨政點題向有關社區提出了要求。

華新社區地處上高街道西北部區域,轄鳳台小區、華新小區和華城麗景灣小區、都市森林小區和頤和院子五個小區。其中老舊小區三個,新建小區兩個。老舊小區存在房屋老化嚴重,基礎設施薄弱,物業管理難等問題。特別是鳳台小區、麗景灣小區和華新小區三個老舊小區,前期物業撤離時,留給社區的是一個爛攤子:路面嚴重破損,路燈缺失、監控損壞、綠化帶雜草叢生,車輛隨處擺放、建築垃圾隨處可見,樓道內髒亂,小廣告滿天飛,影響了群眾的生活,引起了居民不滿。

發揮好「有事多商量·泰山協商」議事平台的建言作用,組織召開協商議事會,就群眾關注的物業服務水平提升問題「診療」出方,是華新社區黨委探索化解問題的途徑之一。
3月30日下午,華新社區黨委在社區協商議事室,組織召開了有區政協委員、居民代表、物業公司、社區黨委成員參加的議事會,圍繞老舊小區網格合理配置,優化物業管理和服務內容,擺問題、談意見、提建議。
「今年政府投資改造了老舊小區,我們的居住環境變化很大,希望以後能加強物業管理。」
「物業要藉助好網格員、樓長、老黨員的力量,設立『紅色物業監督員』,促進服務質量提升。」居民代表、政協委員如是說。
如何建立起長效機制,優化老舊小區網格配置,豐富物業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各位參會人員紛紛發言建議。
要畫好參與治理的「同心圓」。提升社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離不開廣大居民的理解支持和參與。下一步社區兩委成員、社區網格員,要大力開展走街串巷入戶調研活動,同居民們拉家常、話里短,用網格員日誌記錄下居民的所需所盼,向居民解釋有關政策,求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畫好小區治理的「同心圓」。
要優化培育網格服務「試驗田」。為了打通服務居民的「末梢神經」,建議社區將轄區網格合理配置優化,每個網格都配齊網格員。賦予他們信息員、宣傳員、服務員、協管員的職責,使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成為發現社區治理矛盾隱患問題的「哨兵」,成為所在網格服務管理工作的「管家」。
要着力下好紅色物業「先手棋」。在社區黨委的支持下,華新小區、鳳台小區和麗景灣小區要實現社區領辦紅色物業。社區兩委成員擔任物業服務中心的網格黨支部書記,以此來補充物業的「紅色細胞」。同時,將有工作經驗、較為專業、特別是身份為黨員的優秀網格員吸納加入物業,讓其成為專職的「紅色網格管家」,提高物業服務人員整體素質。
要傳遞好協商治理「好聲音」。今年,鳳台、華新兩個小區同時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社區網格員作為施工項目單位和居民之間的「傳聲筒」,面對老舊改造的複雜性、多變性,要下沉到兩個小區,主動承擔起橫向溝通、協調處理的艱巨任務。從入戶徵求改造意見到合理確定改造內容,再到積極配合協調施工進度做好宣傳,讓老舊小區居民的需求和願望在改造中得以實現。
要建起小區「治理」建言新機制。要堅持通過打造「紅色物業」來推動社區基層治理。今後建立起由社區「兩委」、物業公司、共建單位、居民代表等人員參加的協商議事活動新機制,就物業「怎麼管、管什麼、怎樣管好」,傾聽多方面意見,求得大家共識,做出符合客觀現實,實現社區、群眾共同滿意的治理新局面。
此次協商議事活動,是一次探索務實之舉,同時也是上高街道華新社區深入推進「有事多商量·泰山協商」向基層延伸的一次成功實踐。華新社區今後將從「小切口」入手,抓好「大民生」,做細做實居民關心關切的操心事、難辦事。通過把協商議事平台搭建到居民家門口,進一步暢通居民表達訴求的渠道,讓居民在協商中更有參與感、體驗感、獲得感。
目前,社區已劃分了7個網格,成立了14個小區黨支部,由社區「兩委」成員擔任網格黨支部書記、網格長,建立了由26人組成的專兼職網格員隊伍,同時劃小治理單元,建立微網格,擇優吸納小區退休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以及居民代表、退役軍人等有熱情、有意願、有能力的居民擔任樓長、單元長,建立了30個樓院黨小組,按照「一網格一管家」標準,每名管家直接聯繫60戶左右居民,全面構建起「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紅管家」一貫到底的黨組織架構,幫助居民解決「關鍵小事」。物業管理方面,三個物業共有3名社區兩委成員和26名「紅色網格管家」走上工作崗位,以嶄新的面貌展現物業品質服務,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