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如東100MWh重力儲能項目部分主體已出正負零,恆尚聚乙烯纖維項目二期主體封頂,桐昆PTA項目1#、2#、3#、4#聚酯車間全部投產……今年僅剩不到兩個月,在重大項目建設進入衝刺全年目標任務的關鍵時期,穿行於如東縣各重點項目建設現場,隨處可見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與生產畫面,各條線重點產業項目競相建設、全力推進,一派動力涌動、蓄勢待發的可喜勢頭。

衝刺四季度,項目建設再提速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如東縣項目建設綜合排名全市第三,其中新開工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1個、新竣工工業項目7個,另外28個續建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06.44億元。項目建設的穩步推進,為打造未來競爭優勢夯實基礎。
步入四季度,項目建設再提速。洋口港臨港工業三區內,一期總投資超100億元的金光如東產業基地項目現場機聲轟鳴、人頭攢動,2000多名施工人員正在加緊推進2號線建設。眼下,該項目已進入全面投產「衝刺期」,預計年底前,7條生產線可全部投產。「一期22台紙機現已開機16台,該項目達產後,可年產78萬噸高檔生活用紙和紙巾,成為世界最大的單一生活用紙生產基地。」金紅葉紙業(南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威助介紹。

11月12日上午,在洋口港臨港工業一區桐昆(洋口港)聚酯一體化項目車間內,兩套PTA裝置正在加緊調試,即將投入試生產。目前,該項目4套聚紡裝置已投入生產,整個項目全面達成後,可年產500萬噸精對苯二甲酸及240萬噸新型功能纖維;同一天,位於如東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的恆尚聚乙烯纖維項目二期正在內部裝修中,該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後,將形成年產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2400噸、包芯紗1200噸、包覆紗2000噸及高性能防切割針織手套400萬打的生產能力;沿海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內,全球首個100MWh重力儲能示範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該項目建設規模為100MWh,發電功率為25MW,擬採用EV公司重力儲能系統,建設一座儲能塔,通過提升和降低複合磚方式來存儲和分配可再生能源,為電網或用戶提供電力,預計2023年7月完成主體封頂並開展聯機調試,8月下旬投產。此外,九州星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麥特隆新材料電子化學品、恆越年產7200萬打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等一批新開工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中。
重大項目建設是經濟穩增長的根基,更是促轉型、增後勁的重要抓手。2022年,在重點項目建設布局方面,如東縣堅持突出產業發展導向,深入推進「產業鏈」工作,大力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工程,共篩選出重點開工項目134個,重點竣工項目90個,重點達產項目55個,重點儲備項目26個,同時進一步突出創新方向,紮實推進了諾德新材料高性能覆銅板生產升級改造項目、如通石油液壓吊塔生產技術改造項目等一批「專精特新」與「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項目。
項目聚勢,產業規模再壯大
11月18日一早,洋口港陽光島江蘇省液化天然氣儲運調峰工程項目2號儲罐內,數十名工人正在抓緊內罐施工作業。「項目2024年建成後,總罐容為80萬立方米,最大儲氣能力為4.8億立方米,最大日供氣量可達6000萬立方米,能夠保障全省全行業3天的用氣量。」江蘇國信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焰介紹,該項目投運後,年周轉能力為600萬噸,全口徑稅收可達10億元。

「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於2011年正式投運,現有6座LNG儲罐,總罐容為108萬立方米,年接卸周轉能力為650萬噸。」中石油江蘇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生產運營中心副經理李志龍介紹,該站是如東「能源島」上落戶的第一個重大能源項目。目前,「能源島」產業規模已達百億級,是名副其實的「海上綠礦」。隨着江蘇省液化天然氣儲運調峰工程、協鑫LNG、華潤燃氣LNG等項目全部建成後,「能源島」年接卸周轉能力將突破2000萬噸,可拉動服務業應稅銷售突破千億、全口徑稅收突破百億。
今日之項目結構就是明日之產業結構,LNG「能源島」的日益壯大便是如東着力打造優勢產業集群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如東緊扣「產業強縣」戰略,圍繞新材料、新能源、安全防護、生命健康、智能通訊及電網裝備等九條產業鏈開展精準招商,落地實施了一批投資體量大、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有力推動產業集群規模不斷壯大。安防產業領域,以長三角(如東)安全產業園國家示範園區建設為核心,如東經濟開發區與曹埠鎮為載體的「一基地兩園區」布局初步形成;生命健康產業方面,如東縣重點謀劃建設的生命健康產業園已吸引入駐中美瑞康、宏微特斯、東抗生物、臻億醫療等40多家科創企業,主攻原研葯孵化、原研葯生產與高端器械研製三大賽道;新材料產業方面,洋口港經濟開發區、如東經濟開發區、沿海經濟開發區三大園區內集聚新型氟材料和鋰電池材料、化工新材料、環保水處理藥劑材料等各類材料企業近150家,如東縣獲批為國家火炬高分子材料特色產業基地……步入新時期,隨着各產業不斷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如東這座濱海新城正不斷創造出新的發展優勢,迸發出令人振奮的新氣象、新活力。
服務加碼,營商環境再優化
進入11月,位於洋口港經濟開發區臨港工業區的九州星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中。該項目總投資23.9億元,佔地面積450畝,建成後,可年產20000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成為全球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生產基地,預計每年可實現應稅銷售40億元、稅收3.6億元、畝均稅收80萬元。
「在政府部門的協調服務下,洋口港的項目實現了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真正跑出了開工建設『加速度』。」江蘇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新基介紹,「與此同時,在如東經濟開發區規劃的24條生產線,得益於園區盤活的閑置廠房,目前已有3條開始試生產,預計明年底全面投產;通過滾動推進,3年內56條生產線將全部達產。」

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加快進度的背後,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如東縣通過成立重大項目服務專班,實行「一個項目、一組人馬、一個目標、一抓到底」專班機制,對項目給予「全生命周期」服務,為企業發展、項目建設破解用地、用工、用能、資金等瓶頸制約,確保「一切力量向項目傾斜、一切要素向項目集聚」。日前,協鑫匯東江蘇如東LNG接收站工程在陽光島奠基,成為繼中石油、國信之後落地建設的第三個LNG接收站。該項目一期總投資約50億元,規劃建設2座20萬立方米容積的LNG儲罐及配套工藝和公用工程設施,設計年接卸規模為300萬噸,計劃於2025年建成投運。但被建設LNGA2碼頭卡住了「脖子」。通過政府部門與中石油溝通,最終促成民企與央企聯姻,成立合資公司,共建10萬噸級LNG接卸碼頭。目前,該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中。
良好的投資環境是項目落地的前提。今年以來,如東縣紮實推進「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圍繞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痛點」和「堵點」,建立健全「一站式」辦理、「一窗受理」和高頻事項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服務機制,通過開闢審批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流程等手段,切實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中梗阻」問題,不斷擦亮「如來如願」的如東營商環境品牌。
(徐書影)
編輯: 徐超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