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金沐。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斬妖除魔,化煞消災的——「五大鎮宅之神」。
排名不分先後,上榜各憑本事。
第五位——石敢當
石敢當,或稱「石將軍」、「泰山石敢當」,舊時立於宅門外或街口巷沖的小石碑,意在保平安,驅妖邪。
此風俗唐朝時期便風行於世,流傳千年之久。
時至今日,在我們農村,還可以看到許多宅子的一個角上,豎著一塊寫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
關於石敢當的來歷,有很多不同的傳說。
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石敢當」的用意從最初的壓不祥,辟妖邪發展到驅風、防水、辟邪、止煞、消災等多種功效。
宋代王象之《輿地碑目記》卷四「興化軍碑記」中記載:
慶曆中,張緯宰莆田,再新縣治,得一石銘,其文曰:「石敢當,鎮石鬼,壓滅殃。官利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大曆五年縣令鄭和字記。」
泰山石說
相傳古代認為東嶽泰山之石具有獨特的靈性和神力,因此泰山石敢當是一種靈石崇拜。
傳說漢朝時漢武帝登泰山,帶回四塊泰山石,置未央宮的四角以辟邪。泰山被認為有保佑國家的神功,因此泰山的石頭就被認為有保佑家庭的神靈。
後來泰山石被人格化,姓石名敢當,又稱石將軍,後來還發展出了雕刻有人像的石敢當。
降妖力士說
相傳,「石敢當」本是住在泰山上的一位力士,自幼勇武過人,俠肝義膽,曾師從雲遊老道,學得一身驅魔降妖的道法。
泰安城南有戶人家,老兩口的女兒被一妖邪糾纏,情況危急。
石敢當聽聞消息,前來降妖救人。
午夜時分,石敢當藏身小姐閨房,待妖邪前來,猛然現身,重拳出擊,打得那邪祟惶惶如喪家之犬 ,急急如漏網之魚。
那妖邪自身有些本事,最終還是讓它給逃走了。但它此後不敢在本地混了,開始全國流竄作案。
人們早已聽說石敢當的大名,每每請他來降妖,可那妖邪每次都溜的飛快。
後來石敢當想了個辦法——讓人們將自己「泰山石敢當」的名號刻於石碑之上,那妖見了定不敢犯。
人們依此行事,果然家宅安穩。
此後,泰山石敢當降妖的事世代流傳,後人們在蓋房子的時候,也總會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砌在牆上或放在門口,用來避邪鎮宅。
第四位——門神
門神,民間信仰的司門守衛之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詳細介紹過。
無論是神荼、鬱壘還是秦叔寶、尉遲敬德,都是一等一的勇猛武將,身披重甲,手持利刃,殺生(斬鬼)無數,煞氣頗重,一般的邪魔外道見了,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兒。
第三位——姜太公
姜太公名呂尚、呂望,本姓姜,故又稱姜尚,字子牙。
「姜太公」這一稱謂還有個典故。
想當初姜子牙「釣於渭濱,周文王遇之,與語大悅,雲『吾太公望子久矣』(俺老爸盼望您可久了),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後來姜太公輔保周國戰勝了暴君紂王統治下的商朝,開創了周朝800年基業。
受小說《封神演義》的影響,姜子牙被後世塑造成一位能斬將封神,驅魔役鬼的神仙,另外道教的諸多典籍,像《列仙傳》中,也將姜子牙奉為神明。
在民間,姜太公威望頗高,相傳他可以監管眾神善惡之舉,手握打神鞭橫掃一切妖魔邪祟,人們稱其為「百無禁忌神君」。
我們常常能看到「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或「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字樣貼於門上、房梁或刻於石牆之上,傳說這句符文代表着姜太公親臨,可以鎮守家宅,讓人們免遭厄運。
住房對面如遇高大建築物或狹長僻靜的長巷,也可以用木板立書「姜太公在此」五大紅字,置於牆上或門楣上方,以此驅邪化煞,祈福消災。
第二位——鍾馗
鍾馗,字正南,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
鍾馗還被道教納入神仙體系,正式封號為「翊聖雷霆驅魔辟邪鎮宅賜福帝君」,簡稱「賜福鎮宅聖君」。
古書記載他是唐初長安終南人(今陝西省西安秦嶺中段終南山下周至縣終南鎮終南村人,現存終南鍾馗故里廟),生得鐵面虯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待人正直,剛正不阿。
鍾馗死後,因替唐明皇捉鬼驅邪而名聲大噪,畫師吳道子繪《 鍾馗捉鬼圖》批告天下,以祛邪魅佑平安。
除了捉鬼之外,有關鍾馗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鍾馗嫁妹」等。
在民間,人們用他的形象製作成各種藝術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門口,希望驅逐邪惡,獲得平安。另外還有眾多關於他的文藝作品,包括戲劇、小說等。
例如清初劉璋的《斬鬼傳》,敘寫鍾馗死後,封為驅魔大神,為人間剿滅種種鬼魅的故事,藉以抨擊社會上各種醜惡現象。
時至今日,民間對於鍾馗的信仰依然十分盛行,人們在春節、端午、開工、開盤、開業、開廟、喬遷、婚壽、祈福以及重要慶典活動時,都會懸掛鍾馗畫像和舉行儺舞跳鍾馗表演。
常會有藝師打扮成鍾馗的模樣,戴儺面具、着官袍、手持蝙蝠和寶劍跳儺,有迎福納祥、人壽豐年、祈福除邪、鎮宅佑安之意。
鍾馗畫像或擺件放置於家中並無不妥,宜擺放於客廳或書房向陽處。
需要注意的是,鍾馗氣場強大,畫像或擺件不宜體量過大,適中就好。
第一位——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即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
本三國蜀漢大將軍,五虎上將之首,鎮守荊州時兵敗被殺,因生前武功顯赫,死後追謚為——「壯繆侯」。
三國英豪多矣,但如關二爺這般,死後被尊崇至此的卻絕無僅有,縱使多智如諸葛孔明,在神壇上也不敢爭雄。
在中國歷史上,關羽是集中國傳統美德——忠、義、仁、勇為一身的楷模。
北宋年間,兩次加封「壯繆義勇王」、「英濟王」,元明時繼續崇奉關羽,加封尊號「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
明萬曆年間,神宗加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由王而晉為帝,後又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震天尊關帝聖君」。
從明至清,都列入國家祀典,加以祭祀。
關帝聖君乃儒、釋、道三教均尊其為神靈者,在儒家中稱為關聖帝君,道家稱為三界伏魔大帝,佛家稱為伽藍菩薩。
關帝還是一位上至帝王下至士庶皆尊奉的神明。
這是因為民眾以其信義耿介,奉之為驅邪除惡,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義正直,奉之為道德偶像;將士以其神武善戰,奉之為克敵制勝的軍神;商甲以其請戰卻敵,必是上馬金、下馬銀,奉之為招財進寶的武財神。
而關帝在保家鎮宅方面更是大展神威。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幾年前的一則新聞——
三男子凌晨進火鍋店盜竊,得手後發現關公像嚇得磕頭道歉。三人不僅將剛剛偷的錢全放了回去,還從自己身上拿出了一些錢還了回去……
神怪之談,不可迷信。
文章到此,謝謝大家。
不足之處,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