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怡
2021年3月萊特光電(688150.SH)成功登陸科創板後,實控人王亞龍後腳又計劃打造第二家上市公司。
近日,重慶宇隆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宇隆光電」)提交了上交所主板申請,公司主要從事精密控制板和精密功能器件的研發、設計、製造與銷售,下遊客戶包括京東方、和輝光電、華星光等全球顯示面板領先企業。
據悉,顯示面板廣泛應用於TV、IT、手機等場景,目前最主流顯示屏主要為LCD(液晶顯示)和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主流技術包含TFT-LCD和AMOLED顯示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因與宇隆光電客戶重疊,產品關聯度高,萊特光電曾被監管層質疑業務是否獨立,是否屬於同業競爭,而此次宇隆光電衝擊上市或許也無法避免。
另外,受面板行業周期下行影響,產片年降慣例等,報告期內(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宇隆光電的毛利率整體下滑。
第二家上市公司,同業競爭存疑
宇隆光電成立於2014年3月,由陝西萊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裕隆分別認繳出資 2550萬元、450萬元設立。隨後4月,陝西萊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其持有的宇隆有限 85%的股權無償轉讓給王亞龍,次年3月,西安裕隆將其持有的宇隆有限15%的股權無償轉讓給李紅燕。

IPO前,王亞龍、李紅燕夫婦直接持有公司59.31%股權,並通過宇隆企業管理、共青城瑞麟、共青城君成、共青城曉荷、共青城高展間接控制公司13.70%股權,二人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73.01%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6月王亞龍控股的萊特光電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於當年11月1日首發過會,去年3月18日成功上市。公司產品主要包括OLED終端材料和OLED 中間體,其中OLED終端材料產品包括發光層材料、空穴傳輸層材料、空穴阻擋層材料和電子傳輸層材料等 OLED 器件的核心功能層材料,量產產品主要為發光層材料中的Red Prime 材料和空穴傳輸層材料。
界面新聞新聞記者注意到,兩家公司均高度依賴京東方。2018年-2020年,萊特光電向京東方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5.81%、86.16%、74.22%;2019年-2021年宇隆光電對京東方的銷售收入分別為 2.81億元、4.71億、6.8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38%、95.29%、95.42%和86.51%。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萊特光電衝刺科創板期間,監管層也關注到下遊客戶高度重疊的情況,就「同業競爭」多次提問,部分問題如下:

而從萊特光電的回復來看,主要是側重於產品的應用領域不同。萊特光電主要產品為 OLED 有機材料,用於蒸鍍生產OLED器件;宇隆光電的產品為電路控制板,其主要為顯示模組的零部件,主要用於LCD的顯示模組。而京東方作為面板行業的全球龍頭,其小尺寸OLED 面板的產能為國內第一、全球第二,LCD面板為全球第一,因此萊特光電、宇隆光電向其銷售具有合理性。
然而本次IPO,宇隆光電擬募集15億元,其中7億元用於OLED 控制板及液晶模組控制板和精密模切生產基地項目,而萊特光電當時計劃募資10億元,其中7億用於OLED終端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這種情況下,兩家公司是否有同業競爭之疑呢?

行業周期下行,毛利率下滑
受到下游廠商庫存周期影響,面板需求和價格呈現高周期性。西南證券研報指出,其中TV 面板受周期影響最大;手機面板由於受手機需求影響更多,價格周期性更弱。2020年Q2開始,面板價格進入最近一輪價格上行周期,2021年Q2-Q3觸頂後迅速下落。2022年6月開始,大陸面板廠商開始主動大幅下調稼動率。
根據群智諮詢預計,2022年整體的面板行業產值下滑了27%。受地緣衝突、海外通脹和疫情等因素影響,2022年面板行業整體處於下行周期,從而導致兩大龍頭業績下滑,其中TCL科技歸母凈利潤2.55億元-3.58億元,同比下降96%-97%,扣非凈利潤虧損26.32億元-27.35億元;京東方實現歸母凈利潤75-77億元,同比下降 70%- 71%,扣非凈利潤虧損18-20億元,同比下降107%-108%。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報告期內),宇隆光電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98億元、4.94億元、7.21億元和3.4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790.43 萬元、1.07億元、1.16億元和4912.44萬元,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3914.24萬元、9734.32萬元、1億元和4354.66萬元。
報告期內,宇隆光電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同步下滑,分別為38.36%、39.68%、31.20%和28.55%,據招股書介紹,公司所處的顯示面板上游材料行業存在年降的慣例,公司與京東方簽訂的部分協議中存在同一合同產品的價格每年要降價一定幅度的約定,報告期內,部分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也因此有所下降。
因此,處於面板行業下行周期中,宇隆光電2022年業績或遭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