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IMS李檬
在人生的道路上,至少給自己幾次冒險的機會,去嘗試心中的那些夢想。
——《人生的五大憾事》 澳大利亞的臨終關懷護士Bronnie Ware
臨近2022年,我再次讀了那篇深刻影響硅谷投資人、科學家和創業者的重要文章《人生的五大憾事》。每隔幾周,他們都要翻出這篇文章來看一下,希望用這些站在終點站的人的思考,來校正自己當下的行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終局思維」。
如果我們站在「終局」的基準線上,回看眼下在做的事,我感到,我因看見了風暴而激動如大海!
2021年,世界上第一個網頁誕生以來的第30年,我們除了看到各種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更是看到了新經濟的體系結構發生的四個基因突變:
1)新消費突變:今年,新消費品牌一個接一個,一個不成功還有下一個,如此往複,熱度依然。第一財經數據顯示:僅僅2021年5月新消費領域就完成76輪融資,總金額超100億元,融資超過億元的品牌數量達到29個,一個月超過2020年全年。
2)新電商突變:私域流量+紅人直播觸發的批量成交,已經成為消費品牌的標準配置。中國國際電商中心(CIECC)數據顯示,最新統計年度,國內網購用戶人數超過9億,其中直播用戶人數超過6億,全網電商直播間數量約在700萬家左右,新誕生的銷售過億元直播間近1000個。
3)新產地突變:2021年,「紅人即產地」深入人心,「紅人+原產地直播」帶火了非常多的特色農產品。比如,油柑幾年前還是一種無人問津的「野果」,今年借勢「原產地直播」獲得了不錯的流量,成為了新茶飲品牌的主要材料。
4)新職業突變:今年,紅人成為主流職業的趨勢持續深化,相關產業的發展紅利明顯惠及廣大腰尾部紅人。根據紅人營銷平台WEIQ的數據,目前已經有數十萬紅人每年可以透過WEIQ獲得將近200萬張商業訂單,其中,超過80%是腰尾部紅人。
2021年,新經濟時代的造浪者們,努力把過去的每一天、每一次行動、每一個任務,都變成自己的養分,把它們吸收,化為己用,讓自己比起過去的自己,再多邁出哪怕一步的距離。
我認為,加速迭代中的新消費、新電商、新產地和新職業,已經成為更加細膩的創新動力,推動着更沉浸、更下沉、更有效率的新經濟大變局。
一、2021,四大挑戰刺激進化
無疑,你我都已經踩在了新經濟時代的漸近線,我們的世界已經不再按照行業、領域來劃分,而是按照挑戰組織起來。2021年,下面四大挑戰刺激了商業的進化:
1. 復盤新消費:偉大的品牌繞不過時間
今年4月,我在《2021,新消費品牌加緊構造護城河的最好時機》一文中提到過:「什麼叫高價值品牌?你要有足夠深、足夠寬的護城河。巴菲特說,不論你給我多少錢,讓我擊垮可口可樂、迪士尼,我也做不到。」「2021年,新消費品牌最需要做的,是給自己建立一道道護城河、戰壕、鐵絲網。」
現今看來,我還想補充一點:新消費孕育偉大品牌,繞不過時間。
有人說過,中國新消費做的是廠牌,而不是品牌。為什麼新消費大多被稱為廠牌?因為很多新消費品牌表現出來的運營節奏,特別在意銷售數據的快速引爆,而不注重長期的、持續的積累沉澱。
很多新消費品牌喜歡拿着「品類第一」的數據出去打廣告。所謂的「品類第一」,不過是在某個電商平台上,在某段時間(比如618、雙11)內,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做到的。
如果只是為了做一顆流星,並不難,成熟的方法論就三招:第一招,找代工廠做一款高性價比、低定倍率的產品;第二招,找幾個高顏值的紅人設計幾個精緻文案、美顏照片;第三招,通過頭部紅人在直播間集中引爆銷售流量。
這樣,一個完全嶄新的、「品類第一」的新消費品牌就有了。
因為見效特別快,2021年,資本大量湧入新消費賽道。根據德勤研究的數據顯示,2020年新消費品牌募資接近890億元,同比2019年增加30%,而2021年上半年新消費品牌募資已經超過509億元,但「天花板」很快出來了。
最近半年,大量新消費品牌的銷量數據增長放緩,而流量成本卻降不下來,焦慮硬撐的,難以為繼的,比比皆是。
去年,我就提醒:新消費概念激發的想像正在被快速消耗,過度賣文案、賣情懷,已經很難提起消費者的興趣,很多創業品牌初露鋒芒,就有了很多競爭對手。
真正好的品牌由用戶定義,是一個好的產品,加上一個好的產品,再加上一個好的產品,最後就有了品牌。
可以確定的,是只有極少數新消費品牌可以跑贏時間,一個周期一個周期變遷過來,動態的變化中,把變化當常態,始終保持可靠的用戶連接力、產品創新力。對,這就是新消費品牌該堅持的長期主義。
2. 復盤新電商:特別關注復購率和退貨率
據我觀察,新電商起初來得潛移默化,去年迅速引起消費革命,很快沉浸到你我的常態生活方式中。
紅人增進了新電商交易效率的空前提高,現在,從產品到消費者,只需要一個直播間,只經過一層物流。除了消費鏈條大幅縮短,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連通效率大大提高了。如今所有的直播帶貨,從帶寬、運算、支付、成交,到最後的朋友圈發文炫耀,一個人從決策到購買的鏈路縮短到3分鐘之內。
根據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直播電商在電商行業的滲透率已經從2018年的1.74%飆升至了2021年上半年的17.9%。而且趨勢在繼續、在加速,2021年底,已經有接近1/5的網購行為都是在直播間發生的。
但是,最近半年,新電商反而刺激了線下零售的復蘇。甚至消費品牌的實戰邏輯是,線上做聲量+線下做利潤。畢竟,流量越來越貴了,線上的利潤空間是不斷壓縮的。
真正的品牌力量在線下,消費者怎麼能夠快速記住你,在一個貨架上把你挑出來,才是一個品牌的實力所在。為何線下貨架重新變得重要?
根源在復購率和退貨率。
「新電商」的復購率確實有提升,快手曾經公開過自己直播業務的復購率,2019年,快手用戶平均復購率為45%,2020年、2021年平均復購率增長到65%以上。淘寶直播的復購率自然也不低,頭部主播難以撼動,
但是,退貨率也隨之提升。僅僅部分女裝產品的不完全統計,2021年雙11全網的退貨率逼近30%,部分平台的退貨率甚至大大超過30%。顧客多退一件,可能賣幾件衣服的利潤就沒了。
3. 復盤新產地:紅人即產地
假如你要去直播賣水果,你會怎麼賣?說說這個水果的產地、口感、品牌、價格、銷售渠道......消費者會有感覺嗎?理性訴求是沒用的。
2021年,紅人的價值開始在田間地頭顯現。現在網絡上的紅人主播很多,他們有的深入原產地,不少就來自於偏遠地區和農村,有的是在自家的農家小院、小屋裡每天直播,有的是在自家的農地和果園裡直播,有的是旅遊主播,在西部地區的景點和公路上邊徒步邊直播,即使這些偏遠地方,直播的時候網絡也是流暢的,直播的時候網友的打賞和下單買貨都很多。
紅人到哪裡,產地就在哪裡。「紅人即產地」成為2021年的小趨勢。每個人是每個人的生活顧問。
過去,我們出去吃東西怎麼對原產地沒那麼敏感?很好理解,因為沒有比較。
最近幾年,長距運輸、冷鏈和保鮮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加上今年紅人主播的差異化競爭——原產地成為助力紅人差異化發展的最佳背景板。紅人的影響力將消費者的目光引向原產地,全國各地的當季優質食材都可以出現在你我的餐桌上。稍做比較,微妙的風味差異考驗了你的美食品味。
近年,紅人的原產地直播視頻,集合了各種真實現場感,還有笑點、爽點以及無數感性素材,大大刺激了粉絲人群的消費靈感。現場的力量,喚醒的不只是你我對原產地農品的感受,而是一組組場景+密集興奮點,激發了消費者的「感受爆炸」。
4. 新職業:紅人「職業化」進入加速期
我看過英國牛津大學近年的一個報告《未來,我們即將輸給機器的工作》,包括公司常規的財會和審計、編寫及審查法律合約的律師、檢查醫療影像的醫生等等職業,在AI(人工智能)面前不堪一擊。因為只要有了正確的數據,機器在這些任務面前表現比人類更好。
人們正在改變思路:世界不是按領域劃分的,而是由挑戰組織起來的。你的職業往往最先直面挑戰,挑戰催化新的高薪職業。
2021年,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新職業被創造出來,紅人主播、新媒體創作者以及很多很奇特的崗位,比如(床品/酒店)試睡員、職業整理師、發模、手模等等,2021年國內數字經濟領域創造了2億個就業崗位,佔到目前總就業崗位的1/4,增長的速度也遠超傳統產業部門。
去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了9個新職業,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莫過於「互聯網營銷師」。而「互聯網營銷師」下面增設了「直播銷售員」這一新工種,除此以外,直播間還誕生了助播、選品、腳本策劃、運營、場控等多種新就業崗位。
今年以來,紅人營銷、直播電商以外,「職業紅人」的商業變現通路不斷打通。比如獨立遊戲開始賺錢了,獨立遊戲就是不通過騰訊等遊戲運營商來發行的遊戲,「歷史上第一次」開始批量賺錢,紅人玩家不斷受年輕人追捧,帶動獨立遊戲產業創新發展。比如消費者開始願意直接給紅人錢了,比如B站搞的會員收費,就是讓消費者直接給內容本身付費,給職業紅人付費,而不僅僅通過廣告來變現。
目前的高等教育機構已經開始積極與一線企業合作,實現高等教育與新職業的銜接。
很長時間,高校教育面臨的普遍困境是不具備產業人才轉崗的師資,甚至適應新職業需求的理論指導都難以提供。比如,直播相關的產業領域,也主要是以MCN機構提供的紅人培訓為主,內容單一,需要有企業主動承擔相關社會責任,以一線的產業經驗、真實工作場景為依託,提供多崗位、全方位的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包括我們天下秀在內的一線企業主動與中國的高校合作,開發成熟的適應直播電商需求的新媒體人才培養方式,這是給未來做準備。
二、2021年,我想談談創新的基本盤
1991年8月6日,英國人蒂姆·伯納斯·李貼出了萬維網項目簡介的文章。世界上第一個網頁誕生,距今恰恰30年。可是,2021年,實質上的互聯網創新似乎沒什麼進展。
如果有人問你,上一家誕生於硅谷並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公司是誰?你可能會困惑。
微軟、英特爾、蘋果誕生於20世紀70-80年代,谷歌、亞馬遜、雅虎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Facebook、特斯拉誕生於20世紀初,Airbnb、Uber誕生於2010年前後,之後呢?你想不起來了,確實也沒有了。
VR虛擬現實、區塊鏈、數字孿生、人工智能、NFT、邊緣計算......甚至還有腦機接口,等等前沿創新技術,一直有人在講,至今沒有一個「殺手級」應用出現。
那麼,2021年之後,未來的創新動力在哪裡?我認為,2021年,要重點看創新不斷夯實的基本盤。
什麼叫基本盤?
比如,最近幾年,中國在男籃世界盃上表現不佳,大家看不清楚未來。但是,你看中國各個城市幾百家籃球培訓機構,你會發現,中國孩子參加籃球運動範圍之廣、運動水平之高,是令人震驚的。10到15年之後,中國籃球會有一個井噴的人才庫。是的,現在,這就是中國體育未來的基本盤。
那麼,中國創新的基本盤在哪裡?
我看到寶潔那邊的一個數據:最新統計年度,電商部分的銷量在寶潔全球的佔比不到10%,但在中國市場高達40%左右。寶潔的看法是,「中國的消費者已經成為全球要求最高、最挑剔的消費群體。」寶潔的一些產品是現在中國賣得好,然後開始走向全世界。
很多國際消費品牌都是這樣,比如歐萊雅在中國針對城市年輕消費者開發的染髮膏,不僅在全球新興市場表現得非常好,而且在倫敦、巴黎、紐約也賣得非常好。
2021年的一個顯著趨勢,就是中國新一代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審美偏好、消費主張,正在成為全球品牌和產品創新的第一驅動。
那麼,我們再看看2021年以後幾年的創新空間還有多大?請看幾個簡單的數據:
1.0:「新電商」驅動
實物電商占社會零售總額的比例——現今這個數據是25%左右,未來這個比例增長一倍到50%,不奇怪吧,就看「新電商」怎麼發力了。
2.0:「新消費」驅動
互聯網廣告佔總體廣告的比例——現在是50%,那麼,未來佔比提升到75%,不困難吧,未來幾年的「新消費」創新帶來的傳播需求很可能驅動這一市場的更大增長。
3.0:「新職業」「新產地」驅動
中國目前擁有近2000萬網絡零售店鋪和超過7億的互聯網消費者人群,這是商務部監測的數據。我們看到,現在的品牌是人格化的、消費是個性化的,年輕一代消費人群普遍通過紅人(內容創業者)認知品牌、認可品牌、消費品牌。趨勢是清晰的,而且市場拓展的空間令我們深具信心。我們平台上活躍的商家客戶數較主流電商平台的活躍商家數相比,滲透率不足1%。可以預見,這將給未來的「新職業」以及鄉村振興(「新產地」)帶來很大機會。
我們認為,2021年之後幾年的商業科技、商業模式創新將更加沉浸、更加下沉:
更加下沉
目前,中國的14億龐大人口中,只有不到4億人坐過飛機,1.5億人有護照,不到1億人喝過星巴克,至少5億人還沒有用上抽水馬桶……未來「新中產」的消費需求增長,是中國商業創新的最大增長潛力。
更加沉浸
今天的消費市場充滿新變量和新動能,尤其是紅人新經濟的發展勢能之下,我們要幫助消費品牌像液體一樣沒有形狀,但可以快速適應,附到各種高度差異化的需求場景中。
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挑戰很大,時不我待!
在過去10年的創業經歷中,每當遇到我自己不敢直視的困難和瓶頸時,我就會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是一個90歲老人,回味人生中的重要時刻,反思那些不該放棄的事情,如果我能再年輕一次該多好。然後,我睜開眼睛。砰!我現在還是少年人,那就再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