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台媒
台「農委會農糧署」4月18日宣布與產地農民、團膳業者合作,今年採購100噸鳳梨,於20所學校入菜,遭外界質疑是否因外銷不如預期,只能仿效「班班吃石斑」政策,又要求學生、台軍幫忙消庫存。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今(20)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民進黨當局別再以大內宣、大撒幣掩蓋農漁產銷問題,應做好農產品管銷規劃,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別再扯農產外銷的後腿。
據觀察者網報道,面對爭議,台「農糧署長」胡忠一聲稱,此舉並非是將學校當去庫存平台,而是島內鳳梨是優質農產品,學校將其納入營養午餐,是為了行銷鳳梨,去年就在為鳳梨進校園做準備工作。胡忠一還在「台鳳梨進入校園午餐食材發表」記者會上辯稱,重點在於讓鳳梨入菜,並沒有要推動「班班吃鳳梨」政策。
台「農委會主席」陳吉仲則聲稱,這不是要「班班吃鳳梨」,是鼓勵大家多吃當季農產品。
島內鳳梨滯銷早已不是新聞,只是今年的狀況並未得到改善。台農民表示,今年鳳梨因無法順利出口、市場數量太多價格暴跌,一台斤(600克)在產地賣不到10台幣(約合人民幣2.25元),台當局應想辦法解決。
據台媒報道,全台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表示,台當局對於農漁產品的行銷推廣應該有更好的作法,不要每次賣不完,就想到學生跟台軍,雖然對學生來說,新食材入菜可以嘗鮮,但這種「政策配合下的菜色」不免引來負面批評,因為每次都是產量過剩、或被下禁令,就把學校營養午餐當成消庫存的平台。
民眾黨「立委」賴香伶表示,在水情吃緊的情況下,不少農民選擇提早催收確保獲利,造成南部地區鳳梨產期撞期,導致量多價跌。「農糧署」推動20間學校採用鳳梨入菜,面對這種狀況,「農委會」的因應措施如出一轍,如同「班班吃石斑」的政策翻版,但這並非是健全農業發展,「農委會」應該從上游着手,預警、調配或是在種植期間輔導。
賴香伶直言,台灣鳳梨滯銷,除了大陸暫停進口,轉銷日本的鳳梨從2022年起被大量退貨,也是原因之一;以今年2月為例,25箱貨櫃其中8櫃被驗出有蟲,佔比高達32%,顯見品管有問題。
民眾黨「立委」陳琬惠點出鳳梨滯銷背後有三大問題:第一,外銷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且過去每年鳳梨銷往中國大陸約4.5噸,與2022年銷往日本的1.8萬噸,只剩當年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多出來的鳳梨只能在台灣「大內銷」。第三,台「農委會」強制銷日鳳梨逐顆貼標,增加成本且浪費人力,但日方其實並沒有如此要求,引發台灣農民反對,台當局卻置之不理。陳琬惠呼籲,鳳梨銷售應拓展管道、建構穩固的銷售結構且有更詳盡的銷售規劃。此外,逐顆貼標或擅自訂定保存期限,明顯是政治凌駕專業意見、不僅增加成本,更降低日本民眾購買意願,應該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