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2023年04月17日22:35:08 熱門 1199

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 天天要聞

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 天天要聞

疫情衝擊、「十大癥狀」不能看、監管趨嚴……基層診所從業者這幾年如何走過?在寒冬和虧損中如何生存下去?未來,又該通往何方?


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 天天要聞

作者: 宗正

採訪:宗正、星翼

編輯:太白

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 天天要聞



據國家統計信息中心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診所總量已高達262665個,除此之外值得關注的一個數值是診所數量的增速,今年增速從去年的7.82%下降到1.09%,遭遇十年來診所增速最低值


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 天天要聞

來源:國家統計信息中心、衛健委年鑒 製圖/太白


從診所增速數據上,2020年底挺過了疫情重創迎來小高峰,2021年則遭遇斷崖式下跌,增長速度跟不上倒閉、轉讓的加速。


疫情衝擊,基層診所進入「洗牌時代」,部分不懂經營、模式單一、觀念陳舊的診所倒閉或轉讓。康強加盟網上,今年1月到5月就有將近800家診所申請合作與轉讓。


增速最低值的背後,基層診所的難,具體要從何說起?



01「一天收入僅28元」,基層診所勒緊腰帶求生存




甘肅的王醫生2019年從醫院出來開了一家全科診所,這三年來,疫情的反覆讓他的診所經營狀況起伏不定。感冒發燒等「十大癥狀」不能看,縣城沒病例但省城不清零,診所也隨之不給開門。房租壓力、對藥品過期的擔憂……他說他一度想要改行,但心有不甘,仍在堅守着。


山東的韓醫生在鎮上開了家內科診所,平日衛生執法、市場管理經常過來巡查,「嚴監管」下很多業務都開展不了。加上疫情對客流的影響,有時候他的診所一天僅僅進賬28元。


他們只是眾多疫情下艱難生存的縮影之一,有更多的診所陷入停擺狀態。局勢不明朗,與其巨虧不如及時撤退保存實力,以後有機會再重新布局


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 天天要聞



河南扶溝縣一家民營醫療機構負責人告訴診鎖界,「疫情這幾年,以前沒遇到過的困難,幾乎全遇了個遍」。光是去年,當地的診所經營狀況就異常坎坷艱辛。年初疫情,很多診所開不了門,年中又碰上百年一遇的持續特大暴雨災害,年終鄭州和扶溝當地疫情又暴發,診所直接停了一個多月。


哪怕後續疫情緩和了下來,他們也只能選擇小心翼翼地謹慎發展,「嚴監管」下寧可少收病人也要求「穩」。當地的民營醫院因防控做不到位,被關停了3個月;診所看病用了發熱的葯,也被直接吊銷執業資格證……「沒有收入總比吊銷證強」當地一位診所老闆說。


還好當地縣城大部分為「夫妻店」診所,不用承擔房租和人力的重擔。在沿海一些三四線城市,情況就不一樣了。一位珠海的診所老闆說他算了一筆賬,300平方的診所,每天房租和人員工資都接近兩千,每天毛收入達到七八千才能略有盈餘,但現在兒科門診量減少了三分之二。封控關停時怕沒收入,解封開業時也還是怕沒收入,「多開一天門就多虧一天」


下雪往往不是氣溫最冷的時刻,冰雪融化時才是氣溫最低值。


解封后,很多診所也沒有迎來預期中的客流回暖和「報復性消費增長」,甚至還出現別的行業陸續恢復營業,但民營醫療機構卻不敢或不能開門營業的現象。


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 天天要聞



更大的困難是在疫情後,被衝擊虧損後如何第一時間保證現金流的健康,成為了必須面對的挑戰。


惠州的張醫生經營着5家連鎖全科診所,他認為過去的一年,比2020年疫情最嚴重時生存得更艱難。「2020年疫情剛來的時候有儲蓄有存款,可以熬過一段時間,加上社保有減免政策」,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張醫生的診所還能勉強維持一陣子。但到了2021年,儲蓄用光,加上還要還貸款和利息,社保減免的優惠也隨疫情的平穩而取消了,診所運營的負擔一下子加重,「幸虧還有慢性病項目在撐着,不然光靠看普通常見病肯定撐不下去」,張醫生說。



02探索與轉型:疼痛、康復成了香餑餑




面對疫情的衝擊,有些機構選擇被迫「躺平」,有些則在認清行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好相應對策,並快速行動了起來。


四川自貢的高醫生,疫情前在當地開了20家連鎖全科診所,原本打算繼續擴張發展,卻遇上疫情被擱置,20家診所到現在也被迫關閉了好幾家。據高醫生介紹整個自貢700多家診所在疫情後倒閉了100多家,「嚴監管」下,一些思想陳舊、勢單力薄、技術不達標的診所都很快被淘汰了。


高醫生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積極主動迎接了大環境變化,將全科診所轉型為以疼痛康復為特色的專科診所,做「大專科、小綜合」。其實早在疫情前他們就開始嘗試慢性疼痛專科建設,但一直沒能做起來。疫情來臨後他們迅速進行業務的調整,請了專家坐鎮打磨產品與團隊,加上疫情激發了居民的健康意識,才慢慢發展起來。


疫情後其連鎖診所的營收佔比中,專科、痛症帶來的收入甚至高達了三分之二,高醫生選擇聚焦了中老年疼痛這一患者群體,從而扭轉了虧損局面。


由此可見,體量龐大的老年人慢病管理、康復護理醫養等需求,已經為基層診所的突破發展打開了一條重要通道,特別是痛症為代表的特色專科。和感冒發熱一樣,疼痛也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同時作為一種癥狀表現,是很多疾病的入口。


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 天天要聞



診鎖界走訪西安、廣州、東莞、珠海、惠州、成都等多地後發現,大多數疫情後過得不錯的全科醫療機構,這兩年都陸續探索開展了疼痛專科。


這些拓展、探索疼痛領域的機構中,有的針對老年人慢性疼痛市場,有的針對年輕群體職業勞損;有的採取中醫理療等非藥物治療技術的方式開展,有的採取西醫手段治療疼痛……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定位哪種市場,都不似呼吸/消化類病種那樣受疫情防控限制,也不容易被醫保卡脖子。以痛症為流量入口,做社區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是診所突破的重要方式之一



03兒童健康管理,吹響民營兒科轉型號角




即使是在疫情到來之前,單純只做兒科業務的診所,盈利就已經開始變得很艱難。兒科涉及到的輔助檢查相對較少,對於單一結構、轉型慢的民營兒科診所來說,新冠疫情無疑是讓原本就艱難的運轉狀況更加的「雪上加霜」。


疫情下的業務停擺,也使得活下來的兒科診所不得不選擇加速轉型。


如今絕大多數頭部的民營兒科診所都在以「大專科+小綜合」模式在運行,「只有在某一個專科領域做出優勢,才能在這個行業里站穩腳跟。」


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 天天要聞



從整體趨勢來看,疫情之後兒科診所行業都在朝着兒童保健兒童專科領域發展,頭部機構同時還兼顧拓展月子中心、醫美等多領域,以扭轉兒科診所盈利來源單一的局面。兒童眼視光、兒童身高、脊柱矯正、心理健康輔導、言語康復、兒童保健、兒童減肥……兒童健康管理成了基層兒科診所新的突破口。


例如成都的全科診所安德,在疫情後開始調整內部戰略,不僅局限於全科,而是在產品專科化道路進行探索,皮膚醫美、鼻炎專科、兒童身高等項目已開展得比較成熟。


安德疫情下的轉型核心出發點是他們的產品化思維從患者的數據中洞察市場的差異化需求,並將需求轉化為產品服務,研究新的兒童身高項目、皮膚美容項目、過敏管理項目、慢病管理項目等等,為患者提供了更多公立醫療所不能提供的優質診療服務。因此,他們才做到即使是遭遇疫情被關店,營收卻仍然往上增。


總而言之,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從「治病為中心」到「健康為中心」的轉型進程,民營機構不得不隨之吹響轉型的號角。



04「聚焦」即力量




「聚焦」即力量,無論是聚焦「小而美」細分賽道,還是聚焦手頭上的客戶資源,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都顯得愈發重要。


疫情的衝擊,加上公立醫院的擴張,民營醫療機構做大規模連鎖要獲得穩定的利潤,挑戰將越來越大。但單體或小規模的區域連鎖、以及「小而美」的專科機構仍能獲得一定的發展,這是因為小規模的機構能在公立匱乏的地區填補醫療資源不足或者在某些專科領域填補公立資源的匱乏


診所增速遇十年最低值,基層診所能否熬過最後的寒冬? - 天天要聞



江門的林醫生2019年12月開始從體制內出來創業,他放棄了在三甲醫院做的泌尿領域高難度臨床手術,而是聚焦急/慢性前列腺炎。創業兩年半遇到了起起伏伏的疫情,但診所的業務量和收入,總體卻沒有太大變化。在今年三月份灣區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其門診量也能做到每天80人次左右。雖然受到疫情封控的短暫影響,但林醫生認為他們聚焦的專科是剛需,病人暫時過不來,疫情緩和後也一定會過來。


在接受診鎖界採訪時他說:「經過這次疫情衝擊,小而美專科的優勢更明顯。受影響小的大部分分為三類,一是公立不受待見的小病種,在公立得不到很好的治療或者服務;二是消費類,不被醫保卡脖子;三是跟新冠癥狀發熱、呼吸道等無關的領域,不容易停診。」


診鎖界此前報道過的上海的泌尿科醫生祝醫生,從體制內出來自己開診所後,也是將業務範圍更細分聚焦在小兒包皮健康管理上。「小即是大」,越細分、越聚焦,能量也會越大,抵擋疫情等風險的「韌性」就越強。因為消費需求在更加細分和升級,對醫療服務的個性化訴求不斷提高,人們在疫情後對健康更多元的需求被激發,聚焦專科提高效率在後疫情時代變得愈發重要。


與此同時,疫情後,診所擴張的核心指標不再是聚焦擁有多少家門店,而是聚焦擁有多少客戶,具體擴張策略也大多變為自身門診效率不斷提高或者技術、產品、品牌等輸出頻次提升。守住陣地,進行視頻號科普、社群運營等線上探索,與客戶建立信任連接,完善專屬檔案,提供專業化、溫情化的服務,在困難期間往往能打磨出核心競爭力。


離走出陰霾、迎來春暖花開的日子究竟還有多遠?在這基層診所發展的至暗時刻,我們最需要的是冷靜和理性,勇敢者沒有怨言,積極應對挑戰,攜手同行,共克時艱!



/ END /



// 本文來源:診鎖界

// 作者:宗正

// 採訪:宗正、星翼

// 編輯:太白

慎重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學習交流,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圖中圖片基於CC0協議,已獲取授權,如有疑問請聯繫編輯。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