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正處在閏二月的十五日,跟另一個傳統節日寒食節正處在同一天,寒食節是紀念春秋時忠義仁孝的介子推的日子,一般都是清明節的前一天,今年跟清明節處在同一天,可以說是「2大祭日」相逢。
清明節是祭拜祖先和慎終追遠的日子,寒食節是紀念忠義仁孝介子推被火燒死的日子,這兩個祭日相逢,民間自然也有很多的習俗和講究,記得:忌1事,2不做,吃3樣,福壽安康。
1、今年清明「2大忌日」相逢,記得「忌1事」
清明上墳祭拜祖先是清明節的主題,這天去祭拜祖先時最忌諱一家人或一個家族的人分頭去上墳掃墓。
清明節祭拜祖先時要跟家人和家族裡的定好時間,然後按照輩分來長幼有序的去祭拜,要由家族裡輩分最大和威望最高的人來主持,如果分頭上墳掃墓就有家庭不睦和子孫不和的不好預兆,這是比較忌諱的一件事。
因為今年清明和寒食節同處一天,寒食節講究的是忌火,因此今年清明當日去上墳掃墓最好不要焚燒紙錢。不能親自去墓地祭拜的,也不要在十字路口焚燒紙錢,畢竟這個季節天乾物燥,如果引發山火就得不償失,並且寒食節焚燒紙錢也不合適。
今年清明「2大忌日」相逢,記得「2不做」
一,不吃墳前供
「餓死不吃墳前供」,這句俗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清明祭祀肯定是要擺放供品的,這個供品講究的是虔誠,因此供品在擺放在墳前時,祭祀前和祭祀的時候不要亂動和偷吃,這屬於大不敬。
祭祀完畢的供品,有些地方的習俗講究祭拜的人分食,認為這樣可以沾沾祖先的福氣,但是祭祀完的供品是不適合帶回家的,畢竟供品在墳地擺放後帶回家顯得不吉利。
二,不串門問好
清明節是祭奠先輩的日子,這樣的日子裏人的心情都比較悲傷,而且家裡的事情也會很多。
清明節去祭祀和祭祀歸來是比較忌諱串門和喊人名字,以及向別人問好的,因為去祭祀畢竟是去陰氣和晦氣比較重的地方,去和回到別人家和見人問好,這樣的日子顯得特別不吉利,容易引起別人極大的反感。
清明節也被稱作「踏青節」,祭祀完畢後可以去陽光明媚的戶外溜達溜達,也可以放放風箏,讓自己的舒緩一下心情。
今年清明「2大忌日」相逢,記得「吃3樣」
一,吃清明酒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祭拜祖先和祭拜完飲酒是傳統習俗,尤其是清明和寒食相逢,寒食節很多地方講究吃涼食,這個時候飲酒有驅寒的作用。
酒在祭祀時是重要的供品,也是祭拜完畢後家族聚餐的助興飲品,因為酒跟「久」諧音,又是代表助陽驅寒的飲品,清明飲酒也就有了福壽安康和幸福永久的寓意。
清明節酒的選擇除了傳統的黃酒以外,現在基本大家都會喝點差不多糧食酒,要是喝劣質酒和勾兌酒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這款來自貴州核心醬酒產區的漢董大師(大雅)就是性價比超高的一款純糧醬香酒。
這款酒的釀造者曾傳政大師曾經師從「醬酒之父」李興發,並在茅台酒廠工作多年,這款酒就是其選用貴州當地的紅纓子糯高粱,以及優質小麥釀造的,釀酒過程嚴格遵循大麴坤沙工藝,新酒釀造就要歷時一年之久,然後經過五年陳放,再用十年老酒勾調。
這款酒開瓶以後醬香濃郁,入口後帶着一股濃郁的糊香,下咽不刺激、不辣喉,回味中糧香、陳香、窖香和花果香諸味交織在一起,「茅香味」十足。
二,豆腐
豆腐因為顏色潔白,加上其「都有福」的諧音,成了人們祭祀和一些「白事」宴上必須要有的一道菜,清明節吃豆腐是比較應景的一件事,寓意清清白白做人和家人都有福。
推薦菜譜:紅頭魚燉豆腐
1.紅頭魚去鱗、去鰓和內臟,用剪子剪去魚鰭,清洗乾淨後剁成大塊,滷水豆腐切成大厚片。
2.鍋中下入豬油,油熱後把魚塊擦乾水分入鍋,煎至定型後下入蔥薑片爆香,烹入料酒和白醋後添湯。
3.鍋中湯汁大火燒開後轉小火,下入切好的豆腐,燜至湯汁濃稠後加入鹽和胡椒粉調味,開大火收濃湯汁即可出鍋。
三,吃蛋
每年的清明節我老媽都會煮上一鍋雞蛋、鴨蛋或鵝蛋,然後讓家人分食,她認為蛋類的蛋類清清白白的,這天吃蛋可以眼明心亮。
清明節正是風吹楊柳,風清氣爽的好時節,很多地方講究這天一大早去河邊插柳祈福,然後回來吃蛋,寓意團團圓圓和平平安安。
推薦菜譜:鹹蛋炒菜心
1.菜心摘洗乾淨後切去掐不動的老根,鹹鴨蛋煮熟後去殼,去殼的鴨蛋把蛋清和蛋黃分開,蛋清掰成小塊備用。
2.鍋中入油,水中加入鹽和幾滴食用油,水開後下入菜心焯燙至顏色翠綠後撈出過涼,攥干水分後備用。
3.鍋中入油爆香蒜末,下入蛋黃用勺子碾碎,炒至蛋黃起大沫子時把攥干水分的菜心入鍋。
4.鍋中烹入料酒,把菜心跟蛋黃翻炒均勻,加入蚝油調味後把蛋清入鍋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清明節是傳承孝道和慎終追遠的節日,寒食節是紀念忠義仁孝介子推的日子,今年清明「2大忌日」相逢,記得:忌1事,2不做,吃3樣,福壽安康,讓好的家風世代相傳。#清明時令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