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貨量低迷,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已經跌破千點的信心關卡,再度回到2019年疫情爆發前水平,集裝箱航運市場或將進入超級寒冬。
根據上海航交所2月10日發佈的最新數據,上周SCFI指數下跌11.73點至995.16點,周跌幅1.16%,雖然跌幅較之前一周的2.22%有所縮小,但SCFI指數今年已經連跌五周且跌破1000點,引發市場擔憂。
上周,遠東到歐洲線每TEU運價下跌36美元至925美元,跌幅3.74%。遠東到地中海線每TEU運價下跌30美元至1724美元,跌幅1.71%。遠東到美西線每FEU運價下跌70美元至1293美元,跌幅5.13%。遠東到美東線每FEU運價周跌153美元至2553美元,跌幅5.65%。
亞洲近洋線方面,上海到日本關西、關東每TEU運價各小漲7美元至333美元、324美元;到東南亞新加坡航點每TEU運價小漲5美元至155美元;到韓國釜山運價則下跌15美元至211美元。
據了解,SCFI指數在2018-2019年間大致在800-1100點波動,2020年起受到疫情影響,缺工、塞港造成全球供應鏈混亂,SCFI指數一路上揚,在2022年一季度曾達到歷史高點的5109點。然而,2022年下半年以來運價長達6個月走跌,僅在去年12月底一度翻紅,曇花一現後新年又連續走跌,目前已經跌回2019年最慘的時間點。
對於許多集運公司而言,目前美西線、歐洲線運價都已經低於成本價,美東線也在成本價附近掙扎。春節前後本來就是市場淡季,許多產業近期才開始恢復正常生產,2月貨量迄今都十分低迷。而且隨着船舶大型化,貨量少時填艙壓力更大,殺價搶貨日益激烈。
Alphaliner數據顯示,為應對需求不足,2023年前七周,集運公司在亞歐線削減了27%的運力。運價方面,運價發佈機構Xeneta表示,鑒於某些航線的現貨運價已經接近或低於集運公司的運營成本,現貨運價下跌空間已經十分有限。但考慮到中國春節後為傳統貨運淡季,預計運價將繼續調整。分航線看,前期市場高位時進入幹線的中小型船紛紛返回,導致亞洲區內航線運價下行壓力較大;目前仍處於相對高位的跨大西洋航線的運價也將下行,逐步向其他航線的盈利水平靠攏。
對於市場回升的時間點,業界人士普遍預期最快也要到第二季度才有望看到曙光。業內專家指出,往年春節後集運市場都呈現類似情況,要看3月上旬市場貨量能否反彈。
船舶經紀公司Xclusiv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1月,報廢船舶數量大幅增加,其中大多數是集裝箱船。集裝箱運費的下降促使越來越多的船東送拆老舊船舶。據報道,今年迄今已有14艘集裝箱船被出售拆解,較2022年全年的總量上升25%。
業內人士表示,全球貿易減少、通脹問題何時解決及老舊船舶退出市場的數量將成為集運市場復蘇的重要指標。
根據Alphaliner和Drewry預測,2023年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分別為1.4%和0.8%,運力增速分別為8.2%和1.9%;據Clarksons和Marsoft預測,2023年全球集運需求增速(含運距)分別為-2.2%和1.4%,運力增速分別為6.7%和6.4%。Drewry估計,2023年全球集裝箱平均運價(含燃油附加費)將比2022年下降62%,不過仍比2019年高18%。
全球第五大集運公司赫伯羅特首席執行官近日表示,儘管當前集裝箱運費繼續下行,但隨着補庫存需求的增加,商品和運輸服務的訂單量將再次回升,集運市場回暖或將在3月或6月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