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不止於酸甜苦辣,
看過摩西奶奶的畫,
感受着80歲老人在畫里展示的時光中的明媚,
能收穫精神上的甘甜。
也感嘆一部分人,活在庸碌的苦淡中,
忘記了享受付出過後可以收穫人生的回甘。
大家都很喜歡用食物的五味來比喻人生,那是因為滋味的感受,不僅僅只是五個味道的單一口味,滋味是複雜的,調和的滋味滋養人生,偏走的滋味也會影響着我們的步伐。一如五味跟隨食物進入我們的感官,五味調和補益身體,五味偏走也會滋生疾病。
人們只知味道好壞,卻不一定知道五味如何延展到人體機能。今天,我們唐茗工坊也跟大家淺聊五味對人體的作用。
早在《黃帝內經》中關於五味的講述,
就明確指出:
「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1]
謹慎地調和飲食五味,才能使自己骨骼強健,筋脈柔和,血氣循環通暢。
人最容易在五味上偏走的原因是因為總是根據喜好而過度攝入,飲食有節,凡事講究一個平衡和適可而止。因而,我們講究五味的調和作用。
首先,我們得了解五味各自對應身體的作用,才能有意識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以及調整自己攝入不當的。現代人的五味偏走都是被味蕾喜好所帶偏的,五味過食對應的也會傷到五臟。
喜香吃辣的,吃多了辛味,過於發散不行,會傷肺。愛吃甜食,過於甜膩不行,會讓脾臟受病,過食鹹味更是致腎自傷,骨骼的勞倦困憊是常事。調和,是基於身體所需把五味調至均衡的狀態。那麼我們來看看,五味對應都是有什麼具體的作用。
先說酸味,我們常吃的山楂、烏梅等都有酸味。酸有斂汗、止汗、止瀉、澀精、收縮小便等作用。但要注意,酸味吃多了,也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而苦味,苦瓜的苦,是最具代表性的。苦瓜顏值不高,卻是養生保健的一把好手。
明代醫家李時珍說苦瓜:
「苦,寒,無毒」「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民間也把苦瓜稱為「涼瓜」,盛夏時節吃涼瓜,那是為了清熱,降火。
甘味,在中醫營養學中,更多地指代甜味。與我們現在認知的甘味不同。甘味有補益、和緩的作用,桂圓、紅薯,米面之類的都帶有甘味。甘味是大眾喜愛的,但是過食也會滋膩性緩,影響脾胃的運化,造成食慾下降,所以還是那句,淺嘗輒止。
而鹹味幾乎是三餐必備了,紫菜、海帶就自帶天然的鹹味。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2]炒菜、燉菜、蒸菜,涼拌,鹹味就像就像一個基本味,一個足矣。
在各類色香俱全的美食中,辛味成了可口的點睛之筆。辛味有發散、行氣、活血等作用,姜、蔥、蒜、辣椒、胡椒等都自帶辛味。
了解了五味的作用,再根據四時所需去調理身體,就能起到五味調和的補益作用。就如春日時,我們剛度過了寒冬,祛寒所需,辛味就可以在此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帝內經·素問》張登本 孫理軍 主編
[2] 《滋味》周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