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引領技術轉折
ChatGPT(中文名: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是AIGC發展的第三階段)掀起一股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風潮,帶動高速運算、高速傳輸需求,使得AI芯片、服務器、散熱與網通等族群今年業績看漲,有機會在上半年不景氣中逆勢突圍。
ChatGPT概念股包括代工AI芯片的台積電、IC設計服務的創意、雲端服務器的廣達、英業達與富士康,散熱的奇鋐與雙鴻,以及網路通訊的智邦與明泰等。台灣省雲端服務器大廠緯穎財務長陳昌偉表示,ChatGPT已帶來更多AI運算需求,且耗電更高,隨之而來的溫度升高,散熱變得更重要,2022年AI服務器占緯穎比重在20%左右,目前新來訂單約有五成都是AI服務器,可看出AI機械人風潮確實興起。
至於AI服務器與傳統雲端服務器的差異?陳昌偉表示,AI的必須搭配圖形處理器(GPU),且通常是一顆中央處理器(CPU)搭配許多GPU一起使用,且需要更多運算能力、更多電力、更好的散熱,及更多的網路傳輸配套等。包括亞馬遜、Google、微軟與臉書母公司Meta等雲上服務器大廠,去年來陸續縮減資料中心資本支出並大舉裁員,導致市場對雲端服務器需求產生許多雜音。陳昌偉說,仍在觀察總體經濟變化,但AI服務器需求確實暢旺,該公司持續看好今年雲端服務器產業。
根據市調機構New Street Research估計,微軟推出結合ChatGPT的必應(Bing)搜索引擎,可能需要八個GPU,才能在不到1秒時間內回應一個問題。按照這樣的速度,微軟將需要超過2萬台輝達(Nvidia)的DGX AI系統,才能將Bing中的模型部署到每個使用者身上,如此一來微軟在這項功能上要花費的基礎設施支出可能需要40億美元。 New Street Research 科技分析師Antoine Chkaiban補充,如果想要擴展到Google的規模,即每天服務80億到90億次查詢,實際在DGX AI系統花費將達到800億美元。
根據IDC統計,2021及2022年全球服務器產值約1,025億及1,216億美元,目前ChatGPT AI服務器產值僅占不到 1%,隨着使用人數及提問數持續提升, ChatGPT訊號斷線次數逐漸增加,未來勢必持續增加服務器需求。另外隨着國內百度、騰訊等大廠的發力,又將是一波對相關硬件設施投資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