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經濟導報記者從10月20日舉行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2年「濟南民營企業100強」發佈,「三甲」為泰山鋼鐵、九羊集團和齊魯製藥,均入選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據濟南市民營經濟局黨組書記孟學峰介紹,濟南市以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為主,綜合考慮經營規模、利潤稅收、員工就業、黨組織建設等多項因素,實行環保、信用等負面清單一票否決,經過企業自願申報、區縣初審、市級聯合複審、社會公示等步驟,最終確定了2022年「濟南民營企業100強」及7個產業十強名單。
「大、優、強」的特徵明顯
本次「濟南民營企業100強」都處於全市民營市場主體的第一方陣,「大、優、強」的特徵明顯,營業收入、稅收貢獻、就業人數等均在全市民營經濟中佔比較高。泰山鋼鐵、九羊集團、齊魯製藥、聖泉集團、玫德集團、明泉集團等多家企業作為產業鏈「鏈主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在帶動民營經濟轉型、增強民營經濟韌性、推動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引領作用。
從發展規模看,主要經濟指標較上年均有新的突破。營業收入過500億元的企業2家、100億至500億元的企業10家,50億至100億元的企業10家、10億至50億元的企業71家、10億元以下的企業7家。「三甲」為泰山鋼鐵、九羊集團和齊魯製藥,均入選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其中,泰山鋼鐵、九羊集團邁入500億元大關,齊魯製藥跨入300億元門檻。潤華集團、東泰進出口、銀豐投資、聖泉集團、泰威冶金、寶元商貿等6家企業跨入100億元營收門檻,均入選2022年山東民營企業100強。
從發展質量看,民營企業100強總資產達到3857.9億元,較上年增長12.5%;營業收入4884.4億元,增長13.2%;納稅總額142.1億元,增長16.7%;利潤總額280.1億元,增長2.7%;吸納就業23.6萬人,新增2萬人。
從創新能力看,民營企業100強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68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來源於自主研發,44家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合作,7家參與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建設。39家企業所屬子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達118家。
從產業分佈看,民營企業100強涉及11個產業,其中,商貿流通產業、精品鋼和先進材料產業的營業收入達千億元以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資產、利潤、納稅、吸納就業等指標均居於前列,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成長潛力較大。
從區域分佈看,14個區縣有企業入圍百強名單,數量超過10家的有6個區縣,其中,高新區15家,歷城區14家,萊蕪區12家,歷下區11家,章丘區11家,槐蔭區10家。
7個產業十強的入圍企業也都是所在產業的領頭企業和佼佼者,共有51家企業同時入圍濟南民營企業100強。精品鋼和先進材料產業創收第一,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在資產、利潤、繳稅和吸納就業方面均領先。七大產業十強夯實了民企100強的根基和支撐,對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增強經濟韌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高新區入圍企業最多
另外,上榜民營百強企業製造業企業佔比較高。百強民營企業中,製造業企業共有36家,從指標看,其營業收入、納稅總額佔百強的比重超過50%,稅後凈利潤佔比近60%,資產總額佔比近70%,研發費用佔比近90%。
空間分佈上相對集中。從入圍企業分佈看,有14個區縣(功能區)的企業入圍,但數量差異較大,最多的高新區入圍15家,最少的入圍1家;6個區縣入圍企業超過10家,共聚集了73家企業。從產業布局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主要集中在高新區,鋼鐵冶煉加工主要集中在萊蕪區。
企業創新能力較強。入圍企業均比較重視創新,2021年有效發明專利達到1.2萬件,研發投入達到114億元,增長8.6%;1/3的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在3%以上。68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來源於自主開發研製,45家企業推出創新產品。
企業發展更趨規範。民營企業100強堅持以黨建引領企業發展,60%以上的企業主要負責人為中共黨員,近7成企業配備了專職黨務工作者。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更加規範,98%的企業建立了企業誠信文化,85%的企業建立企業信用制度體系,66%的企業配備信用專職人員,講法制、講規則、講誠信的企業文化氛圍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