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晉冀魯豫第四縱隊人事調整,陳賡、謝富治依然是司令員、政委,韓鈞任副司令員,劉有光任政治部主任,劉忠擔任參謀長。
說到分工,出現一個與眾不同的情況。韓鈞提議,讓劉忠管前面的作戰指揮,自己負責參謀工作,職務不要變。為何要這樣安排呢?
對於韓鈞很多人不認識,先來看看他的革命履歷。
韓鈞是一位文化人,1932年20歲時加入共青團,一直從事地下活動,組織工人、農民遊行等。也因此被捕入獄4年時間,1936年被營救出獄,跟着薄一波到太原工作。
抗戰爆發後,在組織的抗日決死隊擔任政治部主任、決死二縱司令員。1941年到延安黨校學習,聯防司令部成立後,擔任秘書長,協助賀龍工作。
抗戰結束前後,他一直在豫西開展工作,負責地方與軍分區工作。陳賡率部挺進豫西作戰時,他加入到4縱領導班子中,擔任四縱副司令員。
副司令員的職責是前線部隊作戰,而韓鈞長期在後方工作,即便擔任過軍隊職務,也都是小的游擊戰,打硬仗、大仗缺乏經驗。
當10旅政委劉忠調任縱隊參謀長後,他希望與劉忠對換一下職責,職務不用變動。
說起劉忠,他可是一員虎將,別看他是政工出身的將領。性格秉性,以及作戰能力,處處彰顯出軍事主官的才能。
劉忠在紅軍時期,擔任紅1軍團團政委、偵查科長。抗戰結束後,他擔任10旅政委,與周希漢搭檔。
他雖然是旅政委出身,可軍事能力並不弱,而且長期在作戰部隊任職,脾氣秉性一點沒有政委的影子,反而像一個軍事指揮員。曲沃一戰中,他指揮部隊打了一半,被要求撤離,登上城牆的戰士們進退兩難,在撤退時敵人發起反擊,負傷的戰士沒有及時撤離,讓他心痛不已。
回到後方,他就給司令員陳賡打電話,讓軍區換政委吧,自己要回去當老百姓了。作為指揮員,關心戰士生死,是嫉妒負責的,可作為指揮員也要聽從上級命令。停戰協定馬上生效,再打就會給對方落下口實,在政治上更不好處理,這一點劉忠當時沒有想到。
陳賡與他促膝長談一番,他也把自己的意見和對縱隊的意見反映一下。3個月後,他被調任縱隊參謀長。
他是一位能打仗,並且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比起韓鈞他更合適到前線指揮部隊。
最終縱隊領導同意韓鈞的意見,在一段時間裏,劉忠在前線負責作戰,韓鈞在後方參謀。1947年後,劉忠與韓鈞紛紛離開4縱,到不同單位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