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灣區精彩。
——廣州——

《暖春》——楊媛媛個人作品展
展期:1月1日—3月17日
地點: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大道·中海江泰里
楊媛媛是創作力尤為旺盛的藝術家,幾乎朝九晚十的工作作息。生活中大部分的時光,都圍繞着這隻「羊」。也許在外人眼裡,楊媛媛一直生活在靈感迸發和辛勤勞作的「戰鬥」中,她把生命活的熱血沸騰。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她的畫面里的主角——小羊往往安靜,和煦,不喧鬧。小羊曾經是她內心深處的童年縮影,她認為那是內心那個柔弱、膽小、內斂的真實的自我。而每個人都要去面對自己最軟弱的部分,直面它之後反而能獲得更大的力量。就像楊媛媛創作了小羊,而小羊帶着她去更遼闊的世界。楊媛媛善於內省與思考,並且在具像化自我表達上有極強的天賦,她巧妙運用事物與色彩的象徵繪製圖像式寓言,時而穿插超現實主義拼貼式的構成形式。相比於觥籌交錯的社交聚會,她更喜歡沉醉於自由奔放的大自然,與植物花卉作伴,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於是印象派輕鬆與感性的筆法和色彩又是她善於使用的手法,作品中的色調、情緒和狀態都暗合了內心與大自然微妙的鏈接。今年的作品中既有對深林野外的渴望,更有獨處中自我思索的隱喻性表達。保持孤獨的創作狀態讓楊媛媛充分的關注自我,但同時保持對世界的觀看,又讓她與萬物共情,不至於劃地自限。每當興之所至便有佳作誕生,故此每一個人都能在畫中感同身受。又是一年春寒料峭,春日總會如期歸來。楊媛媛一貫用小羊詮釋柔軟和堅韌,即便人生如蘆葦般藐小脆弱,卻因為對每個暖春都殷勤期盼,所以變得堅韌起來。

木心流耀——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藏潮州木雕精品展
展期:1月6日—4月16日
地點: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潮州木雕起源於廣東潮汕地區,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孕育萌芽於唐代以前,在清代晚期達至鼎盛。根據題材和布局,潮州木雕靈活運用浮雕、沉雕、鏤空雕等多種技法,雕刻之後髹漆貼金,使作品呈現出金碧輝煌、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故也被稱為金漆木雕。
潮州木雕既可獨立成器,亦可廣泛應用於建築裝飾或傢具陳設中。或使用於祖先祭祀,或點綴在煙火之室,獨具富貴圓滿、祈福庇護的美好寄寓,是深契當地民眾心理與表達習慣的藝術符號,無不體現潮汕地區的傳統生活脈絡。不僅展現了潮州木雕藝人們精湛的製作技巧和雅俗共賞的創作手法,也成為潮汕地區文化社會觀念和地域特徵不可或缺的文化載體。

「玉兔獻瑞,福佑灣區」第五屆新年大型攝影藝術作品展覽
展期:1月10日—2月8日
地點:南沙濕地
這次展覽共展出來自廣州、南沙、番禺等地攝影家們的佳作共200張,這些作品從各個側面反映了廣州城鄉風貌、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瞬間,是習近平同志要求文藝工作者「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東西表現出來」、「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審美價值觀」的表現;是攝影家們走街串巷、深入生活的結晶;是攝影家們守正創新、「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文化自覺;也是廣州文化界主動融入「南沙方案」 的一個舉措。

羊城菊韻 勒水流長——勒流書法協會 羊城書法研究會 壬寅書畫作品邀請展
展期:1月14日—1月30日
地點:廣州文化公園畫苑、藝廬展廳
癸卯新春將近,翰墨黃花再現。羊城過年,花城看花,羊城菊展,凡六十餘年,乃年前最靚麗之風景。羊城書法研究會與廣州文化公園籌辦詠菊專題展,匠心獨運,已歷六載,俱以百幅為限,與各地詩書畫會聯誼,融詩、書、畫、印,不拘工寫,不囿傳統,托物寄情,婉曲見意,陶然於逸趣,興會於斯文,言近而旨遠矣。此中妙手,或為大家,或為新苗,所謂老當益壯,斯言後生可畏,俱為同道矣,以為樂也。順德勒流,其書畫會與羊城聯誼,凡四十餘年。今以第七屆詠菊專題展為由,重溫舊誼,再結碩果,不亦樂乎?

今日圖形,為經典而設計
展期:1月14日—2月12日
地點:廣州市越秀區東山湖公園中島湖1號 溯榭映美術館2樓
從過去到現在,圖形無論在藝術還是設計領域上,總被不斷重複討論與研究。而說到圖形與幾何,繞不開包豪斯。一戰結束後,歐洲最前衛的藝術家們帶着當時最新的藝術理念,來到了位於歐洲大陸中心的德國。在各方思想藝術文化的影響下,現代主義在德國得以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1919年包豪斯學院 Bauhaus 在著名建築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Walter Gropius 的積極組織和籌划下,於德國魏瑪市成立。20世紀初,包豪斯設計學院開創了現代設計的新紀元。包豪斯的銳意探索、大膽革新對現代主義藝術設計風格的形成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儘管包豪斯只維持了14年,學生也只有千餘名,但包豪斯對現代藝術的影響極為深遠。包豪斯的藝術家深受幾何圖形的吸引,使得幾何在藝術世界中擁有了全新的面貌。「今日圖形,為經典而設計」展覽從《今日圖形》這本書出發,將「圖形」落地為一個展覽。追溯那些造就經典設計的起源,對話全球優秀的設計工作室,分析傑出的應用案例。

前進號角——廣州文藝高質量發展主題大展
展期:1月16日—3月10日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負一層國際交流廳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近現代以來,廣州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在黨的引導和感召下,毅然投身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傾情服務人民,傾心創作精品,勇立潮頭,奏響一曲曲蕩氣迴腸的時代先聲,為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作出積極貢獻。大展分「紅色根脈·聽黨話跟黨走」「非凡十年·禮讚新時代」「奮進號角·啟航新征程」三個篇章。大展彙集了作品、圖片、文獻和實物等千餘件展品,主題宏大、策劃精心、呈現精彩,這是繼「時代先聲——廣州文藝百年大展」後又一次大型綜合性展覽,是廣州文藝再一次集體智慧、磅礴力量、組織優勢、專業優勢的集中檢閱。大展既是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舉辦的一次藝術盛會,又是廣州文藝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年文藝發展的成果展示,更是廣州廣大文藝工作者用藝術的筆觸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實際行動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實踐。

廣州慈善成果展
展期:1月18日—2月5日
地點:廣州市海珠區少年兒童圖書館二樓展廳
近年來,廣州市緊緊圍繞「人人慈善為人人」理念,堅持黨建引領、依法行善、扶持發展、為民惠民、平台搭建、氛圍營造和多元共治,深入探索創建「慈善之城」,取得了不少成果。啟動儀式上,廣州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回顧了近年來廣州市慈善事業發展成果,分享了廣州市創建「慈善之城」的探索與實踐,表示舉辦廣州慈善成果展,不僅是總結過去、回顧過往,更是繼往開來、乘勢而上,在新征程上,廣州民政將會永葆初心、勇擔使命,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姿態,推進廣州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最美慈善社區(村)」授牌儀式,公布了廣州首批35個「最美慈善社區(村)」名單;舉行了「善暖萬家」新春慈善行捐贈儀式,為全市5000戶困難家庭代表送上愛心健康包。此次廣州慈善成果展包括慈善之路、慈善大事、慈善楷模、優秀成果和慈善體驗等五個板塊,向社會公眾展示廣州慈善發展成果,營造「人人慈善為人人」的良好氛圍,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慈善、參與慈善。
癸卯賀歲 旅「兔」平安——青苗畫家迎春主題作品展
展期:1月—4月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白雲國際機場分院
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是由中國國家畫院、廣州畫院和廣州美術學院於2012年主辦的公益性學術項目,旨在扶持青年文藝人才,提升嶺南美術力量,團結廣州地區美術家融入城市發展。本次展覽涵蓋國畫、油畫、版畫、水彩、插畫等畫種。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探索性和時代性,主題鮮明,青春洋溢。其中,有用筆墨寄託新春祝福的國畫作品,有用色彩歌頌嶺南精神的油畫作品,有用線條描繪嶺南風物的插畫作品,這些作品展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品製作精良,技術精湛。青年藝術家是嶺南文化未來不可忽略的新生力量,他們不斷尋求自我成長與突破,蓄勢待發。

禺·見——賀新春美術書法邀請展
展期:2月1日—2月28日
地點:禺見藝創中心首層展廳A區
本次「禺·見——賀新春美術書法邀請展」是「創藝·烏托邦——首屆廣州禺見青年藝術節」的蓄力之作,由廣州美術學院孫黎教授任藝術總監、文化學者梁基永任學術總監,將展出黃啟明、孫黎、方土、張彥、丁松堅等一眾名家的優秀作品,作品涵蓋油畫、國畫、水彩、版畫、書法,立意鮮明生動,內容博觀約取,全方位展現新時代的藝術創作風采。進入新時代,廣東地區的繪畫書法藝術如何探索新路,在主題內容、表現技法、美學觀念等方面,繼續發揚一百年前嶺南畫派「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精神,反映藝術為人民的審美立場,是參展藝術家們的着力用筆之處。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多為風景山水和花鳥題材,着重勾勒塞北江南的秀麗河山,描繪民間風土的點滴詩意,記錄日常生活的煙火氣息,用傳統與創新兼容的藝術手法,謳歌祖國繁榮富強的新氣象;以詩意化和寓意性的藝術視角,展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本次展覽提供了一批具有嶺南特色、民族風範、中國表達的書畫精品,藝術家們紮根文化傳統,堅持與時俱進,強調藝術創作的審美性與時代精神的共振和鳴,促進歷史與當下的藝術視角、本土與外來的藝術形式進一步交融互鑒,為新時代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實踐範本。

向南向北——名家水墨展
展期:2月2日—3月12日
地點:廣州另一個美術館
廣州另一個美術館將舉辦開館展「向南向北——名家水墨展」,展覽集結三位當代中國畫壇之寫意畫最具代表性畫家:盧禹舜、范揚、方土,展出三位藝術家在新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開始至今創作的水墨作品。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報主編王平擔任學術主持,展覽以藝術家的成長為線索,展示新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開始後,他們在中國畫藝術的探索與創新。展覽立足於學術高度,推進大灣區文化建設。選擇的幾位藝術家將在南北筆墨對話上帶給觀眾「和而不同」的體驗。本次策展由另一個美術館主理人加號與李夏夏博士聯合策展 ,呈現「山水」精神的統合與各表、技法風格的互鑒與對照。
——佛山——

第三屆「方寸天地」嶺南盆景展
展期:1月12日—2月8日
地點:佛山樑園
由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主辦的第三屆「方寸天地」嶺南盆景展暨嶺南盆景(佛山)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志就傳承作品展在禪城區博物館在1月12日盛大開幕,雙展聯袂,共約85盆盆景爭奇鬥豔,在2023年農曆春節到來之際,為廣大市民帶來真摯的問候和祝賀。

藝境新域——2023年中國當代美術作品邀請展
展期:1月13日—2月19日
地點:四季藝術匯
「藝境之求索與創造無涯」,在新時代中,藝術家肩負着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藝術使命,藝術家們不停歇地在藝術道路上攀登高峰,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而立足於佛山、南庄的本土藝術,應以多元的藝術形式來展現這座城市的記憶和精神,為這座城市創造出新穎鮮明的城市印記和文化名片。因此,本次展覽特邀佛山市藝術創作院·佛山畫院畫家、南庄鎮美術協會成員,圍繞「嶺南文脈、佛山風貌、南庄特色」,深入探索嶺南文脈在佛山、南庄之地的創新成果與發展方向,展示出別開生面的「嶺南-佛山-南庄」城鄉本土生命力。展覽透過藝術家們更寬的思維領域、更多不同的藝術視角,以有特色、有溫度、有內容的多元藝術作品,重新俯覽「嶺南-佛山-南庄」之間深切的、共通的聯繫,以及文藝底蘊、地區風貌等,用藝術的形式深刻記本土的人文歷史、自然景觀與現代化建設的演變。不僅如此,通過展覽形式煥發佛山、南庄文藝的新活力,厚積文藝土壤,從宏觀地對嶺南文脈、歷史底蘊的探索,逐步深入到新時代佛山、南庄風貌的變遷等,為「嶺南文脈」的尋根、打造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擘畫佛山、南庄美術新藍圖。讓藝術新風吹拂於嶺南每一片土地,藝術之花盛開於每一處角落。

歲月如歌 童年如夢——百年兒童讀物展
展期:1月13日—3月19日
地點:南海區博物館臨時展廳
童年時光,有我們最美好的回憶。童年讀物,是這段記憶最美妙的註解。一本又一本的童書,曾伴隨每個人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曾帶給每個人歡聲笑語。那些曾經嚮往崇拜的「超級英雄」,那些天馬行空的「超級夢想」,還有那些或感人、或甜蜜、或美好、或哀傷的印記,是我們幾代人童年的共同記憶,是現代中國人成長的歷史見證。由辛亥革命紀念館、佛山市南海區博物館、石景宜博士博物館主辦的《歲月如歌 童年如夢——百年兒童讀物展》在南海區博物館臨時展廳舉辦,展出130多件(套)各類兒童讀物,時間橫跨百年,涵蓋圖書、期刊等童書載體,囊括童話、小說、詩歌、散文、漫畫、新式繪本等多個種類。
——深圳——

《寂靜春天來臨前》群展
展期:1月13日—2月26日
地點:南山區華僑城創意園北區B4棟1樓東
展覽中,由勞麗麗援引自與卡森著作意旨關聯的類紀實影像作品《寂靜春天來臨前》,鋪陳了一個沉浸式問題空間,通過與藝術家本人所在的社會團體「生活館」若干成員的對話,以提出生態與社會危機當下的香港地方經驗,以及「生活館」團體回應問題的各路實踐。同樣,飛地也借用勞麗麗的命題作為本次展覽的議題,以此觀察不同藝術家在面臨社會癥候乃至集體危急的今天,如何通過個體創造性的工作,在駁雜的資訊和困境疊加下,建立與抵達自身的坐標和語言,見證與描述文明在時代中的豹變。
如同科學為了發現和揭示世界的真相,藝術莫不如此。山水自然,風土人物,科技革新,抑或抽象異化的物質,這些以不同媒介與材料所呈現的思考和勞作,形神之間,既是對過去和今天的懷疑,也是對自我和明天的不斷追問:「湖上蘆葦已枯」,鳥兒何處歌唱?

INTO META-通行證派發
展期:1月16日—2月16日
地點: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古城東街E63 E61
本次由MIXART藝術什錦與百幻數藝聯合主辦的加密藝術展覽「INTO META-通行證派發」展出國內、國際近70件作品,展現藝術家們和玩家們如何在元宇宙中實現合作、跨越現實與虛擬,使得現實世界成為一個持續的「遊戲」。每一個生態都對應不同的生物群,藝術生態——數字自然是由元宇宙、藝術家、藝術品以及你我共同參與完成,也將是我們下一個生存之地,甚至是下一個理想的未來之地,對於這片未來之地我們擁有決定權,並應有能力對現狀進行「重置」。「在場感」——虛擬空間中與虛擬的他人一起實際存在的感覺,元宇宙對我們關於感官輸入、空間定義和信息獲取點的假設進行的重新的配置。正是這種在場感帶來的亢奮,是帶有難以琢磨的屬性,即超越性的、被隔空傳輸的感官,在另一個世界中身臨其境,一切都是理想的存在,短暫的逃離現實的世俗,只投身於虛擬世界之中。在這場虛擬遊戲中獲取通行證需要依託百幻數藝這個全新的元宇宙平台,打造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存在、相互連通、各自精彩的模擬世界,相信「NFT技術」具有無限潛能,藝術也將是第一把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鑰匙,這把鑰匙的擁有者也將成為藝術元宇宙中的一部分。

2023迎新春美術作品展
展期:1月19日—2月16日
地點:羅湖區文聯文藝家之家
瑞兔呈祥,萬象更新。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展現羅湖區美術文化發展的新變化和新成就,深圳市羅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深圳市羅湖區美術家協會特舉辦「2023迎新春美術作品展覽」。本次展覽共展出羅湖區美術家創作的近30件作品,展出作品主題鮮明,風格多樣,反映了美術家們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創作宗旨,展現了羅湖藝術家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此次展覽為美術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同時增添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

「賞年畫·過大年」——2023我們的小康生活·美術作品展
展期:1月20日—2月19日
地點: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展廳C
為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凝聚團結進取、奮發圖強的精神力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振興中國傳統節日,中央宣傳部文藝局、中央文明辦二局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持續組織開展「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美術作品創作徵集展示活動。活動在全國各地得到積極響應,廣大人民群眾拿起畫筆描繪自己的新生活,專業美術工作者深入基層感受身邊的新變化,通過木版年畫、新年畫、農民畫以及具有年畫元素的插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展現新時代文明實踐新成果、反映城鄉融合發展新面貌、倡樹文明健康新風尚,生動描繪了新時代人民小康生活新圖景,充分彰顯了昂揚奮進的時代主旋律。2023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我們在全國各地同步開展「賞年畫過大年」系列文化活動,集中展示本次活動遴選出的優秀作品,並向基層發放文化惠民產品,為新春佳節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東莞——

一馬當先——王爭平攝影作品展
展期:1月12日—2月6日
地點:東莞市文化館東展廳
王爭平,內蒙古人,從1986年開始內蒙古草原人文紀實攝影。始終堅持把攝影鏡頭對準草原、蒙古人、蒙古馬,展現蒙古馬精神,記錄草原的變遷,希望通過影像探討現代工業文明對傳統游牧文明的衝擊,以及對草原精神的改變。
本次展覽是東莞市文化館按惠民展覽規劃,由中國文化館協會攝影委員會、東莞市文化館聯合東莞市攝影家協會引進國內高層次藝術家作品展,以蒙古馬奮進的精神,提振疫情之下的無限力量,營造春節期間文化館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給我市攝影人和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一個高品質影像盛宴。本次展覽共展出王爭平「草原三部曲」精選作品90幅,全部以博物館收藏級的專業標準製作,作品呈現效果精美大氣。

草木繪彩——館藏通草畫新春特展
展期:1月17日—3月10日
地點:虎門海戰博物館臨時展廳
通草水彩畫是18、19世紀在廣州口岸生產並銷往國外的外銷畫,是中西文化、貿易交流碰撞產生的絢爛火花,是清代盛極一時的十三行對外貿易商品中一個重要且獨特的品類,也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奇麗篇章,畫師描繪着清代廣府人視角下日常生活的剪影。展方挑選出最具節慶代表的通草畫藏品,特別推出館藏通草畫新春特展,奉上穿越時光而來的圖卷,回顧清代的春節、元宵節、儀仗出行、結婚等種種場景,構造出百年前的節慶群像。

在行走中速寫——速寫東莞成立五周年作品展
展期:1月18日—2月19日
地點:影像虎門藝術中心(虎門公園內)
「速寫東莞」由畫家鍾建平於2017年2月創建,定期組織美術愛好者進行現場寫生,5年多的時間共組織了近百期活動,足跡遍及東莞33個鎮區,為東莞留下了悠長的城市腳印。「速寫東莞」人用紙筆探索自己的城市,隨心所欲地記錄生活、記錄心情,讓看世界的每一眼都成為一幅畫。速寫東莞成立五周年作品展,展示了這種獨特的繪畫現象,不僅賦予市民以時代的啟悟,還為大眾提供藝術多樣化的審美。

俺老孫來也!百年悟空——中國動漫專題展
展期:1月6日起
地點:東莞市洪梅鎮百年國漫館
最近落成的「百年國漫館」是中國首個以「中國動畫百年」為題的陳列館,也是集展覽、體驗、IP開發、研學旅遊為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館內濃縮並呈現了百年來中國動漫發展脈絡、風雨歷程,展示了中國動漫各時期、各階段的經典作品和文獻,其中不乏孤本手稿。開館的首場臨設展覽,聚焦了中國動漫歷史當中的「百年悟空」主題,囊括了從《大鬧天宮》到《三打白骨精》等數十部、逾200幅同一主題作品。在「港澳台·國際展區」,匯聚了全球頂級經典動畫漫畫作品,也能找到新一代年輕人的童年、青春痕迹。

汲古守正——館藏國畫研究會作品展
展期:1月21日—2月13日
地點:可園博物館綜合展廳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創新、革命為先導的廣東美術界,出現了一個以復興中國畫、弘揚傳統為宗旨的繪畫團體——國畫研究會。展覽精選館藏的30多件(套)國畫研究會精品,展出包括國畫研究會重要成員趙浩公、溫其球、鄧芬、盧鎮寰、李研山及莞籍畫家李鳳公、黃少梅、黃般若、盧子樞、容祖椿等人的作品。
——珠海——

平衡的視界:王春華當代寫意油畫展
展期:1月18日—2月19日
地點:珠海市香洲區橫琴口岸廣場三樓生活館
王春華的觀看方式就是行萬里路師法自然。他說寫生是感性輸入,回來創作是理性輸出。身心沉浸在大自然里,經由身臨其埃的直觀,去認領大自然的給予,獲取滋養力。從而感受世界、認知世界、探索世界。最終感性認識經過理性的組織在畫布上表現出來,以自己的繪畫語言,去解讀他眼中的世界。尋找平衡是王春華貫穿始終的藝術核心。創作的過程從無序到有序,他深入自然,但並沒有忠實地遵照自然來創造圖像世界,始終堅持個人的美學原則。在對比中找平衡,在互補中找平衡,既有對比又有統一的平衡,既有自由又有克制的平衡。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衝突中,現實物象與心中自然的差距中,主觀地想像與重構,表現客觀又不客觀的真實。「在可控範圍內把握失控」正是王春華作品不斷突破自我邊界、面貌多變的原因之一。光影在王春華的畫里是黑白的構成關係。他主觀地用黑白關係去做畫面構成的平衡,達到想要的平面性。感性認識,理性分析,借物抒情。色彩、線條、形狀組成的節奏感,釋放着樸實的震撼力,直達內心。構成是骨架,色彩是皮囊,作品的氣質是精神面貌。東方審美文化在西方油畫語言中自然流淌,沒有刻意為之。從王春華的畫里,感受到了他儒雅而有內在力量的氣節、精神和修為,一筆一划是他誠摯的生命體驗。
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馬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