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香港「中評社」分析指出,蔡英文主導的陳建仁行政團隊今日上路,兩岸部門幾乎都是老面孔,連同防務與外事部門首長都留任,可以觀察到蔡英文當局在「大選」前的最後階段,兩岸事務是準備要「躺平」交給美國,讓中美關係來決定台海未來走向。
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依往例應是落在1月,距今不到一年,結束農曆年假就進入選舉季。蔡英文此時改組行政團隊人事,形同任內最後一局,但從已公布的人事看來,絕大多數都是蘇貞昌團隊留任,且涉及爭議被罵翻天的部門首長几乎都留下來,補進來的若非卸任縣市長,就是落選者,以及派系人物,並未讓人耳目一新。蘇貞昌看到這局面或也覺得走得很冤,先前檢討說蘇貞昌團隊是拖垮地方性選舉戰犯,最後竟只有他走,其他人都留下來。
由此可見蔡英文只想安全下庄,原班人馬不必重新磨合,把8年任期畫上句點,她並不想要求新求變,尤其是兩岸路線,沒看到有明顯的改變跡象。蔡英文還派了從她擔任陸委會主委時就倚重的心腹詹志宏去擔任陸委會副主委。海基會也是73歲的李大維回鍋。
在此之前,一般認為,蔡英文是否緩和兩岸關係最重要指標就是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換不換人?吳是「台獨」大鷹派,近來大量邀請「抗中」指標性人物竄台。蔡若順勢換掉吳釗燮,有政策上的指標意義;留任他也是帶風向,蔡除了向「獨派」輸誠,也間接表達路線不變。
蔡英文緊抓「抗中保台」路線,目前尚未看到賴清德敢去挑戰她,從蔡這次改組人事,把兩岸與安全部門抓得更緊可看到兩人恐怖平衡氣氛。因為賴清德只要端出和蔡不同調的兩岸路線,蔡就徹底跛腳。在未來,大陸毫無可能因民進黨鬆動對台政策,綠不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兩岸就沒有對話的可能,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因此在蔡英文8年任期的最後一局,她的兩岸政策是「躺平」居多,很難指望會有重大突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小三通」春節專案、台灣食品恢復輸陸等兩件事可看到,台灣地方政府與「在野黨」黨政人士替代了溝通兩岸的功能,蔡英文當局也沒有干預,這可能是未來這一年兩岸關係的新動力。後續有關「大小三通」、兩岸重啟新航點等會不會用上述方式達成值得關注。攸關台灣經濟、民生、就業事務,蔡當局若要硬擋,無異是與民眾為敵。
民進黨當局在兩岸政策「躺平」,實際上就是交給美國,讓中美關係去決定台灣的前途,乃至於要不要打?要怎麼打?蔡當局在兩岸不作為,究竟是自己不作為?還是美國要求不作為?留待日後解密。但台灣目前做法是比棋子還不如,棋子在棋盤上至少還是一子、一子的下,每個落子之前都要經過決策,台灣現在是全盤交給美國,讓美國放上中美談判桌。
近期傳出美國對賴清德「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主張不放心,實際上美國不放心的是賴清德配合度還沒有百分百,擔心可能會突然控制不住,跑出美國畫的紅線之外。最近台北政壇才會傳出,賴清德的副手可能就是深受美國信任的「駐美代表」蕭美琴。賴若確定這項人事,等於一兼二顧,蕭美琴與蔡英文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可同時緩和了蔡賴關係。
蔡英文在春節期間登場的人事改組像放鞭炮,熱熱鬧鬧終於放完了。這個行政團隊連新瓶裝舊酒都談不上,因為連瓶子都是舊的,民進黨當局接下來要怎麼走?去問美國比較快。
責任編輯:徐亞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