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學禮】
美國「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學禮(Richard D. Fisher, Jr.)近日撰文指出,對於台灣(地區)、日本和美國來說,2023年必須是「果斷動員人民和軍事資源的一年」,美國政府應該仿照二戰時陳納德「飛虎隊」的模式,容許美國企業為台灣提供軍事訓練,甚至戰鬥勤務。
費學禮羅列了解放軍近期在台海的軍事動向:2022年12月25日,出動71架次作戰飛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12月12日,史無前例出動18架次轟-6(H-6)轟炸機,有能力發射108枚攻擊台灣軍事目標的巡航導彈;12月17日至27日,由八艘艦艇組成的遼寧艦航空母艦打擊群,與四艘俄羅斯海軍作戰艦艇,共同操演「如何控制第二島鏈」,以阻止美軍從日本和關島基地「馳援台灣」……費學禮由此「得出結論」,妄稱中國(大陸)正在與整個「自由世界」鏖斗,而不僅僅是台灣(地區)。
費學禮表揚蔡英文宣布「從2024年元旦起,義務兵役役期將恢復為一年,增加6-8個月的部隊訓練,訓練內容將着重如何使用單兵發射的反坦克和防空飛彈」。雖然費學禮批評拜登的軍事動作不如台灣當局積極,但他也聲稱,華盛頓一直鼓勵台灣當局增加兵力和實戰操演。
費學禮特意提到,「台灣民主基金會」12月30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如果中國(大陸)以統一為名主動「對台動武」,有高達71.9%的台灣人願意為了「保衛台灣」而戰;若因台灣當局宣布「獨立」而導致「武力犯台」,則有63.8%的台灣人願意「挺身戰鬥」。他認為「這似乎表明台灣人歡迎台灣『政府』更積極動員全體台民參加軍力建設」。
他對台灣當局加強「全民防衛」提出建議如下:
1、在2023年,台灣當局可以製作多種公共電視和廣播公告,詳細介紹家庭和地方層級的備戰工作,包括如何「躲避轟炸、儲備糧食和醫療物資、基礎傷員救護、組織小區互助委員會,以及為公立學校調配學生救生包」等。
2、聽取曹興誠和台軍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的建議,採購大量小型武器,以創建並裝備地方「民防部隊」。
3、籲請國際紅十字會在解放軍採取行動之前,「動員國際人道主義團體為台灣提供援助」。
費學禮把重點放在了對美國政府提出「軍事援助台灣」建議上,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複製二戰時美軍退役人員陳納德「飛虎隊」援助中國的模式
他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容許美國企業為台灣提供軍事訓練,甚至戰鬥勤務。美國空軍和海軍應延聘了一些民營空戰訓練公司,這些公司擁有退役且沒有武裝的噴射戰鬥機,因此「可以合法地在台灣從事訓練業務」。可考慮向這些公司「租借」少量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B第五代戰鬥機,協助為台灣(當局)提供長程偵察和數據鏈能力,同時也讓美國和日本的F-35飛行員進一步熟悉「台灣戰區」的作戰任務。允許經營無人戰鬥系統訓練或其實際應用業務的美國企業「與台灣簽訂合約」,從而讓台灣更迅速地擴充無人戰鬥系統的多樣性。
【克萊爾·李·陳納德】
2、增加台灣當局儲備美製導彈的選擇。
美國今年將採購1000多枚戰區導彈,美國軍方也和承包商簽訂超過10萬枚「導引多管火箭系統」(GMLRS)導彈,和28000枚「標槍」(Javelin)反坦克導彈的多年期生產合約,而這兩種導彈都已經在烏克蘭戰場發揮了「致命效果」。
3、落實「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
這些措施包括:授權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邀請台灣加入可能有日本等其他夥伴參與的聯合軍事演習」;「邀請台灣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多國聯合演習」;加強美國對台灣軍隊的直接訓練;賦予台灣(地區)獲得美國額外武器和軍事援助的地位;在10年內每年撥款1億美元,為台灣(地區)建立儲備彈藥和軍械的區域應變軍備庫(Regional Contingency Stockpile)。
4、鼓勵日本開放對台軍售。
日本將增加其防務開支,從長期以來年度GDP的1%提高到2%,並決定大幅增加部署在琉球群島的人員和軍備。因此,應該鼓勵東京加入培訓台灣部隊的行列,並考慮向台灣出售軍事技術,尤其是潛艇、反潛和水雷戰技術。
5、在印太地區強化核威懾力量。
其認為,「遏阻對台動武最重要的軍事動員」,是必須由拜登政府做出決策,「亦即改變不願在亞洲建立和部署美國強大戰術戰區核打擊能力的立場」。
美國學界擁有一批對華鷹派,費學禮就是鷹派中的戰鬥機。其實,美國「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哈德遜研究所、新美國安全中心、2049計劃研究所等智庫雲集了一批這樣的學者。他們拚命宣稱台灣是「民主自由陣營的前線和燈塔」,需要美國的保護和支持,甚至照搬蔡英當局的話語,「台灣的失敗就是民主世界的失敗」。他們中的一些人不僅主張對華技術封堵和經濟脫鉤,甚至建議利用台灣問題,策動一場對華全面制裁和「持續的代理人戰爭」,從而大幅削弱和徹底消除中國對美國的戰略競爭力,以及「對自由世界的威脅能力」。
對於美國學術界對華鷹派的抬頭,美國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研究員泰德·迦林·卡彭特近期提出警告,「對中國採取鷹派立場會給美國帶來更嚴峻的危險」,「保護美國在東亞的盟友和客戶,尤其是台灣(地區),意味着與中國直接開戰的風險」。
(作者系沃民高科沃德研究院副總編兼台港澳中心主任、央廣特約評論員;來源:崑崙策網【授權】,轉編自「沃德輿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