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台灣媒體報道稱,台灣當局為鼓勵電競行業的發展,台灣的文化主管機關公布了「文化獎項及電子競技專長類別替代役評選作業規定」,規定表示將提供10個免服兵役的名額,1993年前後出生的役男各5名。
同時,該規定對於電競選手免除兵役的條件做了限制,職業電競選手需參加奧林匹克理事會認證的電競賽事、獲得第3名(銅牌)以上成績者,或近5年參加國際電子競技聯盟(IeSF)舉辦或委辦的電子競技賽事、獲得第3名(銅牌)以上成績者,或曾參加具規模職業電子競技賽事、並具有一年以上職業選手資歷者,即可申請當年的替代役資格。

電競在全球火熱發展的同時,誕生了不少全球知名的電競明星,例如Faker、跳刀、Coldzera等,這些技術高超的選手在不同的電競項目中為觀眾奉獻精彩的比賽。
然而,在一些地區,男子到達一定年齡是必須要服兵役的,而服兵役的年齡也正好是選手的巔峰時期,很多被期待統治一個電競時代的選手都是因為服兵役而提前中斷了職業道路,但電子競技技術需要不斷進行練習,稍一鬆懈就會影響競技狀態,因此,雖然有很多電競選手在服兵役後重返賽場,但與此前的狀態相比多數都是大不如前。
例如韓國電競早期的領軍人物朴昌俊,作為韓國第一位職業電競選手,在最巔峰期被迫去服兵役,雖然之後想重返賽場,但技術已經大不如前,最後默默的選擇了退役。
此次台灣當局出台兵役新政策,且針對電競選手,已能看出電競在台灣地區的發展態勢,而近年來台灣英雄聯盟等賽事規模、影響力也迅速提高,在英雄聯盟2017年全球總決賽上,港澳台的LMS賽區也因影響力、賽事質量等因素新增了一個參賽名額。此次台灣當局出台的針對電競選手的兵役制度,對於當地的電競行業發展不知是否會有較大的提升,還需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