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老師,從2006年與心理學結緣,到自費二十幾萬元輾轉各地學習;從不被理解到贏得領導、家長們的認可和支持;從兼職到專職,一路行來,對於滄州市第一中學心理教師張靜而言,是艱辛卻堅定的,因為她心中始終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掃去孩子們心底的陰霾,讓陽光重新照進他們的心裏。
2001年,大學畢業的張靜走上講台,成為了滄州市第三中學的一名數學老師。在和學生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她發現,面對日益加重的學習壓力,時常會有學生出現身體不適、焦慮、抑鬱甚至厭學等問題。每當自己的學生出現這些問題,張靜既心疼又無助,她多麼希望自己能夠給孩子們送去些許幫助,帶他們走出困境。
200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張靜接觸到了心理學,她如饑似渴地看書、學習,當年便取得了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此後,她向領導申請,擔任數學老師的同時,兼任學校的心理教師。
2017年3月,張靜調到滄州市第一中學,任專職心理教師。在這裡,她為更多的孩子送去了心靈的慰藉。
十幾年來,張靜自費到各地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只為能更好地走進孩子們心中,去感受,去體味,去幫助,去引領,帶他們走出陰霾,重拾生活的信心。
在滄州一中擔任專職心理教師悠悠五載,她通過上健康心理課、舉辦心理講座、創辦學校心理刊物等多種形式,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幾千人次,幫助孩子們釋放學習壓力、找尋自身正能量、積極地面對生活,活出精彩的自我。
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幫「自傷」孩子走出陰霾
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也是心理問題的高發期。青春期孩子的苦惱有很多,大多可以分為兩大類:有的是「內向性」,把情緒往內心壓抑,成為身心的癥狀;有的是「外向性」,把情緒向外發作,造成行為的各種失控等。走進高中,伴隨課程難度的提升和為期不遠的高考,很多學子感覺到學習壓力與日俱增,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或是表達出來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他們就會把無處宣洩的壓力化作種種極端的行為,自傷便是其中之一。
張靜曾接待過一名自傷的高中女生,每當遇到這樣的學生,張靜總是會耐心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找到問題的根源,紓解壓力,重新認識自己,樹立自信。並建議不妨換個方式來宣洩鬱結於心的壓力,比如找好朋友傾訴、把心事記在日記里、把心中的鬱悶寫在紙條上然後撕碎;如果依然無法排遣,還可以選擇使勁兒打枕頭或是通過跑步、打球等運動去宣洩,千萬不能傷害自己。
做好時間管理,居家學習不虛度
疫情期間,學子延遲開學,只能通過上網課的形式進行學習。但是除了有限的上課時間外,大量的課餘時光讓很多孩子無所適從。中學階段的學生表現尤甚,他們時常面臨這樣的困境:有時應對那麼多的學科作業焦頭爛額,疲憊不堪,但學習卻從未見起色;有時面對一大堆要做的功課,哪個都不想做,索性躺在床上玩手機,可玩的也並不痛快,心裏自責焦慮,可是即便心存內疚,還是躺在那裡不願學習;還有時手頭有個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自己也想把它做得漂亮,可就是一拖再拖,總是做不下去,最後時間來不及了,乾脆敷衍了事。
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為此,張靜老師細緻分析各種問題,與學生共同尋找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合理利用時間,學會馬上去做
首先存在認知錯誤,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很多同學抱怨:「每天只有那麼短的時間,卻有那麼多事,我能做幾樣啊,我時間不夠啊。」
真是如此嗎?教育學家班傑明曾經接到一個青年人的電話,向他請教成功的秘訣。青年人來到班傑明家,發現他家房門大敞,屋裡亂七八糟。班傑明對他說:「我的房間太不整潔了,你在門外等我一分鐘。」說完班傑明就把門關上了。一分鐘以後,房門再次打開,屋裡已經變得井然有序,桌上還有兩杯倒好的紅酒,空氣里飄散着淡淡的香氣。但是還沒等青年人開口,班傑明就舉起酒杯說:「乾杯,你可以走了。」青年人愣住了,不禁脫口而出:「我還沒有向你請教成功的秘訣呢。」班傑明微笑着環視房間說:「這難道還不夠嗎?你在這裡又待了一分鐘了。」青年人恍然大悟: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就是把握了人生。
一分鐘你可以聽一個小故事,也可以快速閱讀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你可以寫數十個字,可以做30個仰卧起坐,還可以跑上300米……因此,大家首先要改變認知,不要總覺得時間短,然後把時常掛在嘴邊的「哎呀,來不及了」,改為「還來得及,我馬上做」。
還有的同學對時間和效率有一種不合理的想法,認為只有安靜下來的整塊兒時間才是最出活兒的時候。他們被動等待着這樣的時間,可這種時間往往很少。實際上,時間就在你的眼前。比如走在路上、坐在車上、散步時、洗腳時……。這些零散時間都可以加以利用,做一些與學習相關的事情。
其次,拖延嚴重。比如打開電腦查資料,不知不覺就瀏覽起了各種網頁,一個小時很快過去了,就發現自己還什麼都沒有做。這種行為常常伴隨着自責、負罪感和自我否定。嚴重的會讓自己變得焦慮和抑鬱。造成拖延的原因很多,有的人自我約束能力弱。
利用網課安排表格,提高學習效率
張靜老師為學生推薦了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可以幫助學子們準確感知和科學利用時間。
準備一張A4紙,按照每日網課安排,在紙上畫出一個表格。橫向是一周七天,縱向是每天的課程設置。此外,還要準備黑色,紅色的兩隻彩筆。如果覺得這節課聽課學習效率不錯,塗紅色,反之塗黑色。
這樣的表格既清楚又客觀,一目了然。堅持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自己既不是向家長以為的那樣每天不怎麼學習,也不是整天都只在學習。自己的時間感知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很多同學表示,他們堅持用這樣的方法規劃時間,既不覺得忙亂,做事情效率還高。有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後,仍然在使用這樣的時間管理表格安排工作和生活。
在使用上述表格方法管理時間時,學子們還需要在四個方面多加關註:
第一,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要學會放棄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不要一味追求完美,過分在意細節。
第二,要合理制定學習目標。如果內容過難,不容易做到,完不成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甚至放棄。或者雖然內容不難,但是題量過大,這種任務也是不現實的,沒有人能長時間保持飛快的做題速度。
自我激勵,今日事今日畢
面對每日繁重的學習任務,學子們難免會有心情不好,情緒低落的時候。不妨在桌上放一本日曆,一天當中每完成一件事,就把它記下來,讓在後面用紅筆打個對勾,或者是畫個笑臉,默默激勵自己:看我又完成了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再接再厲。一天結束,你會發現自己雖然狀態不好,但一天也完成了許多任務,有時甚至比狀態好時做的事情還多。這樣就能幫助自己找到對生活的掌控感,重新找回良好的心態,積極面對明天的學習生活。
除了給孩子們進行心理疏導,張靜還常常投身公益活動之中。2015年天津8.12大爆炸之後,張靜作為心理志願者赴津為消防官兵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在團市委組織的「滄州市青少年成長護航直通車」活動中,她多次走進小學、中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在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協會的組織下,她為多個社區司法矯正所的青少年社區矯正人員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她還在市圖書館舉辦過多次家庭教育公益講座。
對學校心理工作,張靜心中有自己的明確目標,希望自己在一中這個新平台上,用愛與智慧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公益事業的新路,成為青少年學生心理護航的「知心姐姐」,為孩子們守護一片成長的晴空。
【心理名師推薦】張靜:滄州市心理學會副會長、滄州一中專職心理教師
張靜,滄州市心理學會副會長,滄州市第一中學專職心理教師,滄州市兼職心理教研員。二級心理諮詢師、結構式家庭治療師、青少年注意力訓練師、沙盤遊戲治療師、繪畫心理治療師。曾獲滄州市心理教師比賽一等獎、河北省首屆心理教師專業素質比賽一等獎、河北省家長學校優質課一等獎,主持河北省心理課題《繪畫心理輔導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發表論文多篇。從事心理工作16年,擅長青少年個體心理諮詢、團體輔導、家庭治療等,尤其在學校恐懼、新生入學適應、考試心態輔導、人際交往調試、疫情心理危機干預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特別提醒:你的孩子如果有心理方面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友友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