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闖A股的江蘇偉康潔婧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康醫療」),前路依然迷霧重重。
公司主要產品為低值醫用耗材,如吸引管、吸痰管、鼻氧管、引流袋等,營收常年徘徊在2億元~2.5億元的區間內。偉康醫療曾先後於2017年與2019年兩次遞交上市申請,兩次均在申報不久後主動撤回;其中2019年6月IPO申請獲創業板受理,2019年9月被證監會抽中現場檢查後撤回,公司稱具體原因是計划進行「經營戰略調整」,剝離與主業無關的土地和房產,並且預計審核期限將明顯延長,「面臨外部機構投資者的兌現回報壓力」。
實際上,在第二次撤回之後,公司的外部股東就已經「撤退」了。在2017年初次申報之前,國葯併購基金、復星平耀、益厚投資與聖眾投資突擊入股,並與偉康醫療簽訂對賭協議,約定若公司2019年12月31日前未能上市,機構投資者有權要求公司回購股份。外部投資者認購款合計8111.39萬元,而公司於2019年末支出1.01億元用於回購。
在送走外部投資者之後,偉康醫療於2021年9月第三次衝刺A股,此時實控人劉春良、劉麗潔父女達成了100%控制公司表決權的「成就」。公司董事長劉春良直接持股13.64%,持股77.27%的江蘇昊鵬實業為其家族持股平台,股東包括劉春良、長女劉麗潔及未成年的次女劉麗婧;公司員工持股平台上海宏建持有公司9.09%的股份,劉春良為上海宏建的執行事務合伙人。
在此期間,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在外部機構投資者入股的2017年至2019年,結合公司上一次申報時的招股書來看,偉康醫療從未進行過分紅;而在2020年至2022年,偉康醫療先後四次合計分紅約2.18億元,按照持股比例來算超過95%落入了劉氏父女的口袋。而偉康醫療2019年至2021年的凈利潤加起來,也不過1.78億元;本次偉康醫療IPO的募資總額則是3.68億元。
更神奇的是,國葯系經銷商從2017年起,年年位列偉康醫療前五大客戶,國葯系的國葯併購基金與聖眾投資、復星系的復星平耀2017年突擊入股偉康醫療。而偉康醫療的「大小姐」劉麗潔,2016年下半年在國葯背景的一家私募基金任投資部助理,2017年4月至10月在復星平耀任投資部助理。根據問詢函回復,偉康醫療從2015年起就有了上市計劃。

在控制權高度集中的同時,偉康醫療的創業板定位與科技含量也受到了深交所的質疑。招股書顯示,公司至今已取得59項專利,但其中僅有4項為發明專利,且3項發明專利的申請時間都與公司IPO申報時間接近。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檢索及分析系統顯示,偉康醫療持有的「一種硅膠導尿管自動組裝線」發明專利申請於2019年5月,而公司2019年6月第二次申報IPO;「一種腔鏡吻合器組件擺動機構」與「一種用於腔鏡吻合器的保險組件」分別申請於2021年2月和7月,不久後的2021年9月,偉康醫療第三次衝擊A股。
並且,偉康醫療聲稱,「基於報告期內的研發創新情況」,公司已於2021年11月順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複審。按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須滿足的條件中,企業研發人員比例須不低於10%。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僅有研發人員20名,佔全部員工人數的3%。
同時,偉康醫療2019年至2021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02%、2.69%與3.12%,大幅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在2020年與2021年甚至是同行業可比公司中研發費用率最低的。

2019年至2021年,偉康醫療分別實現營收2.62億元、2.54億元與2.44億元,2020年營收中有超過3200萬元由醫用口罩貢獻,但2021年隨着疫情形勢的好轉,這項業務銷聲匿跡;公司同期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801.54萬元、4655.51萬元與4818.98萬元,複合增長率為-8.86%。創業板要求公司說明,報告期內收入下降幅度超過同行業可比公司且收入規模明顯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