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溫度與價值,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盡在
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雖然讀書君對這位天才少女作家談不上有什麼好感,對其作品也談不上什麼喜愛,但是對她獨特的人生思想見解,以及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還是充滿欽佩之情的。
昨天,因為刷到了她和黃安的一則「互懟」的資訊,覺得這位文青女作家,似乎也並沒有完全想像中那樣,不問世事。
蔣方舟似乎很愛做夢,話說夢裡「夢到手刃黃安」,為此還特意在圈子裡寫下了那麼一句話,並附帶了一個話題「記一個羞恥的夢」!
何為「手刃」?手,即親手;刃,動詞,殺的意思。簡言之就是親手殺了黃安。
看到如此言論,黃安也不甘示弱,隨後也「禮尚往來」地回了一句:
「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夢到手刃了我,我他媽在夢裡強姦了你嗎?我有這麼隨便嗎?」
可以說,兩人的兩句話,不亞於一場刀光劍影的「戰鬥」,雖然文字極為簡短。
有人可能要問:為何要「懟」起來?不少人覺得着實看不懂。
的確,兩人雖然都是公眾人物,但是一個是作家,另一個是藝人,雖然都搞文藝創作,但並非同屬一個圈子。按理來說,兩人沒有什麼交集,也都是公眾人物,不應該有「過節」。兩人如此公開「劍指」對方的原因是什麼,眾人給出了不同的解說,不少人猜測和兩人立場有關。
眾所周知,黃安是台灣人,在內地發展,在音樂創作和演戲上算是小有成就。另外,黃安更是一個出了名的愛國藝人,話說一個有才華且愛國的藝人,為何會被蔣方舟夢到要手刃了他,這恨從何來呢?答案我們不得而知。
其實,作為一位從小就出名的少女作家,蔣方舟這些年來,一直伴隨着爭議在成長。
01 關於蔣方舟的那些爭議
眾所周知,蔣方舟1989年生於湖北襄陽,7歲開始寫作,9歲出書,12歲寫專欄,少年成名,被稱為天才少女,神童作家。
不過,對於這位年少成名的女作家,早期出道時就曾被質疑其作品是由其母尚愛蘭代筆,其中鬧得比較出名的就是「打假人士」方舟子打假蔣方舟一事。
而被質疑的理由是,蔣方舟的作品中包含不少成人內容。比如當年蔣方舟11歲時寫成的長篇小說《正在發育》,在台灣出版時,就被媒體戲稱為「早熟的蘋果」。在她的作品裏,有月經、有男女的擇友標準、婚姻……
而一個年僅八九歲、十一歲的孩子,就開始談性,這顯然和年齡不符。此外,作品中的寫作內容和她的母親的很相似。
而對於這則打假爭議,當時的蔣方舟並未作出回應,有人表示這明顯是心虛表現。不過,也有不少人表示這是不屑一顧。
2008年6月,蔣方舟參加高考,成績為561分,被清華大學降60分「破格」錄取,這在當時,同樣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不少網民和批評家認為這樣的特例,損害了教育的公平。
2012年,蔣方舟頂着「天才少女」的頭銜,大學4年一畢業,就直接獲聘,成為了《新周刊》雜誌的副主編。可以說,蔣方舟是伴隨着網絡成名長大的,在她的身上,充分印證了張愛玲的那句話「出名要趁早」。
這兩天,蔣方舟因為受日本資助費一事,再次被推上了熱搜榜,掀起了網友的一陣熱議。
02 到底怎麼回事呢?
話說蔣方舟曾獲得日本邀請並資助,在東京旅居後出版新書《東京一年》,不少人質疑蔣方舟收了日本人的錢,給日本人寫文章。
首先,先來看看,《東京一年》寫的是什麼?讀書君給大家摘錄下幾句:
「1786年9月3日凌晨三時,37歲的歌德提起行囊,獨自一人鑽進一輛郵車,逃往了意大利。那時候的歌德在魏瑪已經生活了十幾年,身居要職。」
「2016年,我獨自一人在東京生活了一年,東京也拯救了我。」
「東京這個地方,聚集着從各個地方而來的人們。從前在鄉下時,從漫畫和電視劇里看見的東京,雖然燈火繁華,但人總是很冷漠。上京後我才明白了,那並不是冷漠,而是因為身為外來者的大家都心情緊張:外來者進入東京這個城市,一個個都表現出不要被吃掉的緊張狀態,終於成了一個集合體。」
(摘自中信出版社《東京一年》一書)
這本書在豆瓣上的評價為7分,熱評中幾乎以中差評為主。
總的來說,整本書洋溢着一股小資情調的文藝氣息,文中不乏讚美之詞,典型的文青風格內容。
這其實也正如她曾在《和青春期迎頭撞上,才是東京最文藝的事》一文中所言寫道:
東京才是最文藝的城市。它的文藝有種煙火氣,但我偏偏喜歡這種煙火氣。
坐上東京的地鐵,抬頭看車廂,看到預防肺結核的公益廣告,不是畫著黑黝黝人體器官,而是遠藤周作等明治時代死於結核病的文人時,作者將其歸結為這是一座文藝的城市。
不過,作為一個青年女作家,身上帶點文藝氣息也實屬正常,雖然文青一直被人詬病,常被人用來妖魔化,被人取笑。
和大多數日子過得清淡,眼中卻有着詩和遠方的文青不同,蔣方舟是個成功的文藝女青年,爆款文藝女作家。當然,文藝不是爭議的點,而是她被質疑拿着日本外務省的資助,旅居日本一年,給日本寫書吹捧東京這事。
是不是有意故意吹捧,抬高日本呢?
7日,蔣方舟發博回應了此事,承認自己在2016年參加了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舉辦的交流活動,並在回國後將在日本旅居的經歷寫成了書。但她也同時表示了交流屬於公開正常的文化交流,旨在推進兩國友好交流。
而關於收錢這事,早在2017年時,蔣方舟也曾在採訪中透露了自己當時受邀請,到東京交流一年,每月能夠拿到約有2萬塊錢的補助。所以,錢的確是收了,但是至於說替日本辦事,人家表示的是「什麼也不用做」。
03 蔣方舟做錯了嗎?
有人說,蔣方舟其實並無大過錯,出國做文化宣傳,自古以來皆有之。作為一個文人作家,受邀到日本旅行,學習,只是一個尋常不過的事情,不必將事情放大,言過其實而論。
也有人說,作為公知,拿別國銀子給別國說好話,表面上看是美其名曰為文化交流,但是實際是拿人錢財,替人辦事,一不小心就變成了他國的利用工具。
還有人說,文中充滿了崇洋媚外的心理,非把日本的低俗美化為文化……
到底錯了還是沒錯,眾說紛紜。
對此,讀書君不予以評價。不過,客觀上說,蔣方舟的確要承受比同齡人更多的壓力,回看她的半生經歷,她其實就活在一個被直播的世界裏,猶如楚門的世界。
7歲時,蔣方舟就被媽媽督促:「我媽騙我說,每個小學生在小學畢業之前都要寫一本書,這是國家的規定。」
出名這麼多年過來了,外界對她的質疑從始至終沒有停過。或許,我們對這位女作家都過於苛刻,也或許是我們對公知,亦或者對公眾人物過於苛責。
當然,這也從中反映了我們對社會問題的參與熱情,看到了一個國家人民對祖國的熱愛。
也許,在熱愛和包容之間,我們還可以做到更收放自如一些,不是非黑即白,非生即死,非存則亡……
對此,你又是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一起分享探討~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贊是一種美德,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