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團團」不幸離世,當年赴台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2022年11月19日19:02:29 熱門 1149

11月19日,據台媒報道,大熊貓「團團」於今日不幸離世。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大熊貓「團團」今天凌晨癲癇再度發作,給葯後發作癥狀仍持續間歇性發生,根據生理指數等研判病況已不可逆,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要再繼續痛苦。

大熊貓「團團」不幸離世,當年赴台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 天天要聞

台媒稱,大熊貓「團團」17日短時間內發作4次癲癇,台北市動物園1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團團」精神食慾狀況都不太好。台媒報道稱,19日凌晨1時5分、1時56分、3時54分連續3次癲癇發作,醫療團隊最終含淚決定「放手」,讓「團團」在麻醉沉睡中離開。

大陸首贈台灣大熊貓之旅,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人民政協報2021年報道,全國台聯第一屆理事、台胞劉彩品曾講述她親歷的大陸首贈台灣大熊貓之旅背後的故事——

大熊貓「團團」不幸離世,當年赴台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 天天要聞

時光如飛梭,轉眼離我在全國台聯理事會議上提出向台灣贈送大熊貓的倡議已有40載。40年前,也是在此時,我帶着讓家鄉人民也能看到可愛熊貓寶寶的素樸心愿,來到了北京,坐在了全國台聯第一次全國台灣同胞代表大會的會場里。轉眼40年過去,在台灣的這對「小傢伙」已經當上了「爸爸媽媽」,兩岸間的情誼與牽掛,就如當年我向大陸相關部門提出向台贈予大熊貓的素樸心愿以及台灣民眾透過「團團」「圓圓」「圓仔」,傳遞的「兩岸一家人」的樸素真摯的情感。

夢起

1936年我出生在台灣嘉義,19歲時到日本上大學。1971年7月28日一家人(日籍丈夫、我和兩個孩子)在大陸有關單位的安排下,坐着貨輪到了上海。我和丈夫都就職於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1981年12月,為參加成立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的預備會,我和20多位常住大陸的台胞到了北京。我是帶着一個心愿來參加這次會的。當時兩岸關係還沒有正常化,但是在我心裏一直有一種涌動,就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統一,兩岸人民之間也需要一些聯結彼此情感的寄託物。

就在到北京開會前,我接到了在台灣的母親去世的消息。我的思緒一下回到了3年前,我與她在日本相聚時(彼時由於台灣當局沒有開放兩岸民間正常往來,兩岸親人團聚只能選擇借道境外——編者加),曾帶她去看中國大陸剛贈送給日本的一對大熊貓時的情景。當時的東京上野動物園,每天有很多人排着長隊為的是看上一眼大熊貓。母親和我也排了很長時間的隊,才看到大熊貓。記得看到大熊貓,母親怔了良久,說:「deng山來的!」

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母親說的這句閩南語「deng山」該怎麼寫,但我知道deng山指的是大陸。母親當時的反應,讓我深切認識到,對她而言,「deng山」可能是特殊的存在。在她83年的人生中,雖然有47年生活在日本殖民時期,但是我能感受到,「deng山」傳統文化一直駐在她的心裏,浸潤着她的日常生活。比如母親很重視二十四節氣在一個家庭中的儀式感,在她內心,她篤定地認為,自己就是「deng山」人。母親彼時見到大熊貓的反應,也讓我倍感惋惜,因為兩岸政治層面的人為阻隔,台灣普通民眾對於故鄉的思念,只能默默深埋於心底,只能在異國他鄉看到故鄉來的可愛動物,用「deng山的熊貓」來表達濃濃的鄉愁。此景此情也促成我的心愿:大陸應該送熊貓到台灣!大熊貓可以成為聯結兩岸民間情感的使者。於是,我帶着這個心愿,來到了北京的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成立預備會會場。

開會期間,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鄧穎超同志和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彭沖同志幾次來到會議駐地看望我們。彭沖同志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期間,我和他相熟。在一次會議時,我舉手發言說,「彭沖同志,您在江蘇的時候曾說過請我吃福建米粉,幾年過去還沒有吃到。現在,我不要米粉,我要大熊貓!希望將大熊貓送到台灣!」

讓我沒想到的是,幾天後,彭沖副委員長邀請我到他在中南海的家裡吃飯。我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即是他對我說,「請你吃米粉,也給你大熊貓!」

共商國是平台上的共識

這次見面後,大陸相關部門一直在為贈台大熊貓事宜與台方做溝通,我心裏很清楚這是一件不容易實現但很有價值的事。一件有益於聯結兩岸民心相通相連的事,總要有人提出來,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時,我的這一提議,在台胞圈和大陸各界也形成不同的聲音。

支持者認為,在彼時實現這件事,的確有困難,台灣方面會提出種種理由不予接受。但在兩岸民眾心裏,也確實需要一些對雙方都有天然親近認同度的「使者」作為情感聯結。還有支持者鼓勵我說,「你提出來了,讓大家知道送大熊貓給台灣這個事情,在兩岸和海外會造成一定的輿論,台灣當局自會慢慢接受這個民意訴求。」

反對者認為,考慮到當時的兩岸關係,正常交流都還沒有恢復,「劉彩品是搞天文的,一天到晚望着星空,在做夢!」

但在我心裏,一直沒有放下這個心愿。在我看來,促成大熊貓到台一事,就是在「為台灣同胞代言」。年年開台聯理事會,我就年年向相關方面提出這個建議。讓我欣慰的是,1986年1月,在全國台聯二屆三次理事會上,全體理事一致通過了我提出的向台灣同胞贈送一對大熊貓的建議。在這次會議形成的報告中寫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世界著名的珍稀動物,在我國各省的主要城市動物園裡都有熊貓。作為生活在大陸的台胞,我們熱切地盼望台灣的鄉親們能夠早日和大陸人民一道欣賞我們共同的國寶——大熊貓的可愛身姿。」此後,這一建議又以全國人大第六屆五次會議台灣省代表團集體建議案的形式,呈交給國家有關部門,此事也引發當時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

當年4月,負責承辦這件議案的相關部門與我聯繫,我作為彼時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的代表,到北京動物園與相關方面商討此事。北京動物園從1955年開始飼養大熊貓,並於1963年成功地進行了繁殖,他們已經具有人工飼養大熊貓的豐富經驗。大熊貓作為「友好使者」,當時也已經在美國、英國、日本、墨西哥等國的動物園安家落戶。

北京動物園收到相關方面贈送台北大熊貓的提議,從動物園層面是非常樂意的,對於大熊貓如何運到台北以及之後的飼養照料問題,北京動物園提出兩種方案:一種方案是由北京動物園組成大熊貓飼養和獸醫專家團隊,把這對大熊貓送到台北,同時給台北動物園同行做相關培訓,另一種方案是由台北木柵動物園派出團隊到北京動物園學習飼養大熊貓相關知識,學習結束後再把大熊貓帶回台北。

這之後,北京動物園持續在為贈台大熊貓做準備工作,並選定了「陵陵」和「樂樂」兩隻大熊貓,準備贈送給台北木柵動物園。我也受邀去北京動物園看望了這兩隻活潑可愛的大熊貓。海關和動植物檢疫部門也表示會按特例予以配合。

大陸贈送台灣大熊貓一事,經媒體傳播,在當時整個華人世界也引起波瀾,島內民意代表聞訊也發聲支持此事:自北京動物園引進大熊貓入台,能滿足台灣民眾對「國寶」的渴望,是件好事!為了讓大熊貓早點來台灣,台灣民間有關人士也為此辛勞奔走。我還收到很多台灣民眾寫給我的信,希望我再幫幫忙,能夠早日讓大熊貓來台……我的一個倡議真正成為廣大台灣民眾的一個心愿,讓我十分欣慰。

但令人遺憾的是,台灣當局彼時卻視此舉是「大陸統戰台灣」的一種手段,以各種理由,多次拒絕接受大陸大熊貓赴台。大熊貓作為一種可愛的動物卻無端被塗上了「政治色彩」,簡直讓人哭笑不得。由此,大陸贈台大熊貓一事只能暫時擱置,帶給兩岸民眾特別是關心和支持此事的民眾,無盡的盼望與等待。

圓夢

時間行至20世紀90年代初,我應邀到台灣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台灣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在大會致辭時特別對全場嘉賓說:「很高興看到劉彩品老師在場,但是遺憾沒有看到大熊貓與她一起來……」

他的這番話,讓坐在台下的我十分感動和欣慰,也讓我深信,贈台大熊貓這一符合台灣民眾意願的事,終有一天,一定會實現。

轉機出現在2008年。此時,兩岸關係春暖花開,贈台大熊貓一事重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2008年12月23日,滿載着大陸同胞深情的「熊貓專機」從成都飛抵台北,萬眾矚目的大熊貓「團團」「圓圓」終於來到台北木柵動物園。一個在我心中駐留了近30年的心愿,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大熊貓「團團」不幸離世,當年赴台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 天天要聞

△2008年12月23日,滿載大陸同胞深情的「團團」「圓圓」赴台。四川省台辦供圖

大熊貓「團團」不幸離世,當年赴台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 天天要聞

我還記得當年媒體記者採訪我時,我描述的彼時的心情,「一首本來是我一個人唱的歌,變成全國人民一起唱,再後來又成了全世界華人、台籍僑胞共同唱的歌,而且唱成功了,我甚欣慰!」

時光走過40年,重新回憶這段往事,讓我對台灣的親人、對祖國統一又平添了些許期待。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夠看到祖國統一,希望「這首歌」還能如「團團」「圓圓」來到台北一樣,是一首「圓滿的歌」,不要讓我等太久。

(口述者劉彩品系台籍科學工作者,第一屆全國台聯理事,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看台海、環球網、人民政協報、中國新聞網等

責編 | 魏禮園

編輯:魏禮園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