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北大劉威老師的視頻,他談到孩子的一生中有3個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們不要錯過了。
看完覺得有道理,根據我的理解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學習開竅期是兩三歲時,孩子的記憶力大爆發。
孩子3歲之前大腦發展迅速,兩三歲時記憶力大爆發。
教過孩子背古詩的父母應該都有體會,孩子兩歲多的時候,背誦古詩特別快。
記得我女兒1歲半的時候,剛會說短句,教她背三字經,很快就會背了。教孩子兒歌、古詩孩子都能很快記住。
曾經有人說教三歲前孩子背古詩沒用,背過長大也忘了。但是孩子背古詩,當時起到的無形作用也許就是提高記憶力。也許孩子長大忘了,但是因為背過,再背會很快,其實是沒有完全忘記的,背過就有痕迹。
有一位媽媽也很讚歎,她說,她在兒子三歲前啟蒙孩子,讓孩子開竅,孩子考中學時全市第一名,孩子長大被保送到了北大。
所以,三歲前的智力開發,記憶力開發還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抓住這個時期大量刺激孩子的記憶力。
比如給孩子讀圖畫書、繪本故事、兒歌童謠、古詩等,讓孩子多聽、多看等大量的輸入,就是在刺激孩子的大腦記憶。
因為這個階段的人有個非常神奇的技能,叫做拍照記憶法。就是他能把他看到的文字、圖像、圖片等像是拍了一張張的照片,印在自己的腦子裡。
因此這個年齡段,家長有意識地激發一下,帶孩子多聽多看,少接觸電子產品,保持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孩子的記憶力會變得更強。未來成為學霸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如果孩子已經長大,家長錯過了第一個黃金期,第二個就不要錯過了。
第二個學習開竅期是小學三年級,孩子語文學習能力大爆發的黃金期。
教育界有句順口溜「一二年級差別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三年級分水嶺」,「三年級成績下滑現象」等等,我們應該都不陌生。
也就是說,孩子在三年級會有一次變化,有的孩子成績穩步提升,有的孩子成績嚴重下滑。有閱讀好習慣的孩子,成績一般不會下滑。
出現這種三年級分水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家長沒有抓住第二個學習的開竅期。小學三年級是孩子閱讀能力、形象思維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認識了一定的文字之後,就開始對閱讀非常的感興趣。
也就是說,這個階段要重點培養孩子的詞彙量、閱讀量,還有寫作的能力。讓孩子愛上閱讀,孩子一旦愛上了閱讀,和書成為朋友,可以說父母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家長不用擔心孩子以後語文成績的事了。
其實,三年級也是孩子走上自主閱讀的關鍵期,如果孩子從小有親子閱讀,小學一二年級堅持閱讀慢慢走上自主閱讀之路,三年級後孩子會喜歡上閱讀。
而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閱讀的習慣,三年級後語文就會後勁不足。閱讀理解能力不強,還會影響到以後對理科題意的理解,影響理科成績。
比如,一位媽媽說,她家孩子就是三年級一下子成績突顯了。與其說是孩子開竅了,不如說是積累到一定程度了。
所以,建議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最關鍵是需要有量,每天堅持,不要間斷,讀孩子感興趣的書。讀得多了,孩子自己就認識很多字,理解能力也強,你會發現孩子突然開竅了,聰明了,其實是因為孩子學得多了。
第三個學習開竅的期是初二。
這一年是孩子理性的邏輯思維成長最迅速期。這個時候幾何物理開竅的孩子學起來會如魚得水。
而理性思維不足的孩子,還是用原來的形象思維學習,忽略了邏輯思維的開發。幾何物理學起來就比較難。這也是有的孩子小學成績不明顯,但是初中突然學習好了,其實就是孩子開竅了。
比如,一個朋友說,自己就是初二開竅了,最喜歡幾何和物理,成績基本都是滿分。
也就是說初二又是一個轉折點,初一的孩子成績還普遍穩定,到了初二,好多孩子的成績嚴重下滑,到了初三嚴重的兩極分化。
再加上科目增加,孩子到了叛逆期,稍不注意,成績很容易下滑。
所以為了讓孩子平穩過渡,數學和物理要多做題,總結題型規律,找方法。英語難度增加,家長也要關注,要不然孩子的英語成績也很容易下滑。
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層面,學會舉一反三。多關注孩子的理科,讓孩子多思考,理解運用,歸納總結。
可以從概念開始,多提問為什麼,研究題型的變化,不能再死學了。
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總結一下
第一個學習開竅期,兩三歲時,三歲以前(記憶力)
第二個學習開竅期,小學三年級(語文學習能力)
第三個學習開竅期,初二(理性邏輯思維成長的黃金期)
家長注意要抓住了,成就未來學霸。
你家孩子是什麼時候開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