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田園綜合體(主要含生態休閑農業部分)莊主他們有着一個共性,那就是都特別熱愛鄉村田園生活。同時,從政府到經營者,他們不追求短時間的暴利,而是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台灣田園綜合體(主要含生態休閑農業部分)的發展取得十足的成就,在國際上也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台灣田園綜合體(主要含生態休閑農業部分)的發展不僅創造出山綠、水美,還產生出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那台灣田園綜合體有哪些可供借鑒的良方益法呢?
融入感情 彰顯個性
台灣休閑農莊主都特別熱愛鄉村田園生活,個個都有建設休閑農莊的初衷,有的甚至是為了圓兒時的一個夢想,他們不在乎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是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建設與經營過程中,不斷融於自己的創意,將農莊比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客人可以明顯感受莊主的藝術風格和個性追求。
定位精準 主題鮮明
台灣休閑農莊主題鮮明、個性突出,這些主題包括水果採摘、竹、香草、茶葉、名花異草觀賞、昆蟲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鱷魚、鴕鳥等體驗,創新不斷,使遊客始終充滿新奇感。
比如位於桃園觀音鄉的"青林農場",一年四季都栽種着向日葵,且免費開放參觀,還有專門種植食蟲植物的"波的農場",種有豬籠草、捕蠅草、毛毯苔、瓶子草等。
很多農莊一看名字,就知道農莊的特色,如以香草為主的"薰之園",以奶牛為主的"飛牛牧場",以蘭花為主的"賓朗蝴蝶蘭觀光農園","花開了農場"則栽植了大量珍貴的樹林與奇花異草。
持續創新 創意繽紛
他們注重產品的國際市場銷售行情,善於捕捉國際市場的變化信息,不斷建立和拓展新的國際市場的貿易往來關係,如清波蘭園栽培的蝴蝶蘭花,原種母體從日本進口,藉助農會的技術傳授,採用母體克隆技術和傳統授粉技術,培育繁殖出優良的新種苗,栽培的花苗密切與國際市場緊扣,通過與日本和美國的客商提前兩年訂貨。
精深加工 效益倍增
台灣的農產品深加工從果品鮮食、保鮮存放、干品制煉到成分提取製作面膜膏和護膚美容品等具備一整列的生產、製作和包裝技術,極大地延伸了產業鏈。如九品蓮花生態教育園區,他們設立有自身系統的農產品加工銷售中心或網點,各類農產品從產品加工、冷藏、噴殺處理到分揀包裝的工藝並不複雜,但其系列產品琳琅滿目,從雪糕、鮮果飲料、果粒製品、干制果品到護膚品等一應俱全。
再如南投縣信義鄉農會引入返鄉知識青年,依託本地的梅子特產,設計出幾十種特色產品,加以創意包裝,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農特產品和最受歡迎的旅遊商。
規劃先行 管理到位
台灣的政府部門直接參与規劃和輔導,由農政部門負責對休閑農業的管理和諮詢,提供補助經費和貸款,而且不失時機地出台了各種相關法規和管理辦法,並形成了一整套申報審批制度,從省一級到市、縣、區、鄉鎮以至小到一個農場、農戶,大都有一近、中、遠期的規劃,內容包括指導思想、市場定位、開發原則、項目設置、經費預算、效益分析等,使休閑農業的各項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程序化,有力地推動了休閑農業的發展。
每個休閑農場的建設都是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所有房子建造以及住宿都各具農村建築的風格特色,並盡量挖掘當地的資源優勢,如溫泉、草場、溪流、大海、岩石、古樹等等。在區域規劃方面,台灣現行休閑農業己脫離早期"點"的經營方式,而是"點、線、面"串聯營銷,這樣就便於旅行社包裝不同的旅遊線路,進行分類營銷。
布局合理 農旅互動
台灣休閑農場布局合理,大多數都分佈在旅遊線路上,每個景區景點都能與旅遊結合起來,這就有了客源的保證。板塊化、區域化整合,已經有了相當的成效。
例如苗栗縣南庄鄉休閑民宿區,擁有近80家鄉村民宿,依託這些民宿,鄉里將具有百年歷史的桂花小巷開發成特色旅遊街,帶動了客家特色餐飲、特色風味小吃、特色手工藝品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使遊客來到這裡之後,在體驗不同的農家風貌的同時能夠比較全方位地感受具有當地特色的客家文化。
宜蘭縣也形成了梗坊休閑農業區、北關休閑農業區等區域化的鄉村旅遊目的地,達到一定的產業規模,具有區域特色;區域內部各個休閑農業經營單位,在資源、客源市場形成了相互帶動、相互補充的良好局面。
事實證明,田園綜合體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景觀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才能由點成線、成片,為城市旅遊者提供一日、兩日乃至多日的旅遊產品組合,從而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