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育成高中聯合微電影導演洪千玉製作的學生安全教育特輯。
分為火災、交通安全、謾罵攻擊、校園偷竊、性騷擾、溺水、詐騙、毒品,9個主題小短片,有劇情,每集4~10分鐘,b站及youtube可看。
一、毒品
毒品易成癮,一不吸就渾身難受。越吸越多、越買越多、越欠越多。直到債務累累,為復吸在校園內兜售,最終走向犯罪深淵。
成癮癥狀渾身難受
毒品的不良影響:除了幻聽、幻覺、流鼻水以外,還會傷害自己。膀胱還會變小,一天要跑25次以上的廁所。身上會有燃燒的橡膠臭味。
如何拒絕毒品?
被同輩引誘吸毒,直接拒絕。
——不,謝謝,我不吸毒
同輩引誘
被同輩激將
——來路不明的東西絕對不碰,寧可當衰仔,也不要傷害自己的身體。
同輩激將
近來更有偽裝成郵票接觸式吸毒的新型LSD(致幻劑),無需口鼻吸入或注射。
或偽裝成小零食、飲料、煙草等在校園內流通。
心智不成熟、好奇心強、易被哄騙、安全意識薄弱的青少年很可能被毒品控制成為低齡毒販。
預防此類悲劇:要警惕「零食誘惑」,不趕「時髦」,遠離損友。盡量少去KTV、酒吧、夜總會等娛樂場所,不接受娛樂場所里陌生人給的香煙飲料,打開的飲料一旦離開了視線,不要再飲用。——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二、詐騙
近年來校園詐騙頻發。常見的高發案件,如:網絡兼職、刷單、校園貸、購物消費(您的訂單出現問題)、中獎、網銷作弊工具、教育退費(獎學金、助學金、補助等)。
網絡聊天時,一旦聊天內容和金錢有關,就要提高警惕,絕對不要給對方你的個人資料。
如在社交軟件上,自己很快對曬靚照的陌生網友有好感,對方見時機成熟便提出買禮物、充值、借錢、支持創業(如買茶葉)等要求。一定要提高警惕。
還有很多假賬號盜用你朋友的信息、照片來交友。
在社交軟件上要注意個人隱私保護。
如曬朋友圈等不要過多暴露個人信息,如行程定位、工作、家庭住址、孩子照片、學校信息等等。以免不法分子獲取信息跟蹤詐騙拐賣。
還有一些詐騙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偽裝事故控制受害人情緒,專門狙擊與孩子異地相處的家長。
孩子聯繫不上
如家長接到孩子被綁架;或自稱是學校老師、孩子重病急需繳費;或自稱公檢法部門,孩子被拘留要求繳納罰款或保釋金等等。
冷靜聯繫學校求證
這時自己的號碼或孩子的號碼可能被軟件遠程控制通話受限,聯繫不到孩子也不要慌,一定再要打電話到警局或學校求證。或者可以借用他人的手機進行聯繫。
一旦對方提供一些你的動態、過於私密的信息等等營造一種「你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下,不要試圖報警」氛圍。仍然要保持冷靜,同時也要警惕身邊存在熟人共犯的可能。
詐騙案件為牟取金錢,常利用被害人害怕和貪心等弱點。不要心存貪念、勇於求證是防範的重要觀念。
對任何異常且涉及金錢的不明電話或信息。用先存疑、再求證,才能識破詐騙。
防騙三「不」:
一、保持冷靜,不聽信電話通知。
二、不告知個人資料,要立即查證。
三、不依存所留電話號碼查證,要報警處理或依循系統查詢。
防詐騙三「要」:
一、聽:聽清楚電話內容。
二、掛:聽完後立即掛斷電話,不要讓歹徒繼續控制情緒。
三、查:撥打電話到相關單位或尋找當事人求證。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