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日進行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會議上,德國外長再出驚人之語,她在聯大會場上發言警告中國不要升級台海局勢,還表示若台海戰爭爆發,德國將對台當局提供支持。德國外長的言論突出的就是離譜二字,因為在近期的台海爭端中,中方一直處於被動防禦的位置,是美國先行挑釁我們才不得不作出對等的回應。事實上,中國才是最不希望台海局勢升級的國家,台海局勢走到如今這一步全是美國的錯。
只是有一個問題,德國能對台當局提供怎樣的支持呢?
德國多年武備鬆弛,現在已經為了烏克蘭幾乎掏空了武器庫存,真要是想要給台當局提供支持,也無力在軍事方面提供實質性的援助。除了軍事物資外,更現實的選擇是人道主義物資,但是如何運輸又成了一大難題,因為無論是空運還是海運,中方都有着頗為可觀的攔截窗口,更重要的是,從德國起運的物資能否在台當局徹底失敗之前運抵寶島也是未知數。
事實上,在美國媒體放出佩洛西意欲進行竄訪的消息之前,中美雖在南海時有交鋒,但是也不至於激化地區局勢,引起武裝衝突甚至是戰爭。但是在相關消息傳出後,美方無視中方多部門的反覆警告,始終沒有明確反對佩洛西進行竄訪,佩洛西本人也冥頑不化,甚至在台當局想要主動撤回對她的邀請後來電斥責,還聲稱只有拜登親自勸說她才有可能放棄竄訪。只是此時的拜登新冠纏身,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佩洛西這是鐵了心要竄訪。
最終,佩洛西於8月2日玩家抵達台北機場。也正是因為白宮方面和佩洛西本人的行為,中國外交部才將佩洛西竄訪引發的危機定義為「美台勾連挑釁在先,中方自衛還擊在後」。
從這一基調來看,德國外長對中方的言論是毫無道理可言的,而且全程激化局勢的也只有美國,中國只是想保衛自己的主權,怎麼在有些西方人眼裡反倒成了個罪過?德國外長如此表態,只能夠體現出她的雙標和無恥,因為台海局勢激化本就源於佩洛西的竄訪計劃,她卻對此熟視無睹,反而怪罪中方的回應和反制。
雖然德國外長的態度並不能完全代表德國及朔爾茨的態度,但是她的這番表態還是釋放了一些危險的信號。
首先,就德國外長本人而言,她所奉行的是所謂「價值觀」外交,即她本人和所代表的德國在外交活動中會傾向於擁有西方價值觀的政治實體。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自從這名外長上台後,德方多次在台海問題上指手畫腳,她本人也屢次在各種場合大放厥詞的原因了。事實上,從這名外長的教育背景和早年經歷就已經能看出她的政治傾向了。
這名外長在16歲的時候就開始在美國讀書,然後還在英國政治經濟學院學習國際法,擁有美英兩國的雙重留學經歷。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英美兩國留學過的外交家大多有着對華不友好政治立場,這位德國外長也不例外。果然,在2019年默克爾還沒下台的時候,她就開始試圖推動「與台當局建交」的請願,然後遭到了當時德國外交部的否定。在2020年9月,她更是寫信給默克爾要求其在台海問題上向中方施壓,政治立場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外長本人在此之前並沒有多少從政的經驗,也未曾在外交部門任職,根本沒有任何外交經驗。換言之,她所制定的外交政策要麼是出於其本人的個人見解,要麼就會受到她所在政黨的影響,不能完全代表德國政府的態度。而這也正好可以方便德國在外交上更多地作出附和美國立場的表態了。
其次,從德國外長的「價值觀外交」的言論來看,德國正在試圖通過附和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態度增加在歐洲的影響力,並藉此重新推行歐洲一體化。可以說,對華態度並不友好的德國外長正好符合德方在政治上,特別是在歐洲政治上的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在將來的一段時間內,追求戰略自主的法國和跟隨美國的德國將會就歐盟領導權展開交鋒,而對華對台態度將會是兩國交鋒的重點之一。
不論怎樣,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已經就德國外長的言論進行了駁斥,不管怎麼說台海問題都是中國內政,本就應該不容外界置喙的,只是總是有部分政客試圖利用台海問題攪亂周邊局勢,在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的同時牽制中方精力,順便利用這一地區的敏感性和特殊性設下重重陷阱,繼續為他們的冷戰思維而服務。
當然,中方對此也有所警惕,因為當下的台海局勢實在是過於複雜,可能只要有一點過激行為都能引發本地區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動蕩。
還是以佩洛西為例,雖然她的竄訪是對中國主權的明目張胆的侵犯,但是她本人是美國總統之位的第二順位繼任者,動了她基本上就相當於與美國的直接開戰,這樣做實屬沒有必要和實際作用。而且現在中美在多方面大體上還是互利互惠的,為了一時的意氣之爭去冒挑起戰火的風險不值得。當然,這不影響中方對其竄訪行為的譴責,更不影響中方醞釀針對佩洛西、美國和台當局的反擊措施。
至於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本人,她對中國和台海局勢的了解可能也僅限於各種文件和英美留學時兩國媒體與學術界為其留下的印象,但是這也不妨礙中方對其不當言論的駁斥。
無論是對方政客對台海問題缺乏正確認識,還是敏感身份讓應對變得艱難,中方都會始終堅定保衛主權不受侵犯,逐步推進祖國統一。